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士兵撤離完畢,雙方互贈禮物展示友好關系,美國回應不尋常,莫迪12字定下兩國基調。中印達成邊境協定,莫迪為什麽會全盤答應中方要求?美國對此又作出了怎樣的評價?莫迪又亮出了怎樣的對華政策?
據路透社報道,截至10月30日,中印兩國已經完成了邊境拉達克地區兩個對峙點撤軍的工作,結束了為期4年的邊境對峙局面。
隨後包括印度報業托拉斯、【今日印度】等印度媒體在31日紛紛釋出報道,當天是印度的排燈節,中印士兵在5個邊境人員會晤點互相贈送糖果以示友好,標誌著中印邊境緊張關系徹底解凍。
不過在印度國內,對於本次中印達成的邊境協定,還是存在一定異議的。部份激進派人士認為,在這份邊境協定中,莫迪表現得太過軟弱,甚至將他的行為批為「賣國」。
雖然目前中印雙方都沒有公布邊境協定的細節,不過從現狀來看,中印士兵各自後撤脫離接觸,等於是回到了2020年的邊境線,這的確是中方一直以來堅持的主張,從這個角度看,的確是莫迪答應了中方的要求。
那麽,莫迪為什麽要選擇妥協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答。
第一,莫迪打「邊境牌」,是為了鼓動國內的民族情緒,鞏固自身地位。但是從今年大選也可以看出來,人民的支持率並沒有因此獲得明顯提升,因此再鼓動邊境對抗,對莫迪和人民黨而言收效甚微,加上邊境部署的軍費不小,中方一再釋放善意,莫迪此舉算是借坡下驢。
第二,莫迪上任後的重點在於將印度打造為全球制造業基地,本質上是為了提振印度經濟,但是在靠近美國後,印度卻沒有獲得足夠的經濟紅利。相反,印度還看到了金磚集團的蓬勃發展。
這也能很好解釋,為什麽中印達成邊境協定恰好在金磚峰會的前一天,其實就是印度在對華亮明態度,隨後中印在喀山舉行的首腦峰會,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會晤中,莫迪用12個字定下了中印關系的基調,那就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體諒」,這也獲得了中方的積極回應。
對於中印在邊境達成諒解的情況,美國也罕見地表示了歡迎。
10月2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表示:「我們了解到,兩國已采取初步措施,從實際控制線的摩擦點撤出部隊。我們對邊境緊張局勢的任何減緩都表示歡迎。」
當然,中印都知道美國說的只是客套話,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印度是對抗中國的核心一環,如果中印關系向好,將對美國的戰略造成重大打擊,不過印度雖然向來喜歡在大國之間搖擺換取利益,但是卻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戰略,因此對於莫迪的決定,美國即便是不開心,但是也無力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