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延宕至今,早已不僅是以色列和巴勒史坦雙方間的矛盾,新發生的26枚火箭彈襲擊以色列一事,就是中東復雜局勢的註腳。而在這一時刻,布林肯再度飛往中東存取,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出現了什麽變化?
當地時間27日晚間,至少有26枚火箭彈襲擊了以色列北部地區,以色列國防軍對此次襲擊事件做了分析,認為火箭彈來自黎巴嫩南部。若以方的分析正確,那此次襲擊事件的發起者,基本上可以斷定為是黎巴嫩真主黨。而黎巴嫩真主黨襲擊以色列的理由也很簡單,當天早上以軍空襲了隸屬於真主黨的兩個基地,這促使本就和以色列劍拔弩張的真主黨發起反擊。
而在同一天,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4月29日至30日存取沙烏地阿拉伯,主要討論加薩停火和促使哈馬斯釋放以色列人質這兩件事。布林肯剛結束訪華行程沒多久就又要奔赴中東,足可見美方對當前巴以局勢的焦急程度。據媒體統計,這是布林肯從去年10月7日算起第七次存取中東。
而美方之所以如此著急,在於其國內不斷增長地對於以色列暴行的不滿,已經開始影響到美國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目前,全美高校掀起了一陣「挺巴」抗議,美國大學生們的訴求是要求學校從與以色列有廣泛業務來往的企業撤資,進而向校方和政府施壓。學校對這群合理表達訴求的學生重拳出擊,僅僅在4月27日這一天,美國三所大學便逮捕了近200名抗議者。
校方越是這麽幹,就越是會引起學生的反抗。這輪學生抗議運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不局限在校園裏。拜登作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其基本盤便是這些知識分子和外國移民(美國的海外移民裏穆斯林裔占比不小),他一味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把這兩個群體都得罪了。如今,民主黨另一位「大佬」佩洛西都出面批評以色列最近的所作所為,她怒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其多年來一直是中東地區和平的「障礙」,要求內塔尼亞胡馬上辭職。
從中可以看到,美國民間的態度出現了改變,從新一輪巴以沖突剛爆發時的同情以色列,變成了如今的要求以色列收手;而美國政府也不得不順應這一趨勢,略微做出一些改變,布林肯此次存取沙烏地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據報道,布林肯此次出訪中東,將會宣布美方積極尋求一個獨立的巴勒史坦國,並在這個基礎上為以色列提供安全保障。
這代表美方同意以「兩國方案」來解決當下的巴以問題,但美聯社和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都表示,以色列目前不可能接受「兩國方案」。布林肯此次要解決巴以問題,卻直接跑到沙烏地去,未嘗沒有先做通周邊國家工作的想法,先擱置和以色列的分歧。美國政府還是在民意的推動之下,做了一些有助於解決巴以沖突的事。
然而不能忘記的是,布林肯存取中東,同拜登簽字同意給以色列提供263億美元只間隔了幾天時間。一面實打實地掏錢支持以色列軍事行動,一面又派人四處宣揚希望停火,美國政府當下的行為難道不是自相矛盾的嗎?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執行副所長泰瑞塔·帕西對此做出了精妙的點評:拜登的所有行動都是在支持自己批評的東西。但總而言之,如今的美國政府還是從最開始的無條件力挺以色列,轉變成了如今的「說一套做一套」,作為以色列最鐵桿的盟友,能有這種轉變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