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唯有真正的強大,才能夠擁有話語權。建國初期,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重返聯合國,中國勢在必行。
可是在聯合國進行「中國是否能夠回歸聯合國」的投票中,卻有一個歐洲國家,在其他歐洲國家都投下同意票的時候,毅然投下了反對票。
那麽究竟是哪個國家反對中國回到聯合國呢?
創始國痛失聯合國席位
1943年二戰期間,雖然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戰況仍處於膠著狀態,但各同盟國的領導人心裏都已經有了定數,那就是勝利必然屬於同盟國。
有了這一想法,就會不可避免地開始思考二戰後的世界格局。
在1944年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裏,中、美、蘇、英四國的代表達成了共識,決定要建立一個戰後國際組織。
到了第二年的6月26日,共有50個國家簽署了有關聯合國建立的憲章,而中國是第一個簽署的國家。
就這樣,一個維護國際和平安全、致力於解決國際爭端、便於進行國際合作的國際組織誕生了。
聯合國成立之後,頒布了數個有利於全球和平發展的決策,解決了無數的國家沖突。
然而,在聯合國發展的蒸蒸日上的時候,中國卻因為二戰結束後國內政權的爭端失去了在聯合國的席位。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時候,中國就向聯合國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要取消台灣代表的席位,二是要將席位交還給中國。
這是非常合理、合法的要求,聯合國也應當執行。
可是由於美國認為新中國是蘇聯的盟友,如果讓中國在聯合國內擁有了話語權,會威脅到它今後的地位。所以為了阻止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開始進行一系列的騷操作。
它先是使1951年-1960年的十屆聯合國大會都暫緩討論是否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問題。
在之後的時間裏,美國又聯合澳洲及日本等幾位「小弟」,聯合將中國代表權問題上升為「重要問題」。
而所謂的重要問題,就需要透過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中的三分之二的同意後,才能夠生效。
這樣一來,只要美國等國家能保證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家反對中國重回聯合國,中國就永遠無法擁有一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更別提擔任常任理事國了。
可是這個「重要問題」還沒被提出幾年,就因為有太多非洲國家贊成中國回到聯合國而失效了。
為了繼續阻止中國回到聯合國,美國又出了個讓「中華民國(中國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擁有代表權的損招。
沒想到此方案一出,就遭到了中國和中國台灣的共同反對。
當時身處台灣的宋美齡表示,堅決堅持「一個中國」,絕不讓美國欲將中國代表權一分為二的想法成真!
就這樣,在美國極力反對的情況下,中國還是擁有了重回聯合國的機會。
中國重回聯合國
1971年,聯合國就「是否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展開了投票,而結果令當時的中國代表不禁拍案大笑。
在這場投票中,有76票贊成,35票反對,剩下的17票選擇了棄權。這是一次壓倒性的結果,中國終於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聯合國的成員國之一。
其中,投贊成票的國家當屬非洲的最多,歐洲的也不少,而亞洲除日本、菲律賓等四個國家外,其他的十八個成員國都投了贊成票。
在這當中比較耐人尋味的是,當時有一大部份的歐洲國家都替中國投下了贊成票,就連一直以來對中國態度微妙的英國也不例外,而那時一直與中國交好的蘇聯甚至投出了三票。
要知道,當時的很多歐洲國家都因為在戰後接受過美國的援助,所以在對待中國的問題的時候,它們都會傾向於拒絕。
可是此次投票中,歐洲只有一個成員國向中國投出了反對票,這個國家就是馬爾他。
馬爾他一直都是一個存在感不怎麽高的國家。它地處南歐,面積非常小,但風景卻十分的美麗,在歷史上與中國並沒有什麽沖突或者過節。
馬其他為何要投反對票?
那麽這個小國究竟為什麽要脫離歐洲大家庭,投下反對票呢?
其實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馬爾他這個國家在多年以來,一直飽受其他國家的騷擾和侵略。
作為一個沒有話語權的小國,馬爾他只得依附美國,而在它獨立的過程中,美國也功不可沒。
為了更好地在美國手底下「討生存」,馬爾他一直唯美國是瞻,只要是美國的政策,它一定舉雙手支持。
而在1971年的聯合國投票當中,馬爾他投下的「反對票」,就是對美國表忠心的最佳方式。
所以這個國家對中國其實並沒有任何仇恨和偏見,只是為了不違背美國的意願,它必須這麽做。
再後來,因為看美國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馬爾他也趕忙在1972年承認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在此之後,中馬兩國在經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也變得越來越多。
中國為什麽能夠重回聯合國?
有人好奇,美國為阻止中國回歸聯合國,在多年裏做出這麽多努力,為什麽中國還是在1972年時獲得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呢?其實,這與中國的國力日漸強盛是分不開的。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韓戰就爆發了,為了阻止美國侵擾中國邊境,同時也為了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
雖然當時中美兩國實力懸殊,但由於中國誌願軍的英勇抗爭,中國終於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此次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後來,中國在珍寶島戰爭、中印戰爭和中越戰爭中,均獲得了勝利,展現出了中國非一般的軍事實力。
在科技方面,中國也發展得十分迅速。1960年,依靠科學家的努力和千辛萬苦取得了資料,中國第一枚飛彈終於被研制了出來。
在1964年,中國首枚原子彈爆炸成功。此次爆炸不僅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次偉大成就,更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的強大和不可侵犯。
1967年,中國的首枚氫彈被成功研制出來並爆炸;三年後,中國的首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也成功升入了太空。
這些偉大的科學成果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政治地位和國際話語權,從今往後,再也沒有國家敢輕視中國這條「東方巨龍」了。
而除了中國自身國力提升了之外,也不能忽略另外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當時的蘇聯與中國的關系還算不錯,而蘇聯當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很大,它手底下的東歐國家也對它言聽計從,所以在投票時,不少的東歐國家都投出了贊成票。
其次,非洲國家也是促使中國重回聯合國的一大關鍵
歷史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就是來自非洲的埃及。
此後,又有許多的非洲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所以很多國家在感情上,自然地傾向於中國的立場。
而在聯合國中,美國雖然反對中國加入,但卻無法阻止非洲國家的加入,就這樣,聯合國內非洲國家的成員國越來越多。
1971年,有多個非洲國家,如埃及、剛果共和國、烏幹達等共計23個國家提出了【兩阿提案】。
而這個提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把台灣代表團從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上驅逐出去」,其中發起這個提案的幾個國家裏,非洲國家占了一半。
當時,不少西歐國家都對這個提案持反對意見,美國代表布希甚至提出要刪除這一內容,但遭到了非洲多個國家的強烈反對。
自此,中國終於拿到了進入聯合國的「敲門磚」,並在投票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也因此 , 在有15票反對票是由非洲國家投出來的情況下,中國仍認為中國此次重返聯合國,「非洲兄弟」們功不可沒。
在此,也不免有些感慨,在全球重大事件的決策上,弱國真是毫無話語權。
新中國在成立後,經歷過很長一段黯淡的時光。多虧了中國領導人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新中國才「站」了起來,並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反觀馬爾他,作為一個小國,無法做到獨善其身,只能依附於美國,無條件認同它們的決策,實在是太過被動了。
由此可見,唯有發展國家自身實力,才是在國際上立足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