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網站訊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於7月25日至27日出席在寮國永珍舉行的中國-東協(10+1)外長會、東協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協地區論壇外長會並正式存取寮國。
據東協方面的官方日程顯示,7月21日至27日,第57屆東協外長會議及系列會議將在寮國首都永珍舉行。除了東協十國以外,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都派出了由外交部長親自領銜的高級代表團與會。本次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中美俄在東協以及其他事務上的互動,無疑會成為外界關註焦點。
一天內密集會見三國外長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永珍同寮國副總理兼外長沙倫賽舉行會談。 本文圖均為 外交部 圖
25日當天,王毅外長即展開了密集的外交行程,分別會見寮國副總理兼外長沙倫賽、印度外長蘇傑生,以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同一天,中國、俄羅斯、寮國還首次舉行了三方外長會晤。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永珍會見印度外長蘇傑生。
距離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會面過去僅三周,7月25日,王毅與蘇傑生在寮國永珍再次會面。王毅強調中印雙方應加強對話,妥善處理矛盾分歧,互利合作。蘇傑生表示,印中利益廣泛交融,也面臨邊境事態帶來的陰影,但印方願以歷史眼光、戰略思維和開放態度,尋找分歧解決辦法,推動雙邊關系回到積極、建設性軌域。
結束與王毅的會面後,蘇傑生在社交平台上寫道,「邊界問題必然會在印中兩國關系上有所體現。雙方一致同意有必要為‘兩軍完全脫離接觸’提供強有力的指導。我們應帶著使命感和緊迫感來處理當前問題。」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外交部聲明表示,「兩國外長一致認為,需要有針對性和緊迫性地開展工作,以盡早實作(兩軍)完全脫離接觸」。聲明稱,兩國還同意舉行新一輪軍事和外交會談。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永珍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同一天,王毅在永珍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拉夫羅夫祝賀中方成功推動巴勒史坦各派別簽署【北京宣言】,並且對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表示感謝。
綜合法新社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訊息,俄方在會後一份聲明中表示,「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受域外勢力幹擾的背景下,兩國外長詳細討論了東協內部的合作問題」,以及實施俄方提出的在歐亞大陸建立新安全架構的構想前景。
在抵達寮國前,王毅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廣州舉行會談。王毅指出,近期烏俄雙方都不同程度發出願意談判的訊號,雖然條件和時機還不成熟,但中國支持一切有助於和平的努力,願繼續為停火止戰、恢復和談發揮建設性作用。據路透社報道,烏克蘭代表團人士透露,雙方會談超三小時,「是一次非常深入和具體的對話」。
隨著國際局勢發展,中國與東協的合作以及東亞地區合作面臨著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諸多挑戰。美國推行「印太戰略」,挑撥域內國家間的關系,使得地區合作問題「泛安全化」。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5日,中國、俄羅斯、寮國在永珍舉行三方外長會晤。寮國副總理兼外長沙倫賽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共同出席。
在中國俄羅斯寮國三方外長會晤中,三方外長均對域外勢力在亞太地區煽風點火表示擔憂,將共同抵制陣營對抗,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同時,三方將加強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合作機制與東協合作架構對接,推進地區一體化建設。
中日、中韓雙邊互動值得關註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外務省釋出訊息稱,日本外相上川陽子26日將在寮國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這將是雙方在去年11月之後再次會談。
韓聯社也於26日早上釋出訊息稱,南韓外長趙兌烈將於26日至27日在寮國永珍出席東協外長會及系列會議。他或將以此為契機,分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以及日本外相上川陽子舉行雙邊會晤。
報道稱,預計趙兌烈將就近期北韓對韓空投「垃圾氣球」、朝俄合作加劇半島緊張局勢等問題同中方交換意見,並敦促中方在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趙兌烈25日抵達寮國時談及近期韓中溝通趨密勢頭時表示,「若能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兩國高級別溝通」。6月18日,中韓副部級外交安全2+2對話在首爾舉行;7月24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首爾會見南韓外長趙兌烈,並同南韓外交部第一次官金烘均舉行第十次中韓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中韓雙方的外交安全協商機制正在全面重新開機。
另一邊,中日之間近期也互動頻繁。日本部長級官員和議員近日陸續存取中國。7月22日,自民黨幹部和眾議院副議長分別與中國政要舉行會見。在這之前,日本厚生勞動大臣時隔數年再次訪華。7月22日至23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東京同日本外務事務次官岡野正敬舉行中日戰略對話,並會見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在日期間,馬朝旭還同日中友好七團體負責人進行了交流互動。
據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介紹,王毅在寮國期間還將出席東協與中日韓外長會。這也表明中日韓延續著近一段時間以來的互動態勢。
澎湃新聞記者 楊文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