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法「元首外交」背後:地緣政治與經濟角力凸顯復雜性

2024-05-15國際

潮新聞客戶端 特約作者 遊滔 編輯 汪江軍

5月5日—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進行了國事存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從中法兩國戰略互利及友好關系的角度看,兩國在合作與競爭中如何平衡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賽局,值得關註。

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主要西方國家,中法關系是當今國際格局的重要一環。雙方在國際事務上有著諸多共同關註的優先事項、戰略互信,在經貿合作領域有著相同的經濟利益和全球治理共識,一直維持著穩中向好的經貿關系。但也存在諸如「法國在與中國的對話中處於較弱地位」「中國的經濟和工業策略威脅了歐洲和法國的戰略性產業市場」「中國實施國家資本主義」「中國試圖加深西方陣營內部份歧」等不和諧雜音。

究其原因,一是雙方資訊共享和溝通機制建設不足。

一方面,中法兩國在歷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法國對中國重要理念在理解上存在隔閡。例如,法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逆差,法方未能理解中國的「新質生產力」,在白蘭地酒和電動汽車的商業分歧問題上,法媒認為中國受疫情影響,失業率增加,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也面臨困境,工業產能過剩,中國以低廉的價格在歐洲出口商品,與歐洲本土企業存在惡行競爭。中法兩國的經濟結構不同,法國擔心中國的低價商品進入歐洲市場對本土產業造成競爭壓力,中國則認為法國等西方國家對本國在一些關鍵產業中的投資和發展存在限制,這種經濟上的利益沖突會影響雙方合作的氛圍和程度。

另一方面,中美賽局加劇及法美關系遇冷,法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存在認知上的誤解。中法作為國際秩序中的參與者,對於國際秩序的構建和演變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期待,受地緣政治位置及其他大國(如美國、俄羅斯)的影響和制約,導致在一些問題上采取復雜的立場和行動。中法雙方對於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認同、責任分擔以及國際秩序的未來走向存在分歧,也會影響雙方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馬克龍 圖源:新華社

二是美國施加影響,法國戰略自主的行動力度不足。

一方面,法國總統馬克龍自上任以來一直強調在地區夥伴關系中走第三條道路,希望將法國塑造為一個「平衡力量」,既「不排斥也不受制於人」,在台灣等問題上不跟隨美國,試圖在法國與中國的外交活動中維護法國的利益,在外交關系中保留了戴高樂時期忠於盟友同時標榜差異的習慣,在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和中美競爭的背景下保持戰略自主。但在習主席訪法前,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於5月2日提前抵達巴黎,堅持要求歐洲對中國采取更直接的態度和更堅定的立場,試圖在俄烏問題上拉攏歐洲,將中國置於對抗俄羅斯的陣營中,以進一步削弱中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在美國看來,中國的發展是一個主要風險,必須直接面對,其中包括新的制裁措施。

在當前國際局勢下,法媒認為中國在俄烏問題上態度模糊與歐洲明顯不同,「沒有中國的幫助,俄羅斯不可能面對西方的制裁」,面對這樣的國際挑戰,歐洲必須重新考慮其對華政策,確保其戰略自主性和經濟安全不被侵蝕。

另一方面,在中法建交60周年新的起點上,法國不能完全擺脫歐盟與習主席進行會談。在習主席訪法第一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便參與進三方會談,可以視為是法國支持歐盟對中國公司進行調查和制裁采取強硬立場的訊號。此外,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關於「歐洲生態保護主義」的言論也反映了對保護歐洲工業利益的強勢立場。歐盟各成員國在威脅和安全問題上的優先事項各不相同,法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在地緣政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法國既希望透過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但針對歐盟對中國的調查與制裁仍沒有切實作為,在一些敏感領域依舊存在著分歧和競爭。

中法兩國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存在相互理解、互利共贏的關系,但也存在競爭和沖突。法國企業希望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多機會,同時中國也希望在歐洲擴大其影響力和投資。總的來說,中法背後的地緣政治與經濟角力存在以下四點特征:

一是經濟利益和合作具有復雜性。盡管存在競爭和沖突,但雙方也在謀求平衡和合作的努力。法國希望透過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來推動其工業發展,同時中國也希望透過與法國合作來實作本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法國希望中國能夠利用本國影響力來影響俄羅斯的態度,中國希望法方能做到戰略自主。這表明盡管存在地緣政治上的對立,但雙方仍然在賽局中不斷尋求平衡,並嘗試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合作。

二是文化和戰略自主的追求具有共性。中法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戰略自主的外交戰略原則,法國不願盲目追隨美國的政策,為中法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提供了可能,法國希望追求與美國不同的「第三條道路」,中國希望法國更加戰略自主。這表明了雙方在地緣政治中追求文化和戰略自主的期望,以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三是地緣政治立場和外交影響力的競爭具有復雜性。中國希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美競爭的國際局勢中尋求新的機遇,而法國則試圖在對華關系中保持獨立和平衡的立場,同時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影響力。這表明地緣政治賽局存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需要權衡經濟利益和政治目標的復雜性,需要各方持續努力尋求合作和解決方案。

四是外交關系與道義及價值觀立場上存在挑戰。法國政府與中國之間在外交政策和道義立場上存在矛盾,體現了雙方在地緣政治賽局中的復雜關系。

中法兩國地緣政治與經濟角力凸顯了中法關系的復雜性,中法關系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在開啟中法關系下一個60年的新征程中,實作戰略互利共贏和理解,需要加強雙方資訊共享和溝通,構建高級別對話機制,包括戰略對話、經濟財經對話和人文交流;減少戰略誤判、促進戰略協同,達成戰略共識,進而達成深入交流和合作;需要突出戰略自主,進一步調整中法合作機制空間,簽署合作框架,在重大國際問題立場及國家重大理念上,定期會談,增強相互理解,協調立場以及解決分歧;需要強化青年間人文交流,透過加強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中國與法國及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需要重視輿論和公共外交,透過積極的公共外交和輿論引導,改善中國在法國和歐洲的形象,增進雙方之間的互信和合作。

(作者遊滔,四川外國語大學世界法語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