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巴勒史坦各派將和談、和解宣言簽署之地選在中國的首都?
文 | 海上客
巴勒史坦內部各派,共14個,昨天(7月23日)上午在北京和解,共同簽署了【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史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
毫無疑問,【北京宣言】的簽署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無論對於阿拉伯世界,
還是對於整個中東,
乃至對於整個世界來說,
【北京宣言】的簽署,顯示出巴勒史坦14個派別終將整體上更致力於促成一個正常國家的誕生。
盡管目前以色列軍隊還在加薩對巴勒史坦人展開軍事行動,但從巴勒史坦的內部和解來看,海叔感覺,和平與發展或許真能在不久的將來到來。
巴勒史坦各派在北京會談,並聽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講話 圖:外交部網站
01
盡管外界早知道7月21日,巴勒史坦各派將前往北京,可一些西方評論認為,巴勒史坦內部紛繁復雜,派別有14個之多,且分布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兩個互相在地理上並不接壤的地方。
能讓所有派別都與會,並在會上達成共識,談何容易?別的不說,即以巴勒史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巴勒史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兩個巴勒史坦內部的大派別來說,他們之間能否達成共識,都是未知數。何況巴勒史坦內部派別有14個之多!
7月23日,巴勒史坦14個派別在北京共同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史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圖為合影環節 圖:外交部網站
然而,7月23日,隨著【北京宣言】的簽署,世界也就明白——
巴勒史坦內部和解,還真完成了!
為什麽巴勒史坦各派不在中東地區找一個地方,或者在歐洲,或者在北美來談,而將和談、和解宣言簽署之地選在中國的首都?
其實,想來,巴勒史坦各派一定是看到了2023年春,伊朗與沙烏地在北京和解的案例。
兩相比較,伊朗與沙烏地是兩個國家,相當於談判雙方——都是穆斯林國家,其中,沙烏地是阿拉伯國家,而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兩國歷史上曾經建交,又斷交。在北京談成了,恢復了邦交。
作為中東地區的兩個大國,伊朗與沙烏地在復交以後,雙邊關系持續改善,也使得地區政治格局發生變化。
2023年5月19日,在沙烏地海濱城市吉達,沙烏地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左)歡迎前來參加第32屆阿盟峰會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圖:新華社
譬如沙烏地與敘利亞的關系也持續改善。
巴勒史坦各派對此,能不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嗎?
當然,這一期間,發生了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以及以色列的報復。直至如今,超過大半年的時光裏,以色列國防軍從突入加薩走廊北部,到從北到南屠戮加薩巴勒史坦人。
海叔感覺,巴以問題,最終的結果還得是和談。而如果巴勒史坦內部無法達成共識,是很難讓和談成功的。其間的罅隙,也有可能讓以色列鉆更多空子,這對巴勒史坦根本毫無益處!
02
中國如何讓14派坐下一起談,且談成了的?這是怎樣一個「奇跡」呢?
不妨從王毅的致辭中尋找答案。
王毅說,14個派別能聚在一起,是「秉持民族大義齊聚北京」。換言之,王毅已經提到,巴勒史坦解放事業的整個過程,一定要團結。
「巴勒史坦各派只有用一個聲音說話,正義之聲才能更加響亮,唯有攜起手來並肩前進,民族解放事業才能取得成功。」
王毅致辭 圖:外交部網站
不知道外界如何理解王毅所說。總感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曾經被異族侵略的民族,在爭取民族獨立和進行人民解放鬥爭的歷史過程中,是總結出極其寶貴的經驗的。
何所謂民族統一戰爭?巴勒史坦14個派別自然該好好研究一番。
「14個派別的大和解、大團結,
「最核心成果是明確巴解組織是所有巴勒史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最突出亮點是同意圍繞加薩戰後治理、組建臨時民族和解政府,
「最強烈呼籲是要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實作巴勒史坦真正的獨立建國。」
王毅給出了巴勒史坦各派的內部和解行程之關鍵點——
堅定信心,
把握方向,
循序漸進。
這算不算開出了中國藥方?
顯然,是這麽回事。但中國並不是在做教師爺!
中國的意思表示,王毅如此說:「只有不斷凝聚共識,並將之付諸實踐,和解行程才能越走越實,才能更加團結統一。和解是巴勒史坦各派內部事務,同時離不開國際社會支持。在推動和解的道路上,中方同廣大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方向是相同的、目標是一致的。」
03
此次巴勒史坦14個主要派別代表之北京會議,有埃及、艾爾及利亞、沙烏地、卡達、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俄羅斯、土耳其駐華使節或代表出席閉幕式。
這說明了什麽?
起碼說明了在伊斯蘭世界,以及與中東距離較近的俄羅斯、土耳其等國,是比較關心巴勒史坦內部能否和解、如何和解的。當然,我們沒有在駐華使節和代表名單中找到西方國家代表的身影,未必代表西方就不關心巴勒史坦問題。
恰恰相反,他們關心著呢!
只是,他們的關心方式或許與伊斯蘭國家、土耳其、伊朗等不同,與中國更不同。他們打打殺殺那一套,其實未必符合當下的潮流。
商務印書館出版【奧維德〈愛的藝術〉譯註】
中國如何觀察世界?
中國又如何對待世界?
總感覺中國的「良方」是相當與眾不同的!
近日,在「西方古典文獻的轉譯與註疏——【奧維德〈愛的藝術〉譯註】出版座談會」上,上海師大副校長陳恒提到一個觀點:
「中國文化不是孤島,而是與世界聯通的。中國文化也借鑒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開放程度是一些國家無法想象的。」
確實,很難想象西方國家能以國家之力,去要求學人全面譯介異質文明的大量文獻。而中國自古就如此做。從漢唐時期的轉譯佛經,到明朝時期轉譯西方近代著述。中國看世界的眼睛雖然在一個時期被遮蔽,可這並非常態。
重慶大學肖馨瑤副教授在朗誦奧維德【愛的藝術】
也正因為張開眼睛看世界,長期以大國胸懷研究世界,中國才能對世界上許多地方所發生的事洞若觀火,且能夠拿出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奧維德【愛的藝術】譯註者重慶大學肖馨瑤副教授說,她在研究拉丁文原文的過程中,註意到分行、韻腳等等,盡量在中文中更為貼近。
其實,這何嘗不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一種共同方式呢?
學會以對方的方式看待問題,然後轉化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研判解決方案,再以對方能夠聽懂的話語,來解釋問題,並致力於解決問題。
當然,從更多角度去看,世界上的問題還有很多,所有的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看待世界,還有一個心態——
不著急。
有些事,急不得。關鍵是認真走好每一步。走對了,少走彎路,和平也好,「愛的藝術」也罷,就能紛紛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