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平息的局勢再次動蕩不安。就在美國卷入巴以沖突和插手俄烏事務的緊要關頭,白宮卻接連傳來了三則不利訊息。
訊息一,佩洛西重出江湖,又和白宮唱反調了。
據美國媒體
CNN
報道,佩洛西在存取愛爾蘭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她承認以色列有權保護自己,但她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巴以沖突中的政策和做法持反對態度,認為其
「
太糟糕了
」
,並指責內塔尼亞胡一直是中東和平的
「
障礙
」
,呼籲他
「
應該辭職下台
」
。
需要留心的是,這並非佩洛西首次對以色列表示不滿的言論。
4
月
7
日,佩洛西領導的
40
名民主黨人聯合致信拜登,要求他停止向以色列提供軍火,並譴責以軍的空襲導致
7
名國際慈善組織成員喪生。
然而,拜登並未對佩洛西等人的聯名發言做出回應。相反,美國國會眾議院於
4
月
20
日投票透過了一系列總價值
950
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還包括價值
260
億美元的援以法案。
顯而易見的是,拜登並沒有對佩洛西和其他民主黨人的不滿做出回應,反而繼續向以提供軍援的步伐。
目前,佩洛西再次登場,對內塔尼亞胡進行抨擊,顯然是在先前的基礎上,更加強烈地表達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不滿和抗議。
需要更加註意的是,佩洛西並不是唯一一個對內塔尼亞胡不滿並呼籲他
「
辭職下台
」
的民主黨重要人物。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在
3
月底對內塔尼亞胡發起了抨擊,稱後者
「
已經迷失方向
」
,並呼籲他辭職下台,同時呼籲以色列選出新政府。
然而,在巴以沖突初期,佩洛西和舒默曾明確表示支持以色列,但隨著沖突升級,印度軍隊不斷對加薩進行空襲,加劇了人道主義危機,導致民主黨內部出現了分歧,尤其是在
7
名慈善組織成員在以軍空襲事件中喪生後。
此外,拜登曾數次警告內塔尼亞胡不得進攻拉法,並要求以色列與哈馬斯進行談判以釋放被扣人質。然而,以色列並未按照白宮的要求行事,這激怒了拜登,甚至有報道稱,拜登私下對身邊人表示,他與內塔尼亞胡已經到了
「
攤牌時刻
」
。
目前,佩洛西、舒默等人紛紛表態,除了再次表現出對內塔尼亞胡的不滿之外,也凸顯了民主黨內部在巴以問題上的分裂與分歧,這將給拜登在處理巴以問題時帶來更多壓力。
然而,就在拜登還未做出回應之際,這一事件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笑話。
訊息二,拜登再次「出洋相」,白宮很無奈。
在華盛頓的演講中,拜登按照提詞器念出了他的講稿。當他說到
「
再幹
4
年
」
時,突然停頓下來,並且說了句
「
暫停
……」
,這並不是演講稿中的內容,而是提示拜登停下來的訊號。沒有想到拜登居然當眾念了出來,讓整個場面都尷尬了起來。
然而,參加活動的大多是拜登和民主黨的支持者,所以當拜登失誤或停頓時,台下觀眾便紛紛高呼
「
再幹
4
年!再幹
4
年!
」
來表達對拜登的支持。
事後,共和黨和眾多美國媒體競相報道此事,令拜登和白宮感到相當尷尬,然而他們對此事都選擇了保持沈默,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自拜登上台以來,口誤、忘詞等情況頻頻發生,給人留下了質疑他是否適合擔任總統的印象,許多美國民眾甚至對他是否有履行總統職責的能力表示懷疑。
不久前,拜登在白宮會見伊拉克總理蘇達尼時,甚至在媒體面前拿出備忘錄來閱讀,而蘇達尼則完全不依賴稿件進行演講,這讓拜登的形象再次遭受沖擊。
當前是美國大選關鍵時刻,拜登與川普正在進行激烈爭鬥,然而拜登卻再次出現不良表現,這可能給他的參選造成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要是美國軍隊被驅逐的訊息再次出現,相對於拜登再次出現失誤,這可能會給白宮帶來更大的頭疼。
五角大廈承認已經進行了與尼日的撤軍談判,這是訊息三。
五角大廈證實,美國正在就從尼日撤軍一事與當地進行談判,但不承認美軍是被驅逐的。
據報道,尼日於
3
月
16
日宣布廢除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協定,禁止美國國防部的軍事和文職人員在尼日境內活動,並強調美軍在該國的駐紮是
「
非法的
」
,尼日也表示不會容許美國軍隊以
「
反恐
」
為名在該國部署軍力或進行軍事行動。
隨後,尼日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美軍立即從該國撤離,這給五角大廈帶來了巨大壓力。
目前,美國已經承認與尼日進行撤軍談判,這意味著美軍被
「
驅逐出境
」
的問題只是時間遲早的事情。而五角大廈否認了
「
美軍被驅逐
」
的說法,這種做法實際上只是為了維護面子,其實就是為了讓美軍的撤離顯得更加體面,就像當初美軍從阿富汗撤離時那樣。
美軍面臨被驅逐的困境,再次證明了一點
——
任何霸權主義都是不受歡迎且難以持續的。
美國長期以來標榜自己為
「
世界警察
」
、
「
反恐先鋒
」
和
「
人權衛士
」
,在全球不斷制造戰亂和動蕩,引起了多方的強烈不滿。美國軍隊長期駐紮在尼日,給該國帶來了無盡的混亂和動蕩,如今面臨
「
立即撤離
」
的要求,實際上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拜登面臨的情況是,盡管他當選為總統,但美軍可能面臨被撤離的風險,這可能導致他受到美國政界的批評和攻擊,影響他的參選行程。
拜登當前的處境的確不容樂觀,面臨的選擇需要慎重考慮。接下來究竟該如何是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