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的焦點依然圍繞著兩條主線:中東局勢與美國大選。盡管這兩個話題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實際上卻每次都有新的動向與變化。
由於距離美國大選僅剩幾周時間,而當前的選情則異常緊張。
根據我的邏輯分析,這種焦慮實際上對當前的中東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
在我看來,中東局勢當前的發展,正是內塔尼亞胡與川普內外配合、各自為戰卻又互為呼應的結果。
根據過去24小時的情況,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攻勢仍在持續。
一方面,以色列不斷加大對黎巴嫩的攻擊力度,甚至波及到了當地的聯合國維和部隊。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不僅與以色列國防部長進行了電話交流,還與其他國家的國防部長保持聯系,商討如何加強向黎巴嫩派遣維和部隊的事宜。
同時,四十余國領導人聯合致信,呼籲以色列確保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安全。
從這個角度來看,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愈發在挑戰全球輿論,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由內塔尼亞胡為代表的利庫德強硬派在不斷觸犯世界的共識。
另一方面,內塔尼亞胡集團在這一過程中所采取的行動,無論是對黎巴嫩南部的襲擊,還是對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攻擊,我認為都應受到全人類良知的一致譴責。
實際上,內塔尼亞胡陣營與川普相互配合,內外呼應,協同發起攻勢。
我認為這場沖突在未來幾天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在星期四(10月10日),我曾向大家提到,以色列內閣正在商議是否對伊朗采取報復行動。
然而,三天過去了,依然只是聽到樓梯聲,卻始終不見有人下來。
這表明無論是伊朗還是以色列,雙方都有些畏縮,雖然言辭上互相威脅,但在真正采取行動時卻猶豫不決。原因在於雙方都在權衡自身的實力。盡管伊朗的綜合實力明顯遜色於以色列,但如果以色列此時選擇與伊朗開戰,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可能引發一場全面戰爭,這對川普的競選形勢可能帶來致命打擊。
從戰略角度來看,這對內塔尼亞胡而言並不明智。
因此,無論是以色列還是伊朗,現在都表現出了一定的謹慎態度。
然而,為了配合川普的選情布局,內塔尼亞胡或將在未來二十余天內采取更加出人意料的舉措。
因此,我們必須為極為嚴峻的局面做好準備。盡管這些事件表面上看似中東地區的動蕩,似乎是內塔尼亞胡與川普之間的配合行動,但其外溢效應可能會影響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和各方利益。
接下來,我們來關註一下美國的總統大選。
盡管哈裏斯目前在民調中占據領先地位,川普卻緊隨其後,步步逼近。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曾討論過大約七個搖擺州。然而,選舉專家的最新分析顯示,這些搖擺州的數量已縮減至四個,分別是內華達州、北卡羅來納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喬治亞州。
此外,預計能左右此次大選結果的選民人數不會超過40萬。盡管如此,這個數位依然相當可觀,折射出美國社會內部的深刻分裂問題。
因此,結合當前的觀察,我認為在接下來的三周內,雙方或將采取非常規手段,以期打破現狀,確保在選舉中占得先機。
另一方面,哈裏斯團隊內部最近其實充滿了焦慮。
七月底拜登宣布退選後,曾有一段時間,許多人認為哈裏斯勝券在握。尤其是在8月19日至22日間,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推舉她為黨內共主後,輿論普遍認為美國的下一任總統將會是哈裏斯。
當時我就提醒大家,情況並非如此。無論是與2016年希拉蕊的選情相比,還是與2020年拜登的選情相比,如今的哈裏斯都遠遠遜色。更何況,哈裏斯本身就是個「撿錢包的」,並非憑借個人的認可度和理念脫穎而出。
後來,我們確實發現,哈裏斯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理念不夠成熟、能力欠缺,甚至在接受采訪時也常常出錯。
哈裏斯的問題並非像拜登那樣由於年紀大而導致思維不清或言辭不利,而是純粹能力有限。
因此,哈裏斯的團隊曾一度建議他減少甚至完全避免接受媒體專訪。
然而,哈裏斯的團隊最近逐漸放松了限制,鼓勵她更多地參與媒體專訪。其背後的潛在含義是,即使偶爾失言,也要比保持沈默來得更有利。
原因很明確,那就是哈裏斯的競選形勢已經不容樂觀。
哈裏斯需要爭取更廣泛的選民基礎,其中既包括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也涵蓋了年輕選民,尤其是被稱為「Z世代」的95後和00後。此外,底層民眾和拉丁裔選民也是她必須贏得的關鍵群體。
盡管哈裏斯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但她的支持率在一些州也只是略微領先於川普。
此外,哈裏斯昨天公布了她今年4月的體檢報告,結果顯示她的健康狀況總體良好。
醫生的結論指出,鑒於哈裏斯的年齡和健康狀況,她現在完全有能力勝任美國總統的職務。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份報告早在今年4月就已完成,但哈裏斯直到六個月後才選擇公布,那麽她的意圖究竟是什麽呢?
毫無疑問,這顯然是在打年齡和健康的牌,透過強調這些問題,與川普形成鮮明對比,借此將選情與之緊密聯系。
因此,哈裏斯在釋出自己的體檢報告後,進一步要求川普也公開他的體檢報告。
然而,全世界都知道哈裏斯比川普更年輕,這一舉動本身就凸顯了她面臨的競選危機。
川普素以揭露醜聞見長,而在被哈裏斯逼入絕境之後,他的下一步動作也備受關註。
正如我昨天所說,這場哈裏斯與川普之間的對決,一方面反映了價值觀的碰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在當今亂象叢生的局勢中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