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重慶是南韓的首都?南韓人大肆宣揚,難道這又是盜竊行為?

2024-04-15國際

南韓網民曾公開宣稱重慶曾經是他們的首都,並且大肆宣揚,這到底是為什麽?南韓人憑什麽這麽自信?

南韓公然宣傳重慶是他們的首都

重慶曾經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地,這一點並不為人所熟知。

南韓和我們中原的關系更近一些,曾經,中原人稱他們為「高句麗」。事實上,南韓在古代,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庸。他們不僅仿效中國的文化,飲食等,還經常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但是到了現代,南韓人卻開始指責我們抄襲南韓的文化,居然敢說千年前的宗主國抄襲了當時附庸國的文化?除此之外,更讓人震驚的是,有南韓人聲稱,重慶是南韓的首都,有8個城市還都是南韓的。

2017年十二月,南韓當時的總統文在寅開始了他的中國之行,這其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重慶。此訪不但在南韓各大媒體上引起熱議,還引發了一股爭相報導的風潮。他們興奮地宣布,重慶不但是大韓民國的發源地,而且是全國人民的精神標誌。後來,更多的學者直言不諱地宣稱,重慶就是南韓「心臟所在」,就好像它承載了南韓的精神和榮光。

離開的時候,文在寅在最後的留言本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這裏就是我們的靈魂。」

事實上,南韓的建立的確和我們國家有某種聯系。

歷史原因:重慶是南韓的首都

1910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在南韓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日韓在這一年簽訂了【日韓合並條約】,把北韓半島變成日本「殖民地」。

1910至1919的9年間,日本對朝實行「掠奪資源、改國語、遏制北韓國家力量崛起」等殖民政策,並以「日韓同祖」為借口,企圖抹掉「北韓人」的鄉土感。

但是,仍然有些北韓人沒有被懷柔政策所動,他們仍然把驅逐日本人、重建祖國的主權作為自己的使命。

1919年3月1日,南韓民眾紛紛上街悼念高宗,隨後,這場哀歌迅速演變為「獨立運動」。

三一運動之後,愛國誌士們只能亡命他鄉,努力實作他們的國家復興之夢。他們於一九一九年「定都」於上海寶昌路法租界「混而不亂」之地,是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時政府。

由於淞滬會戰的大捷,日本人在上海虹口公園舉行「天長節」,日本駐華公使和高級軍事將領都參加了這一活動。

「祝捷大會」期間,一名南韓青年尹奉吉偷偷溜進會場,並在觀禮台響起日本國歌【君之代】時,引爆了炸彈。日本將軍白川義則被暗殺身亡,日本駐中國大使也被打斷一條腿。雖然暗殺成功了,但南韓政府也受到了追捕,不能再在上海開展業務。南韓知識分子除了在杭州、長沙和其他地方轉了一圈外,最後轉移到了重慶。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南韓過渡政權宣布光復蓮花池。在由重慶回國前,過渡政府領導們都在自己的姓名標示布條上寫下了他們的感情。

很多去南韓首爾的遊客都對漢字隨處可見表示驚奇,他們甚至不會說韓語,也可以自由地進行自己的旅程。這種現象既與大量中國旅遊者相關,也與中、韓長達2000余年的復雜關系密不可分。

南韓歷史與文化都離不開中國

要探究南韓和中國之間的聯系,就不能不提到漢武帝東征北韓北部。他在這一地區設定四州,而歷時400余年,中國文字和漢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南韓本來沒有自己的書寫體系,後來新羅學者薛聰發明了「吏」,即漢語與韓語的結合體,以漢字為體,以北韓語為文法。在1910年,日本並沒有占領北韓以前,「吏讀」一詞仍被使用。

而由於中國文化的大量輸入,一些韓語還保持著漢語的古音,比如「圖書館」、「感受」、「機遇」等詞語,和中文的發音非常接近。

抗美援朝後,北韓、南韓等國都以「諺文」為國書,以彰顯國家主權。北韓徹底取消漢字,南韓也因長久以來的爭論而備受爭議,學者們稱之為「五十年的文字之戰」。

南韓的「去漢字」,其實就是「去中國化」,但是,對年青南韓人而言,那些珍藏在博物館裏的寶貴手劄,都變成了外文,譯出來的詩,很難激起他們的共鳴,真是可惜。

文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它記載著歷史,傳達著思想,傳承著文藝。對南韓而言,保存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手段,也是一種對過往文化的尊敬與繼承。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護與繼承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已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南韓青年應加強漢字的研究與了解,以保存與繼承本民族的傳統,並從中獲得智慧與啟迪,這不但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而且可以為民族的整體文化積累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