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英外長北京會談,英國所求中方應允,向歐盟傳達一理

2024-10-21國際

正文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亭指出,阻止中國的發展就如同阻擋太陽升起,是不可能實作的。顯然,中國的發展是全球皆知的,連美國在歐洲的盟友英國最近對華態度也發生了180°的大轉變。

10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存取了中國。在幾個關鍵合作領域中,中方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表明在脫歐後,英國曾試圖追隨美國對中國施壓,但如今已經意識到必須主動修復與中方的關系。根據工黨領袖斯塔默的說法,英國將調整之前的策略,以務實方式展開對華合作,並制定長期計劃。這一轉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國已明確認識到發展離不開中國,同時這也向歐盟傳達了一個重要資訊。

(中英外長在北京舉行會談)

根據報道,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在北京與王毅外長進行了會談。王毅外長指出,中英兩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應當承擔起大國責任,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他提到,中英關系正處於一個新的開端,而英國工黨政府希望建立一種長期、穩定且具有戰略意義的關系,中國對此表示歡迎。

與此同時,英國希望能夠改變前任首相蘇納克的政策,重新與中國建立關系。對此,中國方面也作出了積極回應,同意全面恢復各個領域的對話與合作機制,並在貿易、金融等多個領域加強合作。

拉米表示,英國政府致力於以一種連貫且相互尊重的方式加深與中國的對話與合作,同時有效控制分歧。英國承諾將擴大在氣候變遷、能源和環保等多個領域與中國的合作,從而開啟新的合作階段。英國還強調,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應共同推動自由貿易,並透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國際危機。此外,中英雙方還討論了俄烏沖突、巴以問題等一些熱點議題。

根據雙方釋出的新聞稿,中方已同意英方的請求,這表明英國亟需在經濟和科技等領域與中方進行合作。值得註意的是,自前英國首相蘇納克上任以來,中英關系發生了變化。當時,蘇納克指出中英「黃金時代」已結束,此後,英國在多個國際場合積極跟隨美國,對中國實施圍堵和打壓政策。

中方同意與英國重新開機合作。

然而,這並未使英國達成自身的目標。脫歐後,英國反而處於被動局面,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後,它與美國一道,對其他國家實施多次制裁,與俄羅斯形成對立。不過,對於英國而言,與中國關系緊張並不符合其利益。此外,自蘇納克擔任首相以來,中英關系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反而出現倒退,這促使了英國工黨認識到需要調整對華政策。

今年7月,斯塔默領導的工黨在大選中取得勝利,承諾將制定一個長期計劃來妥善處理對華關系。盡管選舉期間,英國民眾更關註經濟等國內事務,但斯塔默當選首相後,仍然希望快速調整英國的國際政策,尤其是與歐盟和中國的關系。

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應該借鑒保守黨政府的經驗,與中國建立良好關系,並且真正做到謹慎、公平胡務實。在對華政策上應避免頻繁變動。

實際上,自從英國脫歐以來,他們一直在致力於提升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希望重新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領導者或參與者,這正是英國最渴望的。

實際上,英國在對外政策上常常追隨美國的步伐,缺乏獨立性,尤其是在與中國的關系上。前幾屆政府未能像卡麥隆時期那樣相對自主,與中國建立「黃金時代」的友好關系。因此,工黨意識到,為了恢復英國的國際地位,在處理中英關系時不能單純依賴於美國,而應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利益進行決策。

蘇納克曾指出「中英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在英國工黨執政後,愈發明白經濟復蘇與增長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實際上,在脫歐前,英國就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並開始尋求歐盟以外的市場。實際上,卡麥隆時期推動中英關系邁入「黃金時代」,部份原因是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然而,此後的幾位保守黨首相卻走上了下坡路。

以英國前首相蘇納克為例,他一方面提倡自由貿易,另一方面卻在中英經貿關系上設定諸多障礙,甚至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限制雙方的投資和企業合作。這使得近年來,英國經濟一直徘徊於衰退的邊緣,其增長速度不及法國和德國,更無需與美國相比。相比之下,法國和德國始終保持理性的對華合作態度,美國也開始意識到,中美關系不能僅僅是對抗而無任何合作。

英國早已察覺到亞太地區的巨大增長潛力,並希望將對外經貿合作的重點轉向這一地區。因此,英國應該明白,與中國加強平等互利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對中英關系而言,工黨能夠意識到這一轉變,是一件好事。

中方同意了英國的請求,期待與其進行全面合作,這表明了一個事實,即中英之間是可以實作互利共贏的,兩國並不存在根本矛盾。此外,在俄烏問題及巴以沖突上,也沒有爭端。中方重新開機與英國的合作關系說明,與其追隨美國,不如積極尋求與中國展開合作,調整對華立場,以更務實的發展道路前行。英國正好是這方面的一個警範例子。

(英國認識到必須采取實質措施來推動與中國的關系發展)

最近中歐關系緊張的原因在於,歐盟主動發起了貿易爭端,並對中國企業施加壓力,特別是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征收了臨時反補貼稅。就在不久前,在經過多輪投票後,即便有17個成員國表示反對,歐委會依然透過了相關決議。這表明在馮德萊恩的領導下,歐盟已決定走上與美國類似的道路,而這一舉措也引發包括匈牙利和德國在內的一些成員國的批評和抵制。

挑戰中國將面臨怎樣的後果,英國和法國已經歷過。最近,法國白蘭地遭到中方反制,其工人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同時,歐盟對華征稅政策並未帶來預期收益,尤其在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之後,以前從俄羅斯獲得的廉價能源,現在必須以更高價格從美國和中東采購。這也進一步推高了歐洲的生產成本。

與其繼續針對中國施加壓力和限制,不如選擇與中國攜手合作,共同走上正常的發展軌域。這次英國的舉措也為歐盟敲響了警鐘。在中歐進行八輪談判未見成效的情況下,現階段中方已向歐盟發送邀約,希望其技術團隊能夠繼續來華商討。如果歐盟能有類似於英國工黨的覺悟,中歐之間的談判相信會變得順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