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國網評」菲律賓在南海頻繁挑釁之舉包藏了怎樣的禍心?

2024-07-10國際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鞠海龍

菲律賓小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的迅速逆轉,始於2022年11月27日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存取菲律賓期間。小馬科斯上台後,菲律賓外交部、國家安全會議、武裝部、海岸防衛隊等多部門密集圍繞南海問題發表公開言論,湧現出一大批寄希望以所謂「巧實力」來抗衡中國「硬實力」的政治人物。這些政治人物以落實所謂「仲裁裁決」,呼籲美國將中菲南海爭端納入【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為話語核心,反復發表公開言論,塑造菲律賓對華強硬的政治形象,推動南海問題再度成為國際熱點問題。

在菲律賓國內政治人物熱炒南海議題的同時,以美菲安全關系為中心牽出一系列南海地區安全小多邊合作也迅速展開。其中,美日菲、美澳菲、美日澳菲等外交關系組合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菲律賓介入美國等域外大國軍事演習、地區聯合巡航等活動,被菲律賓國內媒體頻繁曝光。鎂光燈下頻繁的出鏡率,營造菲律賓以小國身份在國際社會「大有作為」的輿論形象。

為了將國際輿論的影響力轉化成南海權益訴求的現實助力,菲律賓在中菲南海爭議問題上采取一系列激進措施,其中,包括頻繁的「仁愛礁運補」「黃巖島沖擊」「仙賓礁滯留」等挑釁性動作。毫無疑問,這些措施都遭到中國維權執法力量的嚴密阻隔,未產生任何實際作用。理論上講,菲律賓對此結果應當有清晰的預判。畢竟,想以此類挑釁性手段侵犯中國的主權顯得過於天真。

但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表面上「自不量力」的挑釁行動包藏了菲律賓借南海問題攪亂國際輿論的禍心,即透過國際話語爭取廣泛的國際支持的「巧實力」手段,實作以「軟手段」謀求「硬目標」的戰略目的。這也是為什麽菲律賓在國際話語的炒作中完全回避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反而將輿論重點幾乎全部聚焦到「船員受傷」「雷射照射」等帶有情景性、容易激發情緒共鳴的具體事件上的原因。以弱者示人的國際話語策略,不僅容易激發國內民眾對南海問題的群情,而且易於在國際社會廣泛傳播。

不過,小馬科斯政府在南海地區掀起國際輿情熱點的時候,國際輿論場上有比「水炮攻擊」更具吸重力的勁爆新聞。久拖不決的烏克蘭危機和新一輪巴以沖突,提升了國際社會共情反應的閾值。菲律賓的輿論炒作並沒有得到預期效果。不僅如此,在國際主串流媒體的引導下,菲律賓南海議題幾乎全部轉向中美圍繞地區安全和國際秩序的宏觀戰略賽局。除了沒有現實意義的「聲援」之外,菲律賓沒有從美國那裏得到任何有價值的實際支持。甚至連戰略盟友的承諾,也在可能引起大國對抗的危險前提下成了顧左右而言他的笑話。

半個世紀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曾寄希望於透過【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實作南海訴求。現在,小馬科斯寄希望於站隊美國「印太戰略」,對中國南海島礁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進行豪奪。歷史何其相似,美國再次拋棄了菲律賓。

幾經周折之後,菲律賓終將發現,解決中菲南海爭端最好的選擇,是回到雙邊的談判桌上。只是,這個最明智的選擇,需要菲律賓的政治人物們在一次次對美國希望的破滅中慢慢覺悟。(作者系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教授)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