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亞洲唯一禁止離婚的國家,社會提倡早婚,反對避孕,人口已破億

2024-09-09國際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菲律賓,有一個特殊的「奢侈品」——離婚證。

在這個亞洲國家裏,離婚不僅需要高昂的費用,更有著難以逾越的法律壁壘。

菲律賓社會的獨特結構,包括早婚和反對避孕的政策,使得個人自由在這片土地上顯得尤為珍貴。

婚姻,一個在其他地區可能被視為日常選擇的常態,在菲律賓卻被神聖化,幾乎不可撤銷。

這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麽呢?

離婚:菲律賓社會的禁忌

菲律賓,這個美麗的島國,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文化遺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然而,在這片熱帶天堂中,卻隱藏著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社會現象——離婚在法律上是被嚴格禁止的。

這種對離婚的禁止源自於菲律賓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根基,天主教教義認為婚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形式的離婚都是對神聖婚約的褻瀆。

因此,在菲律賓,一旦結婚,夫妻雙方理論上將共同度過余生,無論婚姻品質如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那些不幸處在破裂婚姻中的人來說,生活可以變得異常艱難。

對於想要結束婚姻的人來說,唯一的法律途徑是透過法院申請婚姻無效判決,不僅程式復雜,而且成本高昂,普通民眾根本無法承擔。

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通常需要嚴格的證據來支持申請人的主張,比如證明婚姻是在欺詐、脅迫或是精神病態的情況下成立的。

分居成為了許多菲律賓人的無奈選擇,但這並不能解決法律上的婚姻關系問題。

「我老公有了同居女友,我也有了新男友,但我們還是名義上的夫妻,因為到法院申請太難了!」

法律上仍然視他們為夫妻,這意味著他們無法與其他人建立新的關系,也依然要受原本婚姻的束縛。

這種情況對女性尤其不利,因為社會更加嚴厲地審視女性的行為和選擇,很多女性都對婚姻有著不好的觀感。

據民調結果顯示,六成菲律賓民眾支持離婚合法化。

但面對國內外關於修改離婚法的持續壓力,菲律賓政府和教會的立場堅定不移。

這種矛盾和挑戰持續影響著菲律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那些遭受家庭暴力和婚姻不幸的人們。

也因為早婚文化的影響,在菲律賓,有10%的女孩在15歲至19歲之間首次懷孕。

當然,這樣的文化背景也並非沒有好處,反流產反避孕其中一個很顯著的影響便是人口的增加。

在2014年,菲律賓人口就達到1億,從而成為世界第12個人口過億的國家。

不過,自願計劃生育的需求仍然是菲律賓面臨的一大問題。由於缺乏健康生育知識,貧困育齡婦女平均每人生育6個子女,且傳染疾病人數也日益增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離婚的話題不僅是個人的選擇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和法律挑戰。

那麽,菲律賓為何會形成這樣不同的文化呢?

深刻的西班牙烙印

菲律賓,歷史上曾是西班牙帝國的重要殖民地。1521年,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的授權下,率領艦隊抵達這些島嶼。

盡管麥哲倫在此過程中喪生,西班牙對這片群島的興趣卻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被進一步激發。此後,西班牙人迅速開始了對這些島嶼的探索與征服。

西班牙的統治始於1565年,由米格爾·羅培茲·德萊加斯皮率領的遠征隊正式建立首府,並將其命名為馬尼拉。

西班牙人帶來了天主教,並系統地向當地居民傳教,建立教堂,組織宗教活動,逐漸使天主教成為島嶼上的主要宗教。

西班牙統治下的菲律賓社會結構經歷了深刻變化,西班牙人引入了封建制度和地主階級,大量的土地被西班牙占有。

菲律賓人被迫從事農業勞作,種植甘蔗、稻米和椰子,這些作物大部份被用於出口。此外,礦產資源如鐵、鉻和銅也被大量開采,滿足了西班牙的工業需求。

最重要的是,在文化上,西班牙對菲律賓的影響同樣顯著,西班牙語和天主教教義深深植入菲律賓文化,影響了菲律賓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這段歷史對菲律賓社會的影響深遠而持久。盡管西班牙在1898年失去了對菲律賓的控制,但西班牙文化遺產在菲律賓社會中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

