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最近報道稱,美國總統喬·拜登近期的一項聲明,將盟國日本和印度與其競爭對手中國及俄羅斯並列為「排外」國家,引起了日本和印度的廣泛不滿。據日本新聞社報道,針對拜登的這一言論,日本已向美國政府正式提出了抗議。日本駐美大使館表明,拜登的言論誤解了日本的國策,對此表達了遺憾。同時,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也對美國的這一表態進行了強烈反駁 。
拜登此前也曾發表過類似的言論。 日本網民認為,這顯示出拜登並未真正理解日本的國家政策。 盡管日本和美國是盟友,美國的態度並不如日本所希望的那樣友好。日本近年的經濟發展確實面臨挑戰,部份原因也與美國的政策有關。事實上,拜登的移民政策更多是出於個人的政治目的,而非美國的發展需要。
白宮發言人皮埃爾回應稱,拜登的言論僅是一種寬泛的觀點,旨在強調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的本質。 國家安全發言人柯比也指出,拜登無意侮辱任何國家,並強調日本和印度的官員都明白拜登沒有惡意。今年四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的演講受到熱烈歡迎,但拜登隨後的言論卻令岸田感到失望。
美國作為移民大國,其發展受益於移民帶來的多種優勢,但同時也伴隨著對原住民和其他民族的侵犯歷史。在美國社會中,雖然高素質移民受到歡迎,低素質移民卻面臨歧視和排斥。因此,拜登將印度和日本歸為排外國家,看起來不過是政治上的權宜之計。
顯然,拜登的這番言論主要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吸引選票。 他所謂的「經濟困境」,可能只是一種傳統的政治策略,透過詆毀對手來提升自身形象。 但這次,拜登的言論似乎過於倉促,不慎傷害了兩個重要的盟友。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館已經要求美國政府重視日本的立場,對於拜登的不當言論表達了深刻的遺憾。與此同時,印度對拜登的這一表態也表示強烈不滿。
近年來,拜登在公開講話中的失誤越來越頻繁。有時是摔倒,有時是方向迷失,顯得茫然不知所措。 他甚至在公開場合認錯人,將中國稱為盟友,將副總統哈裏斯誤稱為「第一夫人」,並在與以色列的會晤中當場跪下。 拜登的精神狀態引起了公眾的普遍關註,言語失誤已成常態。雖然日本和印度對此或許有預料,但現在他們正利用這一機會來爭取更多的利益。
日本尋求透過美國的戰略支持,實作其成為軍事強國的夢想。盡管對美國唯命是從,日本卻始終未放棄成為軍事強國的目標。在美國積極推動的印太戰略中,日本成為了美國拉攏的關鍵夥伴。假如美國決定開戰,日本很可能是沖鋒在前的角色。利用戰爭的契機,日本有望打破二戰後的限制,獲得對外軍事行動的權力。在未達到目標之前,日本對美國保持一定的忍耐。雖然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已非昔日之巔,但其霸權地位依舊牢固,一旦日本直接挑戰美國,必將面對美國的強烈反制。美國視日本為其戰略棋局中的一枚棋子,嚴格控制著日本的決策權。
另一方面,印度經濟的迅速崛起在全球排名中位居前列,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莫迪的出色領導。 莫迪成功地管理了印度龐大而復雜的國家機制,因此他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支持率居高不下。然而,英國媒體的曝光使得選舉結果變得不那麽確定。盡管印度的經濟增長迅速,但其內部的工業和貿易似乎已陷入停滯。
與日本的依賴不同,印度作為南亞的主要強國,擁有完全的軍事自主權,不受美國的控制。因此,印度對美國的態度更為堅決。對於拜登的相關言論,印度公開表示不滿,並批評美國顧問應更好地管理拜登的發言。印度還列出數據強調其經濟實際上仍在以6%-7%的速度增長,並非如美國所言的停滯不前。此外,印度在全球移民目的地排名中位列第14,擁有近500萬的外來人口。這些數據似乎證明拜登的批評並無充分依據。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領導人的言論不僅會影響國內政策,也可能對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造成重大影響。日本和印度作為美國的主要盟友,對美國總統的言論高度敏感。然而,我們也應註意到,拜登的言論可能被誤解或被特定利益集團利用。這需要我們審慎分析其言論背後的政治和經濟動機,以及它們對日本和印度的具體影響。
最近,據報道,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主席鮑威爾表示利率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 這對美國政府是個壞訊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面臨的國債再融資成本依舊高昂,美國的預算赤字目前約占其年度經濟產出的7.5%。與其他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相比,美國的債務水平是他們總和的數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警告,從
長遠來看,這可能對全球金融政策和金融穩定構成風險。
眾所周知,美國政府不久前為其盟友批準了960億美元的貸款。雖然外界認為美國財力雄厚,但事實上美國的債務水平高於任何其他國家。美國官方雖然屢次在國際上宣稱,美國的債務危機不會爆發,但事實上,美國目前面臨著近35萬億美元的債務問題,這是美國政府當前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美國政府批準給烏克蘭610億美元的貸款,原本是希望烏克蘭能利用這筆資金在今年保住領土,明年對俄發起反擊。
