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9!印度毫無意外地成為此次上合組織伊斯蘭瑪巴德會議決議的攪局者。在與會的10個國家中,有9個支持中國提出的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對接的升級方案,卻被印度否決,中國在西部與中亞、南亞和中東地區的經濟與安全合作遭到了印度的阻撓!
上合組織最初並不包含印度。為了防止中國獨大,俄羅斯當年將印度引入作為一種平衡力量。而當時中國為了尋求俄羅斯的支持,只能勉強允許印度加入。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國已成為上合組織的主導力量,而當初被俄羅斯拉攏的印度卻成了發展的障礙,似乎是時候考慮將印度踢出上合組織了!
必須將印度驅逐出上合組織:印度的不當行為已經屢見不鮮
10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在伊斯蘭瑪巴德召開。今年7月的阿斯塔納峰會上,中方提出了共建上合組織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五個共同家園」重要倡議。這次伊斯蘭瑪巴德會議的目的是探索如何落實這些倡議。
唯獨印度派來了一位外長。
出席此次會議的國家和領導人包括巴基史坦總理夏巴茲、白俄羅斯總理戈洛夫琴科、哈薩克總理別克捷諾夫、吉爾吉斯總理紮帕羅夫、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塔吉克總理拉蘇爾佐達、烏茲別克總理阿裏波夫、印度外長蘇傑生、伊朗工業、礦業及貿易部長阿塔巴克,以及觀察員國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主辦國土庫曼副總理兼外長梅列多夫和中國總理。
大家應該註意到了,除了因特殊情況由工業礦業和貿易部長阿塔巴克參會的伊朗外,其他國家均由總理級別的代表出席,而印度則派來了外長蘇傑生!作為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國,印度顯然對這次會議並不重視,出席的級別也降低了會議的規格。
上合組織:地區合作的榜樣
上海合作組織的全稱是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6月5日,地點在上海,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國共同創立,總部位於北京。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成員國間的安全合作、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廣泛涵蓋多個領域,被視為區域性國際機構。自成立23年以來,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從最初的6個擴充套件至10個正式成員國、2個觀察員國以及14個對話夥伴,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範圍最廣、人口最多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中國作為創始國之一,不僅在組織成立時主導了基本框架的設計,還積極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互信與合作。上合組織提倡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元文明、追求共同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國所倡導的多邊合作理念。在安全領域,上合組織主要關註反恐、打擊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中國與各成員國透過聯合軍事演習和情報共享,加強反恐合作,維護地區的穩定。
此外,在經濟層面,中國將「一帶一路」倡議與上合組織的發展戰略相結合,推動了區域貿易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了1999.3億美元,同比上升了4.6%。中國的參與不僅增強了上合組織的凝聚力,還推動了該組織在全球多極化格局中的地位。上合組織已經成為中國促進周邊外交和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平台,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2013年,中國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後,上合組織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安全支撐。到了202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約為194719億元人民幣(約2.83萬億美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47%,約占2023年全球貿易額(30.5萬億美元)的10%以下。在上合組織的保護下,一帶一路逐漸發展為中國對外出口及全球貿易中最為關鍵的組織之一。
此次在巴基史坦伊斯蘭瑪巴德召開的第二十三屆理事會中,最為重要的議題之一是關於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數位經濟及創新技術框架下的合作,為成員國創造新的合作機會。然而,這一提議被印度否決,印度總理蘇傑生表示拒絕承認「一帶一路」的相關內容,強調「合作需建立在主權平等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之類的言辭,目標顯然是破壞中巴經濟走廊計畫。
上合組織采用的是共識決策機制,正式成員國中若有一國反對,會議就無法達成共識。目前關於一帶一路的決議呈現9:1的局面,印度成為了唯一的障礙,最終伊斯蘭瑪巴德會議只能透過九國聲明,而未能形成組織聲明。
在今年7月的阿斯塔納峰會上,印度單方面表達了反對立場,已經達到中國提出什麽印度就反對什麽的地步。如今,印度已成為上合組織發展的主要阻礙,因此社交媒體上湧現出許多網友留言,認為有必要將印度這個攪局者驅逐出上合組織。只要印度在,任何事情都難以順利進行!
俄羅斯當年的作為:如今後悔是否已為時已晚?
2017年,印度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很多網友可能會疑惑,考慮到印度與中國的關系並不融洽,為什麽要讓印度成為上合組織的成員?其實,這一舉措是出自俄羅斯之意。由於中國在上合組織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且其在中亞的安全合作影響了俄羅斯的傳統利益,因此,俄羅斯積極推動印度的「入會」,旨在與印度合作來制衡中國。當時,俄印關系較好,俄羅斯在某些不方便的地方希望印度能夠出面。
盡管中國在上合組織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在國際舞台上仍然需要俄羅斯的支持。因此,中國只能無奈地接受俄羅斯的這一舉動。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五年後俄羅斯的實力和地位竟然如此迅速下滑,而中國在全球經濟和軍事領域已經超越了俄羅斯,並且俄羅斯對中國的需求也在增加!
