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大選又出現了相當戲劇性的轉變。美媒和紐約瑪麗斯特學院釋出了一份聯合民調,在這份調查中設定了兩個問題。第一,如果美國大選必須在川普和拜登之中二選一,你將要選誰。
第二個問題則比較少見,是說如果目前所有的獨立第三方參選人也加入戰局的情況下,你將會選誰。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中,川普不出意料的維持了領先勢頭。支持他的受訪者占比46%,而支持拜登的受訪者占比44%,和4月中旬的民調數據基本持平。
但第二個問題的結果就相當耐人尋味了。調查顯示,第三方參選人中殺出了一個「程咬金」,那就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侄子小甘迺迪。在所有候選人中,他的支持率占到了13%。而且,在他入局之後,川普和拜登之間的對壘形勢發生了逆轉。
拜登的支持率達到了39%,而川普的支持率掉到了37%。這份數據,無疑在當下日益白熱化的「拜特之爭」上又澆了一捧熱油。小甘迺迪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位置。首先,他是民主黨出身,職業又是環保律師,競選搭檔還選了一名亞裔女性,從明面上看和拜登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
但另一方面,他身上又有著鮮明的反建制色彩。他的叔叔、遇刺的甘迺迪,乃至整個甘迺迪家族,常年在美國紅脖子喜歡的各類陰謀論中扮演主角,給他蒙上了一層「悲情色彩」,就傳奇性來說確實不輸川普這個地產業大亨。
同時和川普一樣,他也標榜自己是一名「政治素人」,不會和華盛頓政客同流合汙,要反對「企業盜賊統治」,在反疫苗、反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和川普站在同一邊。當然,在反援烏問題上他打的旗號不是「美國優先」,而是反戰,左翼色彩很濃。
但無論如何,他和川普在對外交往上的主張從結果上來看是一樣的,就是要重回孤立主義。這份聯合民調的數據顯示,小甘迺迪正在平等的吸走川普和拜登兩個陣營的選票。在面對五個候選人的環境下,7%的拜登支持者轉而投給了小甘迺迪,而川普則是被吸走了15%的選票。
這種情況從側面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今年美國大選並不是候選人盡量爭取更多選票的「正向競爭」,而是看誰的選票能流失更少的「負向競爭」。美國社會分化導致不同政治群體之間日益壁壘分明,很難爭取第三方的選票,所以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是看誰的基本盤流失的更少。
目前,這個聯合民調顯示川普被「反建制」的小甘迺迪分走的選票更多,但現在就說川普要被民主黨算計的敗走麥城,也還為時尚早。
一來,小甘迺迪之前的支持率長期在8%上下的低水位徘徊,所以川普從未把他放在眼裏。小甘迺迪甚至一度炒作,稱自己收到了川普邀請,要成為他的競選夥伴。這種炒作很容易讓一些川普支持者把小甘迺迪看作「自己人」,從而更傾向於給他投票。
但現在小甘迺迪已經引起了川普警惕。川普明確給小甘迺迪貼上了「偽裝保守的自由派」標簽,他的競選顧問也站出來明確抨擊小甘迺迪「蹭熱度」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會有多少川普支持者願意站到小甘迺迪那一邊,要打上個問號。
二來,這份聯合民調是4月13日到16日做的,這個調查時機本身選的很刁鉆,正好是拜登采取行動,在他近期最大的失分項巴以問題上「亡羊補牢」挽回選票的時候。
而連日來,隨著拜登政府在巴勒史坦入聯問題上動用否決權、拜登接連派出警察逮捕上百名聲援巴勒史坦的青年學生,拜登如今的支持率恐怕沒辦法再和這份民調數據一樣那麽樂觀了。
並且,拜登的幾個主要盟友都對美國意見不小。日韓被美聯準收割慘重,拜登大手筆補助台積電建廠,也招致了歐洲不滿。德媒直言,這種高額補貼對解決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缺口沒有半點好處,這也給拜登鼓吹他的「印太戰略」帶來了不小麻煩。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的政治生態正在變的日益脆弱,任何一點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導致天翻地覆的結果。對於中國來說,這種情況帶來的影響是「喜憂參半」。
說喜,是因為在國內政治環境日益不穩定的情況下,未來半年內美國將很難在外交上開啟局面。歐洲在一些反華議題上恐怕不會輕易跟進美國炒作,而是會把做決定的時間拖到今年11月之後。這就給了中國更多塑造有利國際形勢的空間。
美國無法給世界提供穩定性,中國正好「取而代之」。最近幾個月,中歐高層密集互訪正是得益於美國混亂的政治局面。說憂,則是隨著拜登和川普這兩位候選人走向「負面競爭」,他們在涉華議題上的論調很有可能越來越激進,給中美關系帶來更多不穩定性。
今年下半年,本來就是中美賽局的一個高峰期。巴以沖突前景未明,俄烏沖突逼近轉折點,美聯準同時面臨高通脹和高利率的雙重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需要高度警惕美國「掀桌子」,在中國周邊點燃戰火,做空亞洲新興國家的資產來給自己解套。
退一步說,就算美國不動用軍事手段,以如今美國政客的行事作風,也完全有可能在大選前,再炮製一場類似於佩洛西「竄台」的惡劣政治表演。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美國就相當於把不穩定性外溢到了中國周邊,對於當下專心推動產業升級和全球化的中國來說有害無益。
最近中方點頭同意了美國政府一眾高層的訪華安排,應該就是基於管控風險的考慮。未來半年,中國大機率會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展開「環美國外交」,盡可能的在美國缺位的情況下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出於「維穩」的考慮,中美之間互相試探的頻率大機率會越來越高。接下來半年,將會是極端考驗中國「走鋼絲」能力的半年。這個坎順利邁過去了,那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