菲律賓因此成了一個天主教國家,即便到了現在,依然是如此。而天主教的婚姻觀念強調婚姻是一種神聖的、不可解除的盟約。

根據天主教教義,婚姻是由上帝設立的,具有特殊的神聖性質,是男女雙方在上帝面前立下的永久承諾,也就是說是禁止離婚的。

在天主教中,婚姻被視為七個聖事之一,是教會對婚姻聖潔性的認可。「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這句話強調了婚姻的不可分割性。

天主教反對離婚和重婚,認為婚姻一旦成立就應當終身維持。即使在夫妻關系破裂的情況下,官方教義也傾向於鼓勵夫妻和解或生活分離,而不是離婚,相對應的,天主教也將出軌視作嚴重罪行。

而關於避孕,教會認為,避孕妨礙了生命的自然過程和上帝創造的秩序,也就是,反對藥物、器械或手術等任何形式的避孕方法。

菲律賓的宗教信仰、社會習俗和法律體系至今仍展現出這段殖民歷史的烙印。

這種深刻的歷史背景影響了菲律賓到如今,對離婚的嚴格禁止以及早婚和反對避孕的普遍現象背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此。

社會變遷與法律進步的艱難

隨著時代的變化,菲律賓社會內部關於禁止離婚的爭論並未平息,反而隨著全球化和資訊流通的加速,這一爭論愈發激烈。

國內外對菲律賓禁止離婚政策的批評聲浪高漲,越來越多的菲律賓民眾開始反思並質疑這一傳統的合理性。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菲律賓政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在維護傳統價值和順應現代化需求之間找到平衡。

20世紀末,首次有立法提案試圖推翻這一禁令,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因強烈的反對聲和政治角力而未能透過。

2018年,菲律賓眾議院終於透過了一項歷史性的法案,試圖為經濟不佳的家庭提供離婚可能。

這被視為一個重大突破,因為它首次在立法層面上承認了離婚的合法性。盡管這一法案限制性強,僅適用於某些特定情況,但無疑為後來開了一個口子。

然而,法案的透過並不意味著實施的順利,菲律賓的教會仍然持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他們認為離婚法案會破壞家庭結構,降低社會道德,因此極力阻撓該法案的執行。

每當法案試圖推進時,教會及其信徒們就會舉行抗議,強調其對家庭和社會的潛在負面影響。

這種反對不僅來自宗教團體,一些保守的政策制定者和民眾也堅持認為,維持婚姻的不可解除性是菲律賓文化的核心部份。

尤其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人們更是把婚姻視為一生的承諾,不容有違。

盡管立法行程緩慢且充滿挑戰,但菲律賓的民間組織和一些進步政治人物繼續推動社會對話和法律改革。

他們透過教育活動、媒體宣傳和公共論壇等方式,嘗試改變公眾對離婚的看法,提高人們對個體權利尤其是婦女權益的認識。

2023年,新的有限制的離婚法草案再次被眾議院批準,盡管這只是眾多嘗試中的一次,但它反映了菲律賓社會逐步轉變的態度。

隨著更多年輕人和中產階級的聲音加入討論,離婚合法化的可能性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作。

這段艱難的發展道路揭示了一個國家在傳統和現代化壓力之間的拉鋸戰。

盡管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菲律賓關於婚姻和個人自由的討論已經在全社會範圍內引發了深刻反思,預示著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社會法律環境的逐漸形成。

結語

菲律賓作為亞洲唯一「禁止」離婚的國家,體現了其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根基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

該國的離婚禁令和提倡早婚的社會風氣,以及反對避孕的立場,既展現了菲律賓獨特的社會結構,也反映了這些政策對個人自由和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現實中許多菲律賓人因此面臨著破裂婚姻的困境而無法合法獲得解脫。此外,早婚和反對避孕的政策也導致了人口過快增長和社會負擔加重的問題。

但面對傳統與現代化的挑戰,菲律賓的法律和社會觀念改變之路顯得尤為艱難。 這種狀況呼喚對婚姻法律的重新審視,以及更加平衡傳統信仰和個人權利。

資訊來源:

多數菲律賓人支持離婚合法化 菲龍網

是窮人枷鎖還是富人「特權」?菲律賓艱難推動離婚合法化 環球網

菲律賓人口突破1億大關 成第12個人口過億國家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