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莫迪或錯估印度影響力,基輔之行還未開始,就已註定算盤落空

2024-08-22國際

印度總理莫迪的外交策略似乎陷入了困境。在存取俄羅斯僅一個多月後,他即將啟程前往波蘭和烏克蘭。盡管這一舉動看似旨在保持外交平衡,實際上卻暴露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有限。莫迪希望透過在俄烏沖突中扮演「中立國家領導者」的角色來提升印度的國際地位,但這可能會同時激怒東西方陣營。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明確表示,鑒於當前局勢,俄烏之間的談判根本無法進行。同時,烏克蘭方面也暗示,和平對話可能不會成為這次會談的主要議題。莫迪的如意算盤似乎再次落空,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或許被高估了。

從莫斯科到基輔,從凱瑞姆林宮到北約總部,莫迪似乎在努力尋求一種在復雜國際關系中保持平衡的方式。然而,這種平衡是真實存在,還是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幻想?

七月初,莫迪五年來首次踏上俄羅斯的土地,展開了一次頗具戲劇性色彩的存取。此行正值北約峰會召開之際,許多人將其視為對北約的一次「重擊」。盡管美國曾試圖勸說莫迪推遲此行,但顯然未能成功。

這一事實不僅展示了印度外交政策的獨立性,還體現了莫迪在國際舞台上的宏大抱負。

然而,現實卻對莫迪造成了沈重打擊。在與普亭的會晤中,盡管莫迪對俄羅斯襲擊烏克蘭,尤其是針對兒童醫院的事件進行了含蓄批評,但這種「溫和」的批評似乎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促使普亭縮短了會晤的時間。

僅僅一個多月後,莫迪宣布他將於8月21日至23日存取波蘭和烏克蘭。這是俄烏戰爭爆發兩年多以來,莫迪首次前往基輔。乍看之下,這次存取似乎是在進行平衡外交,然而,實際上卻揭示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的局限性。

莫迪的這一舉動背後的動機並不復雜。作為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印度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在國際事務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透過在俄烏沖突中擔任「非結盟國家領袖」的角色,印度顯然意圖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這種觀念根植於印度的歷史傳統和現實需求。從獨立以來,印度一直秉持不結盟政策,力圖在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之間維持中立。如今,面對全新的國際格局,印度希望繼續延續這一傳統,努力在大國賽局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更加嚴峻。俄烏雙方對印度的斡旋顯然態度冷淡。就在莫迪準備啟程的前一天,俄羅斯外長在一場電視采訪中明確指出,在烏克蘭進攻庫爾斯克的背景下,俄烏之間的任何談判都無從談起。

拉夫羅夫的言論不僅是在描述當前局勢,還隱含著對印度調解努力的委婉拒絕。

另一方面,烏克蘭方面也暗示,此次會談的核心議題或許並非和談。這一立場令人不禁懷疑,莫迪此行能否取得實質性的外交突破。烏克蘭的態度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大國賽局中,印度這樣的新興大國的聲音往往難以得到充分重視。

印度的「左右逢源」策略可能適得其反。在試圖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保持平衡的過程中,印度很可能同時得罪了兩方。西方國家對印度的立場一直存有疑慮,認為印度在兩邊都試圖討好。莫迪此次存取烏克蘭或許是為了消除西方的猜疑,但效果可能非常有限。

畢竟,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密切關系早已為人所知。印度不僅是俄羅斯軍事裝備的重要買家,而且在能源領域也與俄羅斯展開了深度合作。這種牢固的關系顯然不是一次存取就能改變的。

與此同時,印度的做法也可能激起俄羅斯的不滿。盡管俄羅斯表面上對印度的「中立」態度表示理解,但實際上,俄羅斯可能對印度的搖擺不定感到失望。在國際關系中,信任是一種珍貴的資源,一旦喪失,重建起來極為困難。

印度或許對自身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存在高估。盡管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但其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力卻遠不如其經濟實力。在像俄烏沖突這樣的重大國際事務中,印度的聲音似乎並未獲得足夠的重視。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更願意傾聽中國等國家的觀點。這一現象揭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經濟實力並不會自然地轉化為政治影響力。

值得關註的是,莫迪此次存取烏克蘭可能另有深層次的考量。印度與烏克蘭在燃氣輪機和航空發動機領域存在潛在合作的機會,而這些領域對印度的國防工業和能源安全至關重要。此外,雙方在農產品出口方面的合作或許也將成為一個關鍵議題。

印度可能期望透過其與俄羅斯的良好關系,為烏克蘭農產品出口爭取黑海航道的「安全授權」。這些實際利益或許才是莫迪此次存取的真正動機。

然而,這些潛在的經濟利益能否足以抵消外交上的風險,依然是個未知數。畢竟,國際政治的天平極為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平衡。

在俄烏沖突初期,中國就已經明確表達了自身立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談後,指出當時俄烏雙方的談判條件尚未成熟,因此暫不參與調解。這一判斷後來得到了事實的印證,因為烏克蘭軍隊隨後對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州發動了攻擊,進一步降低了和談的可能性。

相較而言,印度的反應似乎總是稍顯滯後。直到此時,莫迪才展開他的"和平之旅",但局勢已然經歷了重大變革。烏克蘭軍隊正在庫爾斯克發起攻勢,然而在其他戰線卻面臨壓力。此外,烏克蘭還受到人員流失的困擾,征兵工作也變得愈發艱難。

在這種情形下,莫迪的存取能否帶來實質性的變化,依然令人存疑。

莫迪的外交策略似乎面臨困境。如果他在存取烏克蘭時表現出過度的親俄立場,可能會引發西方國家的不滿;而若他過分支持烏克蘭,則有可能損害印度與俄羅斯的關系。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正好反映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的局限。

盡管中國也承受著西方的壓力,但它似乎更善於把握國際局勢的脈絡。相比之下,印度的外交策略則顯得有些稚嫩和不夠成熟。

盡管莫迪的外交策略充滿雄心,但其結果可能事與願違。如果他希望透過在俄烏沖突中擔任調解者來提升印度的國際地位,最終可能反而暴露出印度影響力的不足。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印度似乎尚未具備足夠的實力來左右事態的發展。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印度的努力毫無價值。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印度確實需要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自身的聲音。然而,印度應當更加清晰地認清自身的實力與局限,制定更為現實可行的外交政策。過於激進或冒險的外交行動,不僅難以提升國際影響力,反而可能危及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