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越賠越大?恐結束金磚國家,中國無意挽留,只怪其野心太大!

2024-09-18國際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確實難以捉摸,但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上合,後有金磚。如果沒有上合的成功經驗,金磚的發展恐怕也會面臨更多困難。這兩個國際組織中,除了中俄之外,還有兩個共同的成員國——印度和伊朗。伊朗低調不生事,而印度卻總是喜歡制造麻煩!

對於國際組織而言,若要徹底擺脫「霸權」,顯然首先需要一個更具說服力的支付系統。那麽,究竟是被貶為「廢紙」的盧布,還是不斷升值的人民幣,能夠在美元面前站穩腳跟?印度則認為,盧比才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不在計劃中的印度,為了證明盧比是「天命所歸」,不僅缺席了上合會議,還試圖在金磚國家中「孤立」中國。那麽,既然印度如此自命不凡,為什麽不選擇結束呢?進一步來看,金磚國家真的能將這樣的「刺頭」國家踢出去嗎?

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常常給人一種尷尬的感覺。它懷抱著領袖大國的夢想,渴望成為引領者,然而卻無法號召其他國家加入自己主導的組織。在參與其他國際組織時,印度也常常顯得步伐不齊,左右搖擺,行動雜亂,給人一種難以融入的印象。

尤其是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中,印度的表現堪稱一部內建背景笑聲的喜劇片:一方面執意讓大家跟隨它的「盧比節奏」起舞,另一方面卻幹脆缺席了合作會議。這種操作方式讓許多成員國對印度的印象大打折扣!

要是說得好聽些,那就是只想享受好處而不願承擔責任,直白點講,就是心比天高命卻如紙薄。印度從獨立時起,便懷抱著這樣的雄心壯誌,始終念念不忘要成為全球強國,最好能排在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印度雄心勃勃地將自己視為國際舞台上的「領舞者」,然而現實的打擊來得極其迅速——1962年與中國一戰,結局清晰地告訴印度:夢想可以有,但現實中仍需多加學習和歷練。

這場戰爭的失利不僅使印度的「大國夢」遭受重創,也激起了其對中國的不服氣之心,想要重新挽回顏面。

即便2020年在加勒萬河谷再次遭遇失敗,印度依然在國際舞台上自信地宣揚自己的先進與強大。只不過,所有人都明白,印度屬於那種死要面子的型別,內心再虛弱也絕不會表露出來。

在金磚國家中,印度好不容易成為創始成員國,便像孔雀開屏般急切地展示自家的盧比。本來大家正在討論如何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時,印度卻突然插話:「等等,為什麽不用盧比?」

別說其他成員國感到困惑,就連同為創始國的巴西也覺得印度有些沖動,難道沒註意到俄羅斯都沒有提出異議嗎?其實,俄羅斯並非不願意讓自家的盧布參與競爭,最多透過投票來決定。但無奈的是,由於俄羅斯正陷入制裁和戰爭,盧布實在沒有實力在國際上進行兌換。

那麽俄羅斯會讓盧比如願以償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幾乎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而盧比對於俄羅斯來說,幾乎是陌生的。這也讓印度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從蘇聯時期到現在的俄羅斯,印度始終未能成功證明自己比中國更具實力!

這大概只有周瑜能理解印度吧?然而諸葛亮從未將周瑜當作競相比拼的物件或對手,他們明明可以是求同存異的夥伴,若非要拉到一起分個高低,那就真的毫無意義了。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表現就像一個賭氣的孩子,既然金磚國家對它態度冷淡,它便將怒火發泄到上合組織上。反正它也不是上合組織的創始成員國,對印度而言,這正好成為對中俄表達不滿的機會。

它似乎有些想得太多了,畢竟沒有印度,上合照樣順利召開。而且中俄根本不會被印度所謂的「威脅」所影響。相反的是,上合成員國對印度的印象正在逐漸惡化,印度還敢繼續傲慢嗎?

上海合作組織是印度的另一個重要舞台,而印度在這裏也制造了不少「笑料」。在今年的峰會上,莫迪沒有親自出席,而是派遣了外交部長蘇傑生代表參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蘇傑生在會議上竟然當眾打起了瞌睡,這一幕堪稱史上罕見。

你能忍嗎?其他國家討論得熱火朝天,而蘇傑生卻靠在椅子上呼呼大睡,真讓人不禁懷疑印度對上合組織是否真的上心。

在整個上合組織中,其他國家都在積極展開合作,唯有印度像是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甚至連最基本的參會禮節也被其拋諸腦後。這一幕使得印度在該組織中的存在感跌至谷底。

在此背景下,作為主辦方的巴鐵在即將舉行的上合峰會上仍然給了印度一個機會,但印度的回應卻顯得十分傲慢,仿佛還在猶豫是否接受。

根據七月缺席的情況,許多人對印度態度的冷淡並不樂觀,認為這次莫迪很可能又要「擺架子」。如此一來,巴基史坦能不感到不滿嗎?

印度可不會在意,它的「大國夢」已經做了幾十年了。一個上合組織根本無法滿足印度的野心,除非上合用盧比請莫迪出山。然而,莫迪心裏也犯嘀咕,萬一上合不買他的賬,又該如何應對呢?

印度為了表達對人民幣結算機制的不滿,可謂投入了大量資源,從國際組織到經濟市場都在全力推動。一旦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將印度排除在外,那印度可真是得不償失,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了聲援莫迪,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迅速升溫,高呼「抵制中國貨」的口號,幹脆利落地封禁了幾十款中國APP,仿佛意在與中國徹底割裂。

印度以為這樣就能「脫中」嗎?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數據顯示,印度對華貿易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持續增長,甚至已經超越了美國的份額。

有趣的是,盡管印度一邊高喊「抵制」,但它的電子配件和高端制造業卻高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嘴上喊得響,錢包卻離不開中國,真是行動比言辭更誠實。

因此,雖然印度擁有支持人民幣結算機制的市場經濟,但他們始終不妥協的原因在於,無法向西方交代。

印度不僅僅是在與中國較量,它還積極尋求與歐美國家的良好關系!一方面,印度頻頻與歐美互動,試圖融入它們的高端產業鏈,這就意味著它不得不依賴美元。另一方面,如果金磚國家推動人民幣的使用,印度無疑將再次陷入兩難的局面。

尤其是在全球經濟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印度的這種兩面討好的策略顯得愈發不具吸重力。一方面,歐美的高端制造業並未向印度敞開大門;另一方面,印度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正日漸加深。

在中美之間長時間如履薄冰,一旦失去平衡便可能跌入深淵。印度選擇以盧比自救,但他們不敢直接與美國交涉,只能在沒有「霸權」的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中尋求突破。

不得不承認,印度懷抱著壯闊的「大國夢」,然而夢想終歸是夢想,現實自有其局限。要實作成為大國的目標,印度必須調整戰略,放下對過去的過度執念,正視當前的形勢,並學會與其他國家合作。

印度是否能夠放下自身的驕傲和那種「莫名的自信」,順應全球合作的浪潮?

這次巴基史坦的上合峰會或許將揭示答案。若印度繼續保持傲慢態度,最終被「孤立」的將不是中國,而是它自己。屆時,上合組織恐怕也會將印度排除在外,而金磚國家也不見得會留戀這樣一個傲慢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