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與加拿大聯手施壓印度,莫迪政府為何保持沈默?

2024-10-31國際

利益考量下的外交變動

諸多跡象顯示,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國家之間的友誼與敵對關系並非永恒不變,取而代之的是持久的利益考量。就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紛紛拉攏印度,試圖與其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悄然降臨。

印加外交沖突升級

近日,加拿大政府以「印度拒絕配合加方調查加拿大錫克教領袖尼賈爾遇刺事件」為由,驅逐了六名印度外交官,引發了新一輪印加之間的外交沖突。

加拿大副外長莫裏森於30日進一步指出,印度總理莫迪的親信、印度內政部長沙阿「涉嫌參與並操縱了尼賈爾遇刺事件」。然而,印度政府對此堅決否認,並斥責加拿大方面的指控「毫無根據」。

然而,事態並未就此平息。31日,加拿大政府承認,他們之前向美國媒體透露了一些敏感資訊,包括印度內政部長沙阿與尼賈爾遇刺事件之間可能存在關聯。加拿大政府辯稱,此舉是為了「反擊印度政府散布的虛假資訊」,並聲稱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戰略決定」。

這意味著,在尚未掌握確鑿證據證明印度官員直接參與尼賈爾遇刺事件的情況下,加拿大已經先行將這些資訊透露給美國媒體。這種做法似乎帶有「先斬後奏」或「屈打成招」的嫌疑。

同時,這也暗示,在美國媒體得知這些資訊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對相關情況也是知情的。這背後是否存在著美國與加拿大聯手向印度施壓,甚至「合夥」算計印度的可能性,值得密切關註。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加拿大之外,美國也曾發生一起針對錫克教人士潘農的刺殺事件,但該事件最終被美國警方挫敗。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凸顯了印加兩國間緊張的關系,同時也引發了對美印關系以及美加合作動態的廣泛猜測。

印度特工刺殺事件真相揭曉

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同樣指責「印度政府參與了此次刺殺行動」。起初,印度方面予以否認。然而在今年3月,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刺殺潘農的行動確實是印度特工所為,但當時該特工已經不再為印度政府工作,且印度政府對這一行動並不知情。

這意味著,盡管印度政府承認了事實,卻試圖將責任推卸給那名「臨時工」特工。在這種情況下,尼賈爾遇刺事件是否真正與印度政府有關,仍然懸而未決,即使印度政府多次予以否認。

更值得註意的是,無論是加拿大向印度施壓,並指控印度內政部長沙阿參與了尼賈爾遇刺事件,還是加拿大向美國媒體提前透露訊息,聯合美國向印度施壓,印度總理莫迪均未作出任何回應,而是選擇保持沈默。這種沈默反而讓外界更加懷疑,認為此事與印度政府脫不了幹系。

這次美加兩國對印度采取的行動,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當需要印度時,美英法德等國往往會給予高度贊譽和親密關系;而一旦印度的行為引起美西方國家不滿,翻臉的速度之快,甚至比翻書還要迅速。

這起事件不僅揭示了國際政治中的復雜關系,也展示了某些大國在處理外交事務時的雙重標準。

美加施壓印度賽局

當前,美國和加拿大聯合向印度施加壓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根據美加兩國的反應,可以預見尼賈爾遇刺事件以及潘農所遭遇的未遂刺殺事件,短期內都難以平息。這兩個事件可能會被美加以後用作進一步向印度施壓的契機,直至達到它們所期望的戰略目標。這一系列動態表明,在地緣政治賽局中,各方都在尋找機會以實作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印加外交沖突背景分析

在國際軍事分析的視角下,美國和加拿大的此次行動能夠對印度施壓並掌握主動權,其核心在於——尼賈爾遇刺事件是否真的由印度所為?

如果事實並非如此,那麽莫迪理應迅速發聲,並采取強硬姿態,以防止美國和加拿大進一步施壓。然而,從莫迪的沈默以及印度政府模糊不清的回應來看,似乎存在更為復雜的背景。與之前印度向美國承認「潘農遇刺事件」系印度特工所為的情況類似,加拿大方面很可能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否則印度不會表現得如此缺乏底氣。

因此,在這一關鍵問題尚未水落石出之前,印度要想全身而退,顯然並非易事。鑒於此次印加外交沖突涉及範圍廣泛,影響深遠,不排除兩國暗中達成某種「默契」,私下解決此事的可能性。畢竟,加拿大已經直接點名了印度內政部長沙阿,若繼續調查下去,下一個可能被牽涉進來的人物將是印度總理莫迪。

為了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印度或許會嘗試透過秘密渠道與美國和加拿大進行交涉,試圖平息這場風波。然而,印度為此需要付出何種代價,現在尚不明朗。總之,莫迪此次面臨的問題相當棘手,接下來的局面發展值得密切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