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法德分歧嚴重影響歐洲

2024-04-14國際
參考訊息網4月14日報道法國【回聲報】網站4月7日發表法國蒙田研究所特別顧問、地緣政治學家多明尼克·莫伊西和德國前總理顧問米夏埃爾·默特斯的文章,題為【法德融洽必不可少】。全文摘編如下:
「歐洲需要美國……美國需要歐洲。」在剛剛慶祝過北約成立75周年之際,人們希望在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的講話中再加上一句:「歐洲還需要強大而自信的法德關系。」
當俄烏沖突帶來的威脅越來越近,美國卻因國內分歧在保護方面逐漸遠離。在這種背景下,法國和德國不會僅僅因為各自極右翼勢力的崛起而團結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還有第三個因素需要考慮:英國在2016年6月做出的脫歐決定的影響。
倫敦不能再作為中間人來推動巴黎和柏林立場的靠近,而它過去可以這樣做(但很少見);巴黎也無法再推動英國和德國間不同情感的靠近,就像德國統一後所做的那樣,至少在精英階層中如此。
今天的巴黎和柏林不應無視它們之間的分歧,尤其是在安全方面,也不應忘記繼續將它們團結在一起的因素。這些因素造就了它們的和解,是一種遠遠超越歐洲大陸的強有力象征。即使在今天,仍有一些日本人希望了解法德和解的秘密,並從中得到啟發。
要列出巴黎和柏林之間存在的問題很容易:首先就是法國總統與德國總理之間的關系。巴黎太自信,柏林太猶豫。除了人之外,還有權力的性質:法國過度集中,德國則是分裂的。
德國以前已經給俄國人帶去了那麽多痛苦!它現在只能擠牙膏式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彈藥,還不是任何武器彈藥都可以。法國方面,其外交經歷了一場哥白尼式革命,從公開表示「不能羞辱俄羅斯」轉變為「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
法國和德國的信念和行為都受到歐洲和全球戰略環境變化的沖擊(德國可能更甚於法國)。正如德國地緣政治學家康史坦·施泰恩米勒指出的那樣,柏林此前已經習慣「安全方面依賴美國,能源方面依賴俄羅斯,貿易方面依賴中國」。這三個支柱在不同程度上同時受到質疑。但總的來說,德國的反應是可以應對挑戰的。柏林現在在國防上的支出要高得多,達到北約標準,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找到俄羅斯碳氫化合物的替代品。不過,德國仍然嚴重依賴與中國的貿易。
另一方面,法國長期以來一直表示,歐洲不能在安全方面完全依賴美國。除了北約之外,至少必須有歐洲自主安全。在法國總統有些輕率地宣布其「腦死亡」之後,仿若睡美人般的北約被喚醒了,但不是被一個輕吻,而是一個重擊——普亭對烏克蘭的重擊。
歐洲如今的問題不是北約,而是美國自身。對歐洲來說,這不再是與北約並肩存在的問題,而是在可能沒有美國的情況下,面對俄羅斯堅持下去。
這種新的背景應當促使法德回顧它們的共同歷史,為當下吸取教訓。1945年夏天,歐洲的戰爭剛剛結束,兩位抵抗戰士(法國人讓-馬利·蘇圖和德裔法國人約瑟夫·羅萬)在一個火車站的月台上相遇。他們得出同樣的結論:「法國將擁有配得上其付出的德國。」必須盡快打出和解牌和歐洲牌。直到1985年,德國總統裏夏德·馮·魏茨澤克宣布,德國人(當時指的是西德人)應當視1945年5月8日為一種勝利——自由對壓迫的勝利,雖然這一益處是外部強加的。
今天,我們很想模仿讓-馬利·蘇圖和約瑟夫·羅萬的話,說一句「法國和德國將擁有配得上它們付出的歐洲」。當然,這並不是說歐洲歸根到底在於法德搭檔。從來不是這樣,今天更非如此。
出於實際且象征性的原因,法德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法德之間的和睦融洽仍然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編譯 林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