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已經讓俄羅斯很難受,西方決定轉變方式,要讓俄羅斯承受更高代價

2024-10-31國際

已經讓俄羅斯很難受,西方決定轉變方式,要讓俄羅斯承受更高代價。在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下,俄羅斯現在有點難受了,但這並不能打垮俄羅斯,所以西方決定轉變方式,要讓俄羅斯承受更高的代價。

歐盟已成功將對俄羅斯的出口額降至歷史最低點,並全面中斷了部份關鍵工業部件的供應。盡管如此,俄羅斯依然找到了繞過制裁的辦法,透過土耳其、阿聯和亞美尼亞等國家繼續獲取歐洲的商品和裝置。然而,西方的制裁仍然給俄羅斯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如通脹持續上升,迫使俄羅斯央行不斷加息。

利用第三國規避制裁並非俄羅斯的新策略。盡管俄烏戰爭已持續兩年半,但烏克蘭方面仍發現,攻擊他們的俄羅斯巡航飛彈中,包含有西方近期制造的部件。鑒於此,西方政策制定者開始調整策略,不再試圖完全切斷對俄羅斯的所有出口,而是致力於提高逃避制裁的成本。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今年6月,歐盟對俄羅斯的出口額為25.2億美元,僅為2021年6月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創下了自2003年1月以來的最低紀錄。其中,機械裝置出口的降幅尤為顯著,6月的出口額僅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從36.75億美元降至3.83億美元。

然而,從未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第三國的數據卻顯示出不同的趨勢。例如,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對俄羅斯的發電裝置出口量持續下降,但土耳其和阿聯對歐盟發電裝置的進口量卻顯著增長。這種增長很難完全歸因於內部需求的增加,因此外界普遍猜測,這是俄羅斯透過這些國家間接進口歐盟產品,以規避制裁。

對於俄羅斯經濟而言,歐盟制造的飛機零部件同樣至關重要。如今,俄羅斯已不再直接從歐盟購買飛機零部件,但阿聯和土耳其對歐盟飛機零部件的進口量卻大幅增加。這種變化同樣引發了外界的猜測和關註。

面對這種情況,西方政策制定者並非無動於衷。6月底,歐盟透過了第14套制裁措施,旨在限制歐盟商品再出口到俄羅斯。這些措施要求出口商及其子公司「盡最大努力」確定最終買家的身份,並在銷售合約中明確禁止在俄羅斯使用或制造運往俄羅斯市場的商品。同時,出口商還必須采取特殊措施,包括風險評估,以確保貨物不會最終流入俄羅斯。

然而,歐洲官員私下承認,這些措施並不足以徹底解決對俄羅斯再出口的問題。歐盟無法檢查所有對第三國的出口,因此可能會將重點放在阻止對俄羅斯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物品再出口上,而其他型別的商品仍可能存在漏洞。新的規定將於2024年12月26日生效,並將給予現有合約的公司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交付。

歐盟與美國在對俄羅斯制裁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美國傾向於透過二級制裁來阻止那些無視西方限制與俄羅斯交易的個人或實體,這使得俄羅斯公司難以利用土耳其、阿聯和中國的銀行系統進行支付,有時甚至完全無法進行交易。因此,俄羅斯公司不得不轉向第三國的小型銀行,或使用加密貨幣和黃金等替代支付方式。然而,這些方式往往伴隨著更高的成本和風險。

相比之下,歐盟則選擇透過延長出口協定和加強對出口商的控制來提高向俄羅斯再出口的成本。這種策略可能導致貿易流程變得更加復雜、昂貴和緩慢,但歐盟並未像美國那樣采取直接的二級制裁措施。盡管這些措施給俄羅斯帶來了通脹壓力和經濟效率的降低,但並未能完全阻止受制裁商品的再出口。

俄烏沖突對國際制裁和貿易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國際制裁方面,制裁規模空前擴大,涉及金融、貿易和個人等多個領域,手段多樣且嚴厲。金融制裁導致俄羅斯部份銀行被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嚴重限制了其國際支付和結算能力。貿易制裁則包括對俄羅斯工業產品、高科技產品等的嚴格出口限制,以及能源出口和進口的限制。這些制裁引發了反制裁與制裁賽局的升級,同時也影響了國際制裁體系的公信力。

在貿易體系方面,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貿易格局重塑,貿易流向發生改變。歐洲減少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開始尋求其他能源供應渠道,而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受到影響,其他糧食出口國的市場份額有所增加。此外,貿易區域化趨勢加強,一些西方國家將自由貿易與價值觀掛鉤,形成了若幹個貿易集團,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造成了沖擊。

同時,俄烏沖突還導致運輸成本增加、保險費用上升以及供應鏈受阻與重構。該地區的運輸設施受到破壞,運輸路線受阻,導致運輸成本大幅上升。保險公司也提高了經過該地區的貨物運輸的保險費率。供應鏈方面,俄烏是全球重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地,沖突導致這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中斷或不穩定,影響了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為了降低對俄烏地區供應鏈的依賴,許多企業開始加速供應鏈的重構,將采購和生產基地向其他地區轉移。

此外,俄烏沖突還對貿易規則提出了挑戰。世貿組織的「開放」和「非歧視」原則受到沖擊,其權威性受到損害。西方國家在WTO提出對俄羅斯的一些制裁措施,而俄羅斯則支持WTO工作,反對多邊貿易體系因俄烏沖突而受到影響。這使得WTO在開展相關工作時面臨困難,多邊貿易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

寫在最後,這是一場雙輸的局面,但對於某些國家而言,樂於看到這種局面,因為只有成功吸引了美國為首的西方的註意力,可以讓某些國家獲得更多發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