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拉學者為全球人權治理貢獻「全球南方」智慧

2024-09-13國際
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舉行,來自17個國家約120名官員、學者、智庫媒體代表等參加會議。主辦方供圖
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舉行。圍繞「文明多樣性與人權實作路徑的選擇」這一主題,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的人權領域高級官員、專家學者以及社會組織、智庫和媒體代表等120余人展開了深入探討。
中拉雙方對全球人權文明作出了哪些貢獻?發展權作為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部份,如何推動「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發展?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面臨哪些挑戰,出路又在何方?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與會嘉賓,以求解答這些問題。
為全球人權文明作出中拉貢獻
2024年恰逢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白瑪赤林在圓桌會上表示,10年來,中拉雙方共同致力於中拉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
在圓桌會上,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巴西富明尼斯聯邦大學法學院聯合釋出了報告【共同目標:中拉人權發展合作的現狀與未來】(以下簡稱【共同目標】)。報告指出,近年來,中拉雙方將增強人民在人權方面的可行能力作為檢驗人權實作的重要標準,愈發重視將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為促進人權發展的優先事項。
「中國和拉美國家在人權理念、實踐經驗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近年來,中拉在消除貧困、縮小不平等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東南大學法學院、人權研究院副教授易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2年到2020年,中國近1億農村人口實作了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基尼系數持續下降,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拉美國家則透過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民眾生活狀況,如巴西開展的「零饑餓」計劃,智利持續完善養老制度,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中拉雙方的成功實踐證明,以發展促人權的理念是行之有效的。」易波說。
中拉人權事業在各自國情下取得了巨大進步,中拉人權發展合作也結出了豐碩成果。【共同目標】指出,中拉人權發展合作植根於經濟貿易、社會民生、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合作之上。自2012年以來,中國穩居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投資來源地,2022年中拉雙邊貨物貿易額是2000年的35倍。截至2024年8月,中國與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為雙方各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互信基礎。
此外,中拉在民生、環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也持續走深走實,有力地推動了中拉人權事業的共同發展。
「發展權是開發中國家的一項基本人權」
1986年,聯合國大會透過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發展權利宣言】,首次明確將發展權定義為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強調發展是實作各項人權和基本自由不可或缺的條件。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西北政法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王夢琳博士對記者表示,由於各國的發展水平胡文化習俗等差異,必須結合各國國情,形成適合本國的人權發展模式。
盡管開發中國家努力推進人權發展事業,但「孟洛主義」和「殖民主義」仍然陰魂不散。在拉丁美洲這個美國眼中的「自家後院」,古巴遭受美國封鎖長達60多年,國家發展嚴重滯後;尼加拉瓜政府2021年宣布與台灣當局「斷交」後,美國政府對尼總統和大批政府官員實施制裁;委內瑞拉自查衛斯時代就遭受美國制裁,馬杜羅上台後又幾經反復。
作為本次圓桌會的嘉賓,委內瑞拉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官員、人權領域律師貝拉斯科表示:「這些制裁措施對委內瑞拉的經濟、人民的生活水平胡人權狀況造成了嚴重而深遠的影響,包括人民的食物權、健康權、生命權、教育權和發展權。」
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周露露指出,某些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上的立場存在雙重標準。這些國家在批評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時常常忽視自身的問題,卻對被視為「競爭對手」的國家百般挑剔,甚至將人權問題作為幹涉他國內政的手段和施加制裁的借口,對他國人權造成了真正的破壞性後果。
易波認為,西方所謂的「人權」觀長期忽視發展權。西方把本應作為手段的「民主自由」當成了目的,沒有認識到發展權才是廣大開發中國家的一項基本人權。「這種認知偏差導致全球人權治理資源配置不平衡,既無助於改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現實人權狀況,也引發了不同文明和制度之間在人權問題上的對立和爭鋒。」
與某些西方國家以「人權」為旗幟相比,中國更重視實實在在的發展權。浙江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院長胡銘認為,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息息相關。「中國‘天下大同’的觀念,和當代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強調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不采用暴力來迫使他人屈服,這體現了中國的和平發展觀。」
易波註意到,不少拉美學者在此次圓桌會上表示,中國的人權發展經驗,尤其是將發展成果普惠於民的做法,對拉美國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未來雙方要在此基礎上加強交流互鑒,攜手推動各自國家乃至世界人權事業的進步。」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全球人權挑戰
「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面臨嚴重挑戰,戰亂動蕩、貧困饑餓、種族歧視等老問題尚未根除,氣候變遷、技術變革等新問題又疊加湧現。」中國駐巴西大使祝青橋在圓桌會議上提到,中拉雙方在實作發展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的過程中肩負著共同責任。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肖君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人權問題上,拉美國家面臨著犯罪、貧困、暴力等突出難題,而政治穩定對於人權保護至關重要。」政治動蕩和政權更叠可能導致人權政策的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影響人權保護的效果。以巴西為例,近年來該國政壇動蕩不斷,如彈劾總統羅塞夫、發起「洗車行動」反腐調查等事件,對人權保護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巴西的人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美地區面臨的普遍挑戰。」
肖君擁認為,中國在人權治理方面有3點經驗值得拉美國家借鑒:第一,拉美國家可以學習中國的社會治理經驗,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第二,拉美國家可以學習中國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制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胡幸福感;第三,拉美國家可以完善法律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對於當前錯綜復雜的全球人權治理挑戰,易波認為,中國和拉美國家應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共同倡導「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把促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放在首位;二是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中加強協調,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正義、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三是就減貧、糧食安全、公共衛生、氣候變遷等重大人權議題加強對話合作,貢獻中拉智慧和方案。
除貧困、疾病、沖突等傳統挑戰外,氣候變遷、網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也對各國民眾的基本人權構成了日益嚴峻的挑戰。易波指出,國際社會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各個領域加強團結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切實保障包括廣大開發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人權,推動全球人權事業的進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傅瑞 李媛媛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