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超越中國的道路豈是正途?歐盟2026年碳關稅,印度強烈反對

2024-10-12國際

擁有資金和技術的已開發國家,能夠更有效地實作節能和減少排放,從而真正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然而,開發中國家卻缺乏這樣的實力,往往只能跟隨已開發國家的步伐,甚至處於被壓制的狀態。印度在這方面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印度的商業與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在10月11日表示,歐盟的「碳排放稅」政策對鋁、水泥和鋼鐵等特定商品的征稅,給印度的產業帶來了巨大沖擊。這一措施對印度與歐盟之間的關系也產生了影響。

戈亞爾指出,取消這些不公正、不合理的規則是歐盟的必要之舉,以使歐印貿易實作更為順暢的進展。

在節能減排方面,印度獲得了歐盟的「充分耐心」。這是因為,依據【巴黎協定】以及歐盟在2023年推出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印度需要在所有高耗能裝置上安裝去硫和去碳的設施。

然而,印度的做法卻顯得十分有限。除了頻繁的高喊口號,似乎並沒有采取實際行動來回應全球的期待。

莫迪政府曾要求所有煤電企業安裝減排裝置,原定於2022年完成。然而,到了2022年,只有少數煤電企業為了展示而響應了這一政策,其余企業依舊不理會。

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國家是印度,令人震驚的是,印度80%的空氣汙染源自於煤電的生產,這占到了75%的比例。在瑞士空氣品質檢測機構IQair釋出的重度汙染城市榜單中,印度城市占據了83個名額。

印度被稱為地球的肛門,確實名副其實,它是全球垃圾的聚集地。

歐盟認為,印度不願采取必要措施,因此決定透過關稅來施加壓力。計劃到2026年,對高能耗產品如鋼鐵、煤炭、鋁和水泥征收重稅。作為這些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印度將受到直接影響。

老莫看到這條新聞時,第一反應是:歐盟終於對印度的不良習慣不再縱容了。盡管在2023年,歐盟與印度的貿易額高達1374.1億美元,歐盟仍然是印度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但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的加速融化,以及80億人類的生存問題,歐盟別無選擇。

節能減排不是玩笑話,所有參與【巴黎協定】的國家都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則。如果不遵守,就會受到懲罰。有人可能會好奇,中美是否在這方面起到了領導作用。

老莫查閱資料時,發現中美兩國在節能減排的競爭中,出現了激烈的較量,甚至在某些方面,美國的表現略勝於中國。

在電力產出中,美國的火力發電占比超過20%,而中國則達到約39%。最近,英國關閉了最後一座火力發電廠,德國也無限期推遲了煤電機組的重新啟動。相比之下,北歐多個國家優先選擇使用太陽能發電。與此同時,印度卻仍在積極建設煤炭發電機組。

對開發中國家來說,缺乏充足的電力使得企業難以快速發展,從而無法增加稅收和外匯收入。這種情況導致經濟增長停滯,限制了國家產業的轉型。就像懸在印度、越南、菲律賓和墨西哥等國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形勢相當嚴峻。

中國的產業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煤炭發電的依賴程度顯著下降。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超過50%,而太陽能的產能也在迅速增長。相信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將率先實作碳中和,展示出對全球承諾的實際行動。

歐盟與印度之間的貿易爭端,可能會朝著多種方向發展。雙方可能會就關稅和市場準入展開激烈的討論。與此同時,貿易壁壘可能會影響到兩者之間的經濟合作。此外,雙方或許會尋求透過談判來解決分歧,以促進更加友好的貿易關系。總的來說,未來的貿易局勢可能會充滿挑戰,但也有機會。

首先,歐盟與印度之間的貿易戰爭即將開始。預計到2026年,印度的出口將遭受嚴重打擊。

印度主要生產鋼鐵、煤炭和一些基本礦物。如果關稅提高到50%或100%,印度的利潤將會受到嚴重影響。這種情況與中國對法國白蘭地征收超過30%保證金的做法相似。

莫迪政府應認真考慮與中國改善關系,以便獲得中國的支持,幫助印度實作節能和減排的目標。

印度面臨著必須改變的壓力,未來與外國的貿易逆差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印度在2023年的貿易逆差與中國超過了900億美元,感到非常不滿,但卻無能為力。如果歐盟對印度采取措施,印度為了保持與美歐市場的聯系,可能只能被迫使用中國的節能減排技術和專利,這對中國的產業發展將是個巨大的機會。

中國可以利用歐盟與印度之間的矛盾,這種沖突為中國提供了機遇。借助他山之石的智慧,機遇的可能性顯而易見。

感謝節能減排計劃,印度錯過了重新加入現代產業鏈的機會。否則,印度可能會繼續忙於各種變動。至於歐盟,它們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中國則高興地看著競爭對手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