俄羅斯未曾料到,2022年因為俄烏戰爭的緣故需要尋求印度的支援。結果,印度透過俄羅斯的石油轉口貿易,實際上從中獲益良多,使得俄羅斯一次次被印度算計,令其心力交瘁,幾乎忍無可忍!2023年7月4日,印度作為輪值主席國召開了上合峰會,卻選擇線上進行,而俄羅斯則極力主張舉行線下會議,畢竟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俄羅斯希望各國代表面對面交流,以爭取一些支持。然而,作為東道主的印度對此強烈反對,最終俄羅斯只能帶著遺憾參與此次會議。
在此次峰會上,印度拒絕簽署本屆上合峰會的一項重要成果,即【上合組織至2030年經濟發展戰略】,原因在於他們認為該協定中包含了過多的「中國話語」,對此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印度對此的擔憂主要源於其對中國在中亞地區影響力的過度擴張感到憂慮,這對印度的利益構成了威脅。
2024年阿斯塔納峰會,有9個正式成員國參加,其中包括中俄在內的8個國家的元首出席,唯獨印度僅派出外長蘇傑生。而蘇傑生在會議上被拍到打瞌睡!與此同時,莫迪在G7峰會出席,對於印度而言,參與G7顯然比參加上合組織更為重要。在伊斯蘭瑪巴德舉行的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印度再次采取類似策略,蘇傑生再次拒絕簽署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對接的升級版決議,成為上合組織中的反對者。
中國不能放松:要實作目標,必須徹底遠離印度
印度不僅在上合組織中表現不佳,在幾乎所有中國參與的場合也屢屢搗亂。例如,2023年的G20峰會原定於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召開,這是一片領土爭議區域,印度這樣的安排實在令人反感。因此,中國直接宣布不參加,其他多個國家也隨之拒絕出席,最終印度不得不將會議地點改至新德裏。
盡管亞投行是由中國創立,且其初始資金也由中國提供最多,但如今它幾乎已經變成了印度的提款機。許多功能也停用了。中國在這裏顯得很吃虧,投入的資金甚至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卻未能獲得相應的管理權。
另外,金磚國家中,印度與中國存在較大分歧,因此中國在許多提議上會請南非提出,以避免引起印度的敏感關註。然而,在2023年8月底的金磚國家峰會上,沙烏地、埃及、阿聯、阿根廷、伊朗和衣索比亞正式成為金磚組織的新成員。盡管艾爾及利亞之前呼聲很高,但最終未能成功加入,原因是印度基於法國的要求,對艾爾及利亞的加入投了否決票。
中國主導的幾個組織都因為某些原因讓印度插手其中。在當初的考量中,主要是考慮到印度作為一個大國,參與其中能夠提升其他國家的積極性。然而,實際上卻反映出中國的缺乏自信,擔心沒有大國參與會被嘲笑。可如今,印度這個搗亂分子每天都在攪和,這種情況真的讓人難以忍受。
目前還有什麽方法可以讓印度離開嗎?
解決方案是存在的,可以借鑒APEC的做法來處理印度。之前印度在APEC中也是頻繁攪局,最終讓各方感到厭倦,只好將其擱置一旁,而印度最後只能尷尬地釋出了結束聲明。然而,上合組織與APEC有所不同,當年APEC沒有接納印度,而印度已經是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
上合組織目前缺乏明確的結束機制,且成員國也尚未提出具體的相關程式,這是比較棘手的。機制缺失的原因與上合組織的決策模式有關:上合組織采用共識決策方式,這意味著所有成員國必須在政策上達成一致,類似於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情況,任何成員國的開除都需要全體成員的同意,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被開除的國家擁有否決權。
當然,上合組織與聯合國五常並不相同,級別和影響力各有差異。如果中國堅決要讓印度結束,其實是有手段的。可以聯合所有成員國對印度進行孤立,同時與每個成員國進行雙邊合作,簽署實質性的9國合作協定。換句話說,各國可以繼續合作,只是不再以上合的名義進行,而是以成員國之間的雙邊合作名義,最終迫使印度自願結束上合組織。
絕對不能讓印度掌握:中國必須維護核心技術!
印度的耕地面積居世界首位,人口同樣名列前茅。近年來,印度經濟迅速增長,呈現出類似於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的態勢!眾所周知,印度也是中國的重要競爭對手,不僅對中國領土懷有覬覦之心,而且在經濟上與中國頻頻比較,尤其是印度實施的經濟政策,有時甚至合法地掠奪外國資產。中國在印投資的企業屢次遭遇劫掠,成為助長印度產業鏈與中國競爭的工具!
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國企業曾蜂擁而至投資印度的手機產業,最終卻幾乎沒有賺到多少錢,反而被印度強制收購,成為了印度本土企業。比如某糧食機械在印度被罰款555.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2億元,但仍表示沒關系。目前,印度的手機產業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成為中國手機出口最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個對手實際上是中國人自己所創造的。
當前,中國在印度的投資領域還涵蓋了某工的重型機械,以及某某公司負責建造的印度鋼鐵產業高爐。這種做法與支持敵國幾乎無異!不過,幸好在新能源車方面出台了一項禁止向印度提供關鍵技術的政策,目前至少有8家企業已停止了此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