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靠什麽撐起如此大規模的GDP?

2024-07-17國際

資訊摘自網路;

從美國的一場救火,可看出美國經濟數據的水分多大。

我曾經目睹了一場在亞特蘭大聯排二層公寓繁華滅火,奢侈救災的全過程。

起初一戶喊叫起火,稍有煙霧,我們就去了現場,當時已經報警,20分鐘左右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才陸續趕來,前後來了二十多輛高級消防車,七、八輛救護車、還有幾輛警車,又來了三架直升機在上方盤旋,陣勢非常強大。

接下來就大跌眼鏡了。消防員行動遲緩,不緊不慢拉起了警戒線,消防員慢條斯理的卸下水管水槍,磨嘰良久,才開始滅火,來了一百多人只看到十幾個消防員,三、四條水槍滅火,還有幾個人交頭接耳,拿著對講機與直升機聯系,制定和修正方案,這樣簡單、直觀的現場,竟然興師動眾,簡事繁作,又處事不驚,神定氣閑,結果滅火速度根本趕不上烈火的燃燒,最終一幢公寓在眾目睽睽,按部就班的滅火中被吞噬。此時三架直升機還在盤旋,近百個消防員作壁上觀,聽之任之。

這樣的態度、效率、成本,結局,讓人唏噓不已,我當時就在想如果在中國,這樣的小火可能幾輛消防車早就解決了,不會造成這樣大的損失。與中國滅火相比,美國動用了十倍的成本,僅為十分之一的效率。救火過程不敢恭維,更不可思議的是老美見怪不怪,習以為常,被燒損失的也不見捶胸頓足,悲痛欲絕。整個過程可能還會涉及律師、保險、醫療等相關方面,這都支撐了美國龐大的經濟數據。由此管中窺豹,可以感受到美國各方面的效率低下,養尊處優,這如何與中國競爭?它們的精力、能量只能用作對中國的圍堵和群毆,以此延緩它們的頹勢。

附圖當時救火現場。

起火初期。

20分鐘後,造價高昂的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幾十輛陸續到達現場。(三部門聯動)。

開始拉警戒線。

開始滅火。

三架直升機在上方懸停觀察指揮。

消防車大多按兵不動。

電視台現場直播。

消防員作壁上觀,「參觀」火場。

1、美國的產業結構的變遷

1)早期的美國也未能免俗,是個農業化國家

美國在1776年建國時,就是個農業國家,這誰都不能否認,畢竟,當時的全球工業化水平還很低。

不過,美國的氣候和土地真的是上乘,太適合種糧食了。

哪怕到現在為止,美國的農業在世界範圍內仍然占據重要的比例,全美專門種地的仍然有600萬左右。

農業的發達,美國從來沒有變過,哪怕是工業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美國的農業仍然被重視,因為他們深知:「糧食」是人類的命脈。

而因為科技的發達,農業器械在美國的農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美國的「糧食成本」非常低,其農產品在世界上影響力巨大,玉米和大豆都是數一數二的。

美國剛建國時,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占據著絕大部份比例,妥妥超過50%以上,當時的工業還很薄弱,服務業也很一般。

但是,從1800年之後,開始發生了變化。

(2)美國成為了工業化為主 的國家

1800年開始,美國的工業革命開始了。

1815年英美戰爭結束後,開始大踏步前進了。

到了1860年的時候,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是世界第四了,僅次於英法德三個老牌帝國。

到了1894年的時候,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占據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0%左右。

雖然工業已經騰飛了,但美國的影響力還是不如英法等國。

在1894年那個節點,美國的工業(制造業)比重占據GDP最大了,這就是第二產業成了頂梁柱了;第一產業的農業,只能屈居第二位了;第三產業的商貿服務業,只占據第三位。

就這樣,美國開著轟轟烈烈的「工業列車」一路前行,逐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方大哥。

