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上合不支持莫迪,因印度阻撓中國計劃,陷於多國孤立

2024-10-21國際

在這次上合峰會上,印度再度成為眾人關註的核心,總理莫迪未能親自出席,由他的代表蘇傑生代為參與了會議。

緊接著公布的聯合公告裏,印度的表現依然獨特異常。

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條款中,其他九個國家都明確表示願意支持並積極投身於共建工作,然而,印度的名字並未出現在其中。

這種現象,不少外國媒體熱烈渲染為印度面臨九個國家的集體孤立。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帶一路計劃中,印度向來都不予支持。

實際上,對於印度不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條款上簽名一事,許多人並不感到驚訝。

自從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印度政府一直未表明過支持立場,反而是多次拒絕參與其中。

他們拒絕的根本原因,是對於一帶一路的誤解。

一帶一路是一條旨在促進合作與共贏的路徑,然而,印度因對中巴經濟走廊計劃的考慮,認為這一倡議中蘊含了不少可能引起競爭的元素。

尤其是近來印巴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加上中印邊境爭端未見平息,這些背景讓印度對這一倡議的立場變得更加堅定和激烈。

此外,印度還對一帶一路計劃懷有重大疑慮,主要在於擔心該計劃會削弱其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主導力量,長久以來一直將印度洋視為自家的勢力範圍。

隨著斯裏蘭卡、孟加拉國等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印度開始擔憂其在地區的影響力正受到削弱與挑戰。

在多重因素的交織作用下,印度政府及許多學者對一帶一路產生了質疑和不滿意的表態。

為了表明自己無需參與「一帶一路」,印度曾多次與其他國家合作,試圖建立相互類似的合作經濟區,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比如在2014年,印度推出了"季風計劃",旨在加強與印度洋沿岸國家的經濟合作與聯系。

在2023年,由美國主導並組織,印度參與規劃了一條被稱為印度-中東-歐盟經濟走廊的戰略路線。

這兩項計劃旨在抗衡「一帶一路」,以便讓印度維持其競爭力。

然而遺憾的是,這些計劃均未能付諸實施,僅停留在規劃階段。

近年來,印度國內不乏呼籲加入一帶一路的呼聲,民眾與政府官員皆對莫迪政府的決策表示了異議與疑慮。

前任印度總理的助手曾公開向莫迪提過建議:

印度應盡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增強與中國的合作,而非與其對立。

莫迪政府似乎並未采納這些建議,反而持續堅持對抗「一帶一路」計畫。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莫迪竟將上合組織視為對抗的舞台。

由於中國與巴基史坦的因素,他已數次拒絕參與上合組織峰會。

僅今年內,他已經連續錯過了阿斯塔納峰會和這次伊斯蘭瑪巴德的會議。

若因印巴關系的緊張,以及多方面的考慮使得莫迪缺席伊斯蘭瑪巴德峰會,這或可理解。

畢竟去年新德裏峰會上,巴方也僅由外長代表出席。

而在哈薩克舉辦的阿斯塔納峰會上,他確實難以找到缺席的理由。

要知道,哈薩克的總統親自打了電話邀請他參加,甚至提出可以進行視訊參會。

莫迪卻全都拒絕了,反而以政府工作繁重為由婉轉地回絕了邀請。

他當時頻繁存取義大利和俄羅斯,行程同樣排得滿滿的。

面對莫迪這樣的舉動,此次上合組織沒有再妥協,而是果斷地采取了應對措施。

印度似乎將上合組織視為對抗的舞台,卻可能面臨9國的集體孤立。

面對印巴關系的持續緊張,此次峰會期間,印巴兩國的互動成為了人們關註的焦點。

巴基史坦總理夏巴茲與蘇傑生進行了一場握手式的交流,盡管他們的表情顯得有些僵硬和冷漠,但這一幕仍然吸引了眾多關註的目光。

外媒對此進行報道,認為上合組織這樣的多邊平台為兩國外交交流提供了"少有的機會",這或將成為兩國關系緩解與和解的起點。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頻繁舉辦雙邊或多邊會晤的勢頭正盛,印巴兩國卻似乎在這方面的互動上相對靜默。

蘇傑生在會議結束後迅速離開了現場。

細心計算後發現,他在巴基史坦停留的時間並未超過24小時。

這樣的敵對行為,顯然偏離了上合組織倡導合作與交流的核心價值。

在涉及一帶一路倡議時,上合組織的其他成員國並未對印度抱以包容態度。

即便你不想參與,其他九個國家還是會在聯合聲明中明確指出,要讓外界明白是誰在上合組織內制造了特殊對待。

實際上,更準確的說法是印度在上合組織內面對的並非集體孤立,而是某些特定情況下的不同態度。

倒不如說是印度一直持有對抗和地緣政治的對立態度,不願意積極融入上合組織,甚至選擇性地與上合組織保持距離,主動制造了某種意義上的孤立感。

得知道,今年印度已不止一次參與了美國主導的峰會,包括G7峰會以及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會議。

這些峰會主要聚焦於對抗中國和俄羅斯,尤其在美日印澳峰會上,拜登一開場即表達了對中國關切。

盡管上合組織是一個非結盟的多邊合作平台,但印度卻頻繁加入對抗其他成員國的會議,其背後的企圖值得深思。

更讓人無奈的是,盡管印度難以阻止其他九國將"一帶一路"倡議納入聯合聲明,但他們卻反復阻礙上合組織的行程。

尤其是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反對態度和不滿情緒,這在外界引發了廣泛的不滿意度和批評聲浪。

近年來,呼籲印度結束「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行列的聲音確實有所增加。

實際情況是這幾乎不可能實作。

一方面,這些組織都具有開放性,輕易不會將正式成員國逐出,除非印度主動提出結束。

對於現今迫切尋求提升國際地位的印度而言,主動結束這兩個組織的可能性同樣微乎其微。

印度在上合組織內的"孤膽英雄"式表現還將繼續,其他國家,比如中國,理應更加警惕。

結論:

作為上合組織的一員,印度將對抗和對立的情緒帶入本應平等交流的平台,無疑是個極為不當的舉措。

面對其他九國積極投入的計畫,他們卻選擇排斥,執意搞例外,因此被"孤立"也就毫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