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國夢未休,現實策略頻變
印度,這個常懷大國之夢的國家,其行動往往令人捉摸不透。為博取歐美西方的利益,它不時向我們發難。然而,在金磚峰會前夕,印度卻意外地向中國示好,並宣稱中印邊境問題已達成共識。這種突如其來的和解,是否意味著印度有求於中國?更有學者馬凱碩提出,英國應將其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讓給印度,這是否也是莫迪政府的盤算之一?
中印關系一夜轉暖?
中印之間的根本矛盾,在於印度那不切實際的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而今,原本與中國緊張對峙的印度,卻突然改變了態度,不僅在爭議地區與中國達成協定,還表達了加強合作的意願。莫迪政府這是要改弦更張了嗎?
據媒體報道,中印在喜馬拉雅地區已達成一致,這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顯得尤為難得。美國一直希望在中國周邊制造事端,以分散中國的註意力並施壓。對於印度而言,與中國摩擦本就能獲得西方的支持,何樂而不為?
然而,中印邊境糾紛的升級,真的只是印度單方面的想法嗎?恐怕不然。背後的大國賽局,才是推動局勢發展的真正力量。印度在這場賽局中,既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又透過與中國的緊張關系提升了自身的國際地位。同時,印度的經濟也在這場賽局中受益匪淺,尤其是股市更是連創新高。
金磚峰會下的印度轉變
隨著金磚峰會的召開,印度突然向中國示好,這背後的原因引人深思。新加坡學者馬凱碩的觀點或許能為我們解答這一疑惑。他指出,全球力量的天平正在發生變化,金磚國家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G7等西方國家的影響力則在逐漸減弱。對於印度而言,過去那種兩邊得利的平衡已被打破,現在更需要中國的支持。
莫迪的如意算盤
雖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在工業體系方面,中國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印度想要發展,就必須在制造業上有所突破。然而,印度真的能與中國在制造業領域展開競爭嗎?
事實上,印度與中國的制造業競爭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激烈。相反,印度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等。這些國家與印度有著相似的生產力結構和模式,而中國則已經在產業升級中逐漸拉開了與他們的距離。
因此,印度想要發展制造業,就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資,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同時,印度還需要融入國際市場,加入RCEP等區域合作機制,並融入中國的產業鏈。只有這樣,印度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當然,印度也不會放棄其入常的夢想。馬凱碩的觀點也反映了印度的這一訴求。隨著金磚組織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它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而西方社會的逐漸衰敗和美國的落幕,也為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對於我們來說,促進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願望。但在與印度的合作中,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畢竟印度的歷史行為並不總是那麽可靠。合作是必要的,但在核心技術等關鍵領域,我們絕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