美國近期的政策走向似乎自我設限,特別是在對中國實施貿易封鎖方面。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進出口國,即使失去美國市場,對其貿易體系的影響也極為有限。 反觀美國,失去中國市場後,其出口經濟遭受重創,可謂是自食其果。此外,美國聯邦準備制度持續大規模印制美元,加劇了通貨膨脹問題,這些舉措並未有效遏制經濟下滑,反而降低了美元的價值。目前,全球多國正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力圖結束美元的主導地位。
美國國內反戰聲音高漲,加之今年為大選之年,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競爭愈發激烈,國內矛盾加劇。美國當前正處於債務、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的高位,金融風險加劇。美國還在推動匯率戰,一旦匯率市場失衡,可能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危機。同時,俄烏沖突逐漸向俄方傾斜,美以沖突也使美國陷入國際輿論的泥潭,這些都使得美元、美國債券和資產泡沫面臨高風險。
根據美國財政部2024年2月公布的數據,美國債券的海外持有者情況呈現分化:中國減持,而日本和英國增持。2 024年2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日本增持了164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持債總額達到11679億美元,繼續位居美國債務的最大持有者。 相比之下,中國在同月減持了227億美元,持債總額降至7750億美元,這是自2024年1月以來的連續第二次減倉。自2022年4月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一直低於1萬億美元。
在國際經濟戰略上,中國采取了更為積極的態度。原本美國希望借由耶倫和布林肯的訪華及金價下跌吸引中國繼續購買美債,但中國不僅沒有增購美債,反而連續18個月大量增持黃金。這表明美元和美國國債已逐漸失去了其吸重力,而中國的這一策略正開啟全球新的經濟格局。
面對美國無端的制裁,中國已經開始了相應的反制措施。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減持超過4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減持比例超過40%。 在中國這樣的經濟大國的帶動下,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也在加速減持美國國債,使美債市場持續低迷。美國政府對此感到非常不滿,但只能無奈地透過制造罪名來企圖破壞中俄關系。
在全球多國減持美債的同時,美聯準卻在默默增持,這背後有著深刻的策略考量。美聯準的這一行為主要是為了透過市場幹預來穩定美債收益率
,防止市場過激反應引發的動蕩,同時支持政府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經濟刺激政策。這些措施不僅展現了美聯準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中的核心角色,也顯示了其在制定美國經濟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目前面臨的巨額國債問題已經引起了商界領袖的關註。最近,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回應了一位網友的評論,直言不諱地提到如果美國不能解決其龐大的債務問題,美元的價值將歸零。同時,人們也在討論特斯拉在中國的最新動態,馬斯克似乎更願意將數據儲存在中國。以前,特斯拉車輛在一些政府機關、機場等地區受限制,現在這些限制已經取消。 馬斯克的這些舉動可能反映了他對美國未來發展的深刻擔憂,正在尋找確保其業務未來的策略。
當前美國國債的規模龐大,每年僅利息支付就超過8000億美元,占到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美國財政每年都處於赤字狀態,只能透過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這種做法只會使債務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可能是大規模印制美元來稀釋國債,但這將導致美元大幅貶值,對持有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全球正逐步拋棄美元和美國國債。
美國在歐洲和中東的戰略行動並未取得預期成果,反而陷入困境。俄烏沖突趨向俄羅斯有利,而巴以沖突使美國在國際輿論中處於被動。這些局勢不僅沒有為美國帶來預期的利益,反而加劇了其債務問題,影響了美元的穩定。在歐洲,美國面臨經濟挑戰,尤其是烏克蘭局勢加劇了歐洲的通脹,甚至導致德國經濟出現負增長。
為了穩定未來的債市,美國需要加強與主要債權國的溝通與合作。此外,美國應透過內部改革提高政府效率,緩解財政壓力,並透過積極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增強公眾對美國國債的信任。
中國在應對美元霸權的同時,積極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透過金融合作和推動貿易自由化,共同維護全球經濟穩定。 這種國際合作不僅有助於減輕美元霸權的影響,也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透過深化改革和經濟升級,增強了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