但是,從二戰後的五十年代起,美國又開始轉變了。

(3)美國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二戰後,美國的制造業獨步全球,領跑世界各國,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或是軍工產業,美國都是世界一哥,只有蘇聯還能遠遠地跟在後面(後來的德日也慢慢發展了起來)。

但是,隨著美元成為了香餑餑,漸漸成為了「世界貨幣」,特別是美元和石油掛鉤後,一切開始發生大變化,美國的金融產業開始迅速崛起,隨之而來的各種服務業也是不斷增長。

第三產業開始瘋狂了。

到了海灣戰爭後,隨著互聯網的崛起,美國更是重倉押寶互聯網,於是,互聯網的高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現,相關產業也是蓬勃發展。

有了高端工業,有了金融服務業,有了互聯網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美國把利潤低、附加值低的產業轉了出去,哪裏成本低,哪裏工人多,就轉向哪裏。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美國的GDP中,第三產業占據了80%以上的比例。

因此,可以這樣說,是美國的第三產業(服務業)撐起了美國的GDP。

那麽,撐起美國的第三產業中,具體有哪些產業呢?

2、新時代下,支撐起美國GDP的那些主要產業

可以這樣說,如今的美國是個「制造業空心化」的國家,他們不是搞不了那些企業,而是因為成本高、利潤低,產品拿到世界上,競爭力大大走低,於是,美國將落後的產能、技術含量低的產業,轉移了出去。

一句話,粗活累活交給外國人幹,美國人只幹輕松又掙錢的「好活」。

但是,轉移中低端制造業,造成美國產業空心化,可能是美國的一大失誤。可是,有時間就那麽難,吃肉還是吃菜,兩者只能選其一的時候,大多都會選吃肉。美國一樣如此。

從美國整個產業看,第一產業農業占美國GDP的比例在個位數,第二產業制造業占GDP的比例在11%左右。

那麽,占據GDP80%左右的第三產業,主要有哪些呢?

(1)、數位產業

這是美國最大的「產業」了。

何謂數位產業經濟?

數位經濟,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能叫數位經濟。

我們常說的互聯網、電腦套用、大數據、人工智慧、5G通訊、雲端運算、物聯網、區塊鏈、電腦軟硬體等新興技術都屬於數位經濟的種類。

看看美國的高科技企業谷歌、蘋果、FACEBOOK等互聯網企業 的市值,你就明白了,絕對的半壁江山。

嚴格來說,「數位經濟產業」屬於第三產業的一類,算不上是制造業,甚至,連蘋果等企業都不算,因為他們是制定標準,提出設計思路,讓一些外國的代加工廠完成了產品的制造。

但我們無法忽視的是,在美國,整個「數位產業經濟」的比重至少在GDP的50%以上(還有說超過65%)。

(2)房地產業

不要忽略美國的房地產,據統計,2020年的美國房地產產值,還占據GDP的12.88%呢!

這個比重,甚至高於中國房地產在GDP中的比重。

而房地產屬於第三產業。

(3)批發零售業

這也是一個大項,美國人再怎麽樣,也離不開衣食住行。

批發零售業占據美國GDP的11.54%。

(4)、金融業

美國的金融業太發達了,華爾街更是世界金融市場的扛把子。

在美國,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等金融公司非常多,也非常發達。金融業感冒一下,美國都要抖三抖。

2008年的金融危機,很多人還記憶猶新吧!美國金融出點事,都是大事,完全影響美國的良性發展。美國金融業產值占據美國GDP的8.24%。

這比例不算大,但影響非常大。

除了以上幾種服務業產業外,還有醫療、律師、咨詢等等。

總之,美國強大的GDP,幾乎是靠第三產業撐起來的,他們的高科技數位企業獨步世界,影響實在太大了。

但是,GDP只是統計經濟的一個指標而已,不同國家采取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這就導致了結果的不一樣,所以只能參考一二。

按照聯合國的「購買力評價指數」,中國的GDP應該是高於美國的GDP。但是,中國的人均GDP實在少得可憐,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左右。

所以,只能說:

中國數據可觀,人均還是太低。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