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道,美國財政部近日對外宣布,對兩家印度能源企業發動了制裁,理由是這兩架企業涉嫌參與了俄羅斯在北極的天然氣計畫。按理說,這點小事兒美國方面應該不至於就直接對印度發起制裁,要制裁的話俄烏戰爭這都打了兩年多了,早就該對印度能源企業動手了才對。但是一直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美國,怎麽就這個時候開始對印度掄起制裁大棒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非常簡單。首先,印度總理莫迪這個任期剛剛當選之後,第一個外出存取的目的地,居然選擇了莫斯科,雖然印度方面同時也派出了外交官存取了華盛頓,但在級別上,屬實也是有點不太對等,美國方面可以說意見非常大。莫迪隨後又緊急安排了一趟烏克蘭的存取行程,其實就是對沖一下存取莫斯科帶來的影響。不過,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畢竟美國為了拉攏印度,給出的條件和優厚待遇並不少,包括芯片產業計畫和航空工業,都給印度開出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條件。
不過,即便是如此,美國也仍舊沒有對印度采取經濟制裁措施,只是在聲明中警告,要把印度踢出國際貿易結算體系,但並沒有真的實施。而真正讓美國決定開始對印度進行經濟制裁的,還是另外一個訊息。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印度方面在俄烏戰爭期間,不僅僅是在廉價進口俄羅斯石油,雙方還在其他方面也有貿易往來,包括敏感的電子產品和生活設施等軍民兩用產品。
俄羅斯在開戰之後一直都處在經濟制裁當中,而由於俄羅斯自身的半導體產業不發達的原因,在電子元件和電子裝置方面非常緊缺,換句話說,這些產品的多少將直接跟俄羅斯的飛彈產量掛鉤。而俄羅斯在與印度之間的石油貿易中,獲得了大量的盧比花不出去,而印度也拿不出足夠的盧布或者人民幣與俄羅斯進行貿易。俄羅斯方面為了把這些「沒用的」盧比花出去,就只能跟印度達成協定,透過隱秘渠道從印度進口這些敏感產品。而這就直接踩在了美國的紅線上。
印度方面這次可能真是判斷失誤了,沒想到美國這次直接就采取了制裁手段。雖然拉攏印度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而言十分重要,但是美國也不能一直放任印度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往來而不管,一直都在嘴上說要對印度采取措施而沒有行動,可能也是讓印度方面認為,美國不敢對印度怎麽樣。而這次美國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敲打印度的一個手段,後續也不排除還會對印度繼續施加制裁措施。不得不說,這一次印度想要在美俄之間搖擺的做法,屬實是有點搞砸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