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的機構發表報告,只要中美經濟規模相當,兩國就可以實作共存

2024-10-22國際

2018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後,「大國競爭」成為國際舞台上最炙手可熱的話題,讓人不禁聯想起上世紀的美蘇冷戰。西方媒體在描述中美之間的戰略賽局時,也越來越直接地使用「新冷戰」這樣的字眼。

然而,在充斥著火藥味的論調之外,也有一些聲音試圖為中美關系降溫。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近日釋出了一份報告,題為【2030年代中美關系:邁向共存的現實假設】,試圖從經濟、金融、軍事等多個維度,探討中美實作「共存」的可能性。

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如果發展到與美國相當的體量,美國將不得不接受「共存」的現實。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為遏制中國經濟發展而采取的種種策略效果將逐漸減弱,其邊際效應最終會迫使美國面對現實。

在金融領域,報告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並非洪水猛獸,反而可以成為美元的有益補充。如果人民幣和歐元能夠作為「輔助儲備貨幣」,與「主要儲備貨幣」美元共同構成國際金融體系,不僅可以延續現有體系的穩定,還能減少美元單一主導帶來的風險。

在至關重要的軍事領域,報告認為外界對中國軍力發展以及其對美西方潛在威脅的評估存在過分誇大的成分。

真正令人擔憂的並非賬面上的軍力數據對比,而是中美之間缺乏戰略互信。美國擔心「克制」會鼓勵中國選擇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而中國則擔心「克制」會促使美國進一步支持「台獨」。

因此,報告建議美國決策者應該明確向中國保證不支持「台獨」,並強化美國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

不可否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作為一家在華盛頓戰略界久負盛名的老牌智庫,其對中美關系現狀和未來走向的分析有其獨到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份報告擺脫了「美國例外論」和「西方中心論」的窠臼。

報告的基調,依然是建立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未來將繼續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的基礎之上。報告中提到的「共存」,本質上不過是美國對華的一種「施舍」。

而中國要獲得這種「共存」,則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例如讓「人民幣國際化」成為美元體系的「減壓閥」,以及在台灣問題上放棄使用武力的選項。

如果說這樣一份充斥著不切實際幻想的報告,已經是華盛頓戰略界能夠展現出的對華最大善意,那麽不難想象,那些極端的對華鷹派平日裏會丟擲多少充滿攻擊性的言論。

事實上,無論是對華鷹派還是鴿派,如今華盛頓決策圈的精英們,都熱衷於用美蘇冷戰的經驗來套用中美關系的未來,並得出一個自以為是的結論:無論如何,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美國。

那些所謂的理性派,也只是意識到了中國崛起帶來的影響,卻依然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中美關系,從未真正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更沒有接受中國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可能性。

這一切都提醒著我們,中華民族要實作偉大復興,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摒棄一切幻想,更不能將希望寄托於對手的「善意」之上。

唯有透過一次次的賽局,不斷削弱美國的霸權根基,讓對方從唯我獨尊的幻夢中清醒過來,中美兩國才能避免滑向最糟糕的結局。

只有當美國真正意識到,這個世界並非為其獨有,其他國家和民族也同樣有追求發展和尊嚴的權利時,真正的和平與共處才有可能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