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國家紛紛東望,阿聯甚至派空軍來中國學習。新華網報道中阿正舉行「獵鷹盾牌 2024」聯訓。說起阿聯大家陌生,可一提杜拜就知道。杜拜 70 年前窮,今成中東第一城,阿聯咋回事?今天聊聊這神奇國度!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由七個大公國如阿布達比、杜拜、沙迦等構成。其人均 GDP 超 5.2 萬美元,比沙烏地高不少,土豪至極。
阿聯由 7 大大公國組成,面積約 8.4 萬平方公裏,僅略大於重慶。它地處波斯灣南岸,霍爾木茲海峽邊上,左鄰沙烏地和阿曼,右與伊朗隔海相望。
全球聞名的杜拜大公國並非阿聯的首要之選,真正的老大當屬阿布達比大公國。其面積廣大,掌控著阿聯四分之三的國土和 94%的石油儲量,其他六個大公國堪稱小弟。
如今團結的七個大公國,歷史上卻極為分散,彼此互不相服,糾葛眾多。能聚在一起,全因英國人的強力撮合。
1799 年,從事殖民貿易的英國人在波斯灣地區頻繁遭海盜襲擊。忍了 20 年,海盜依舊猖獗。1819 年,英國認定是大公國作祟,用大炮挨個轟了一遍。

英國人炮轟後覺得阿聯荒涼,派兵駐守不值。1820 年,召集七大酋長家族開會簽協定,英扶持他們,條件是管好地,不擾商隊和貿易,酋長們欣然應允。
英國曾與各大大公國確立代理殖民制度,持續 120 多年。二戰後英國雖國力耗盡,仍不想放棄波斯灣,於 1952 年組織七大大公國成立特魯西爾諸國委員會。
在該委員會體系中,英國仿若公司董事長,酋長們似各部門經理。委員會一年開兩次會,酋長向英匯報工作。氛圍佳,成阿聯建國框架。

1971 年,英國江河日下,殖民體系崩潰,無奈結束海灣地區。這讓大公國們惶恐不安,隔壁阿曼的武裝組織還放言滅了他們。
當時最強的大公國阿布達比挺身而出,呼籲大家即便英國離開,仍要如委員會時期般團結。1971 年,6 大大公國攜手成立了阿聯。
明明有 7 個大公國,為何少了一個?原來哈伊馬角這小大公國和阿布達比、杜拜有矛盾,它找美國當依靠,以港口為籌碼求獨立和保護。
哈伊馬角拼命在領土上探尋石油,想暴富並邀美軍入駐,怎奈石油未得,還因檔次低被美軍嫌棄,合作無望。

哈伊馬角走投無路,次年厚著臉皮再找阿布達比,稱後悔了。1972 年其順利加入阿聯,至此 7 大大公國集齊。
在政治、軍事和外交領域,阿聯對外統一。但經濟方面各顯神通,除杜拜外,其他 5 大大公國較弱,選擇躺平,跟著混日子倒也愜意。
在阿聯,阿布達比和杜拜互相較勁。它們最富有,政府經費大多歸這倆。阿布達比因石油暴富,可把杜拜羨慕壞了。

杜拜雖名為大公國,實則僅一座城市。70 多年前它還是個窮苦小漁村。那它為何不認阿布達比為大哥,非要爭誰更富?
杜拜的統治家族是馬克圖姆家族。1833 年,該家族原居阿布達比,因部落爭鬥落敗被逐,逃至杜拜才得以安身。
杜拜向來心高氣傲,非要和阿布達比一爭高下。石油未發現時,大公國日子艱難,杜拜尤甚,民眾靠捕魚和撈珍珠為生。1929 年經濟崩盤,珍珠業又遭重創,杜拜慘極了。
二戰爆發後,杜拜人陷入極度困苦,靠挖草根、抓蜥蜴維生。1958 年,拉席德酋長剛上任,就得知阿布達比發現大量石油暴富,這讓杜拜人心態崩塌,卻也激勵他們去探尋致富之道。

杜拜從不服輸,瘋狂探尋石油,1966 年終有所獲。雖儲量僅占阿聯 4%,但讓其有了第一桶金。拉席德酋長深知,杜拜未來不能僅依賴這點石油,還曾言絕不讓後代再騎駱駝。
拉席德將石油所獲收益盡數投入基建,公路、港口、工廠等計畫遍地開花。其兒子們不理解,怕他敗家,錢被揮霍光,而拉席德力排眾議,堅持多元投資。
1985 年阿聯航空創立,不到 20 年便躋身全球前五。1999 年帆船飯店建成,杜拜走紅,遊客、資本等湧入,傑貝阿裏港成中東第一大港,這得益於拉席德的長遠布局。

如今的杜拜,憑借房地產、金融、航空和旅遊等行業賺足財富,石油對 GDP 貢獻不足 5%。即便作為單一城市,它也要與阿布達比在財富上一爭高下,盡顯傲骨。
雖說兩家時常爭鬥,可畢竟是阿聯的兄弟。2008 年杜拜因金融危機幾近崩潰,阿布達比果斷拿出 100 億美元,助其解圍。
阿聯由七個分散的大公國組成,能成大業並非只因石油。掌權者有遠見,這是成富國之因。在中東,王爺帶百姓借石油發展享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