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國豪擲50億美元,接手美國拋棄的廢油田,如今是虧還是賺?

2024-04-12國際

在哈薩克境內有一座大型油田,堪稱近年來發現的最大油田之一,但這一油田卻被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接連拋棄,他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座沒有任何開發價值的廢棄油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人唾棄的油田,卻被中國以50億美元的價格接手,美西方國家甚至等著看我們的笑話,那麽,這塊油田如今發展的怎樣了?究竟是虧還是賺?

一波三折的卡沙甘油田計畫

哈薩克是中亞地區最大國家,國土面積高達272.49萬平方公裏,同時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該國境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油氣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高達140億噸,其中大部份都分布在裡海沿岸地區,而該國境內的卡沙甘油田,便是21世紀以來,發現的最大油田之一,該油田地處裡海北部,哈薩克古老城市阿特勞附近,阿特勞始建於1640年,地處烏拉爾河至裡海河口處,面積約600平方公裏,是阿特勞州首府,因附近油氣資源豐富,是哈國境內最重要的石油加工城市,阿特勞煉油廠在其國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阿特勞則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哈薩克國內最西側的發展地區。

蘇聯時期,哈薩克曾是蘇聯在中亞的最大加盟國,1988年,蘇聯地質學家曾在哈薩克境內首次發現了裡海北岸的石油潛質,不過由於石油勘察地點處於自然條件惡劣的海域附近,當時的近海鉆井技術條件十分有限,加上當時的蘇聯已經處於解體的邊緣,國內資金嚴重短缺,根本無暇顧及這一油田的勘探開采問題。

直到蘇聯解體後,哈薩克也在1991年宣布獨立,獨立後的哈薩克,失去了蘇聯這一靠山,國內窮困潦倒,而能源產業則成為了該國唯一的發展驅動力,但本身又缺乏勘探開采能力,於是國內大部份油田都交給了外資企業,卡沙甘油田則是在2000年,由義大利油氣公司勘探並命名的,該油田主要由卡沙甘、卡伊蘭、卡拉姆卡斯、以及阿克托德四個油氣區塊組成,面積超3000平方公裏,地質儲量高達380億桶,可開采儲量達70至90億桶,預計未來日產量將達到150萬桶,是自1968年美國阿拉斯加發現「普魯特赫本」油田後,30多年裏,全球發現的最大油田,一時間,卡沙甘油田迅速成為了國際爭搶的焦點。

但是根據實地勘探,多家公司表示,卡沙甘油田的開采環境及其惡劣,據推測要想成功獲取原油,至少需要再海上鉆下240口油井,超30個自動鉆井中心,還有多個技術執行裝置等配套設施,且據專家推測,受自然條件限制,在開發過程中,還要應對風暴、結冰、爆管等各種不確定性,這其中不僅是技術問題,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一時間,卡沙甘油田的開采舉步維艱。

於是西方各國決定聯合開發該油田,還成立了聯合公司,其中包括義大利、英國、美國、挪威、俄羅斯等多家能源巨頭公司,起初,哈薩克作為東道主,還尚且持有該油田14.28%的股份,但由於自身能力十分有限,無法持續投入,於是將僅有的股份,也出售給了美國和日本石油公司。

然而即便是多家外資企業成立了聯合公司,也未能成功開發該油田,甚至英國、挪威等公司都紛紛選擇了結束。

直到2003年,卡沙甘油田依然沒有任何開采跡象,英國的BG集團也選擇了結束,與此同時,這一油田引起了中國的註意,並提出了購買意向,但受當時國際環境影響,西方十分排斥中企加入,通用石油便利用優先認股權優勢,聯合其他企業,將英國企業拋售的股權進行了平分。2005年,原本已經失去油田所有股權的哈薩克,則買下了BG集團剩下的8.33%的股權,又恢復了股東的身份。但中國卻因此與卡沙甘油田失之交臂,不過十年後,這一事件又有了新的反轉。

中國買下哈薩克廢棄油田

由於卡沙甘油田面臨的巨大技術難題,以及在裝置材料等開發成本方面的增長,該油田的試采啟動時間一再推遲,開發費用也從原來的570億美元,激增至1360億美元,數十年裏不但一無所獲,投入的資金還越來越高,在此期間,卡沙甘油田還因環境汙染等問題被接連叫停,2012年,哈薩克還因環保問題向油田聯合公司罰款500萬美元,加上哈薩克國內對石油開采的法律修訂,導致各大企業越發顧慮重重。

2013年,就在該油田準備重新試采之際,美國企業眼看見不到希望,於是決定將手裏的股份轉手賣給印度,多年來,將一切看在眼裏的哈薩克更是心急如焚,於是利用股東身份,截下了美國企業的7.14%股權,轉手將這部份股權以5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中國中石油。

就在美西方坐等看笑話時,這一油田拖延數十年後,竟然在中國加入後的短短幾天,便正式開啟石油生產,然而僅僅兩周,便因天燃氣泄漏被迫叫停,恢復後,同年十月又出現了天燃氣泄漏情況,在此情況下,油田的陸地尤其管道不得不進行重新更換,可見開發過程的艱難程度,那麽,這樣一個被美西方都無法招架的廢棄油田,中國接手後,真的能回本嗎?

卡沙甘油田開采現狀

卡沙甘油田的開采難度顯而易見,但對於相繼建設了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等世界級高難度基建的中國來說,要想攻克並不是什麽難題,中國結合當地有限的條件,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套新開發方案,並建設了躲避風暴的大壩、拓寬加深航道等。2016年9月,油田正式進入生產階段,同年10月,卡沙甘油田進行了首次原油出口,出口量達到26500噸,僅一年,年產便達到了890萬噸,截止到2021年,油田原油出口量已經突破1500萬噸大關,且目前仍在連年增長,2023年,哈薩克表示,卡沙甘油田生產潛力每年可達7500萬噸。

而哈薩克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能源貿易夥伴,2023年,中哈石油交易額同比增長7.5%。且為了方便卡沙甘等裡海油田的運輸能力,加強中哈的貿易關系,中國還與哈薩克合作建設了一條中哈原油管道,該管道西以阿特勞為起點,東至阿拉山口進入中國新疆,全長超2800公裏,年輸油能力高達2000 萬噸,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該管道也被譽為「絲綢之路第一管道」。

可見中國開發卡沙甘油田,建設油氣管道,收獲的不只是資源保障和經濟收益,同時也加強了中哈關系,從而為中國開啟了中亞、南亞、甚至是歐洲的重要市場,並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地位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