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吳蔚:醒一醒,這分明就是「冷戰」

2024-04-23國際
直新聞 : 當地時間周六(2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高票透過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立法議案,其中包含了對烏克蘭、以色列以及美國在印太地區潛在盟友提供安全援助。特別值得註意的是,要求TikTok與其中國母公司強行剝離的法案也在其中。您怎麽看待這項一攬子法案在眾議院高票透過,它折射了怎樣的「美國對華認知」?
特約評論員 吳蔚 : 都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950億美元的一攬子撥款,「國會老爺」好大的口氣。那麽這筆錢什麽時候能夠兌現呢?從立法流程上看,眾議院投票透過之後,下周還要送出參議院進行表決,再次透過後才會送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堅毅桌」上。在我看來,拜登總統提筆簽字是大機率的事情。
我細翻閱了一下這項議案的全文,還是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資訊點。
美國國會的法案種類大致分為:兩院共同決議案、聯合決議案以及眾議院法案、參議院法案等等。今天我們探討的法案是編號為H.R.8038的眾議院法案,H.R代指了House Resolution,也稱為House Bill。它的標題很有意思,叫作「21世紀透過力量實作和平法案」(21st Century Peace through Strength Act)。冠之以21世紀,說明這並不是什麽新話術。
熟讀冷戰史的朋友看到「Peace through strength」這句話必然會心一笑,它來自雷根總統1980年7月17日在共和黨全美代表大會上的著名演講:「我們再清楚不過,戰爭往往不是在自由的力量強大之時來臨,而是在它虛弱的時候,暴君們往往趁虛而入。因此,和平必須透過強大的力量來實作。」所謂「雷根主義」由此生發,他所推動的「星際大戰計劃」也將美蘇冷戰推向了最高潮。在2024年的春雷滾滾之際,以「冷戰名言」命名的法案在美國國會高票透過,是冷戰歷史的午夜夢回,還是冷戰思潮的野蠻復生?拜登總統言之鑿鑿所謂「美國不尋求新冷戰」言猶在耳,我想在座的各位心中已有答案。
另一個資訊量來自這項法案的發起人,來自得州的「紅脖子」、共和黨籍眾議員麥克·麥考爾(Michael T. McCaul),他同時兼任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名字有點耳熟對吧?沒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自2021年6月10日實施至今,一共先後「亮劍」四次,這位麥考爾就黑榜有名。2023年4月,麥考爾率團竄訪台灣,影響極其惡劣。前不久,他又放出風聲來,說是今年5月要再竄台灣,參加賴清德的就職典禮。
那麽問題來了,由一位共和黨籍反華議員發起、以「冷戰名言」命名的法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高票透過,隨後的立法行程恐怕也是「一路綠燈」。我們能不能由此評判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層形成了某種所謂「反華的朝野共識」,進而研判美國的對華戰略認知,也就是中美關系的「第一粒紐扣」扣錯了?答案恐怕並不樂觀,趨勢越發凸顯。
更應引起我們註意的恐怕是圍繞這項法案,美國的「國會老爺們」再次玩了一個小把戲 —— 那便是透過夾帶私貨的方式,用「多事一議」取代「一事一議」,將諸多仍然存在分歧的議案打包在一項法案之中,以此尋求國會兩黨的「最大公因數」。如果你希望透過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就得同意我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如果你想讓TikTok「在美國閉嘴」就得支持我「武裝台灣」。在這個層層疊疊的邏輯嵌扣下,366票支持、58票反對的表決結果看似一邊倒式的懸殊,實則它是一系列政治勾兌、利益交換下的最終妥協。我們顯然不能將這種「美國式的民主遊戲」大而化之地概括為所謂的「反華共識」,它既是針對俄羅斯的也是針對伊朗的,當然也是針對中國的。也正因為美國的四處樹敵,讓每一票贊成票都流向了不同的矛盾方向,留給我們的賽局空間,仍然不小。
但一個趨勢不容忽視:自拜登總統上台以來,美國國會兩院在2021年的第一個會期裏提出的涉台議案就達60項,這個數位遠超川普總統任期內美國國會兩屆會期涉台議案的總和。這當然意味著一批華盛頓的野心家們共同意識到,操弄反華議題尤其是涉台議題將極有利於他們去撬動更多的美國國內、國際政治議題。而隨著國際局勢的紊亂,美國一系列重大政治決策的出台又給這批激進反華議員提供了「搭便車」之利——為了爭取他們手中的贊成票,一系列摻雜私貨的反華涉台議題往往得以「暢通無阻」。這一來一去,便在結構性重塑美國政治精英的對華戰略認知,形成一種新的政策取態、投票偏好,最終導致「第二粒、第三粒扣子」接連扣錯,生發出「這個地球容不下中美兩個大國」的戰略偏見。
往事並不隨風,冷戰的故事殷鑒不遠。而對於冷戰的認知,中國稱之為教訓,美國宣稱為勝利,這何嘗不是又一粒「扣錯的扣子」呢?布林肯即將訪華,他深知國運之幽深、中美關系之艱巨,恐怕再難有「抱著吉他唱藍調」的雅興。
直新聞 : 另一方面,隨著這項法案進入立法快車道,國際兩大沖突熱點方向俄烏沖突與巴以沖突都有可能迎來「延長賽」。吳先生,您怎麽展望這一攬子軍援撥款之於國際局勢的後效?
特約評論員 吳蔚 : 正如我剛剛提及的,這項法案非常龐雜,先後經手眾議院外交、軍事、預算、能源和商業、司法、運輸和基礎設施等多個事務委員會,分別代表了共和黨、民主黨乃至黨內多個派系的利益。正如外媒報道呈現出的多樣化,不同立場的媒體分別將這個法案稱為「援烏法案」、「援以法案」、「援台法案」、「TikTok法案」等等。每一位投下贊成票的國會眾議員都能向美國選民宣稱勝利,而真正在開香檳、徹夜狂歡的恐怕是即將拿到天價訂單的美國軍工復合體與代表不同利益的遊說集團。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塊價值950億美元的蛋糕是怎麽分的:608.4億美元用以援烏,其中的230億美元用於補充美國武器裝備與彈藥庫存;260億美元用於援助以色列,其中91億美元用於人道主義需求;另外81.2億美元用於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
澤連斯基可以不用再酸內塔尼亞胡了,烏克蘭拿了大頭。這項法案不僅供給了戰爭機器最需要的燃料,更涵蓋了美國對扣押一系列俄羅斯財產的處理辦法。我們可以靜待美國媒體未來一段時間披露更多細節,比如說這筆巨款會用來采購哪些武器裝備。客觀地說,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內援烏力度最大的國家有且只有美國。別看歐盟開會開得頻繁、表態一次比一次高調,實際上在真金白銀上沒法跟美國相提並論。隨著這項法案最終落地,它的「領投效應」會進一步發揮作用,俄烏沖突無疑將繼續延燒,打滿2024年是可以預期的。
至於對以色列的援助,這項法案使用了更為「技術性」的手段。正如法案全文沒有提到一次「台灣」,也沒有提及一次「以色列」,然而大家都非常清楚撥款最終會流向哪裏。值得註意的是,法案有大量章節涉及對伊朗的制裁、對哈馬斯在內的多個巴勒史坦分支機構的所謂「恐怖組織」定性與打擊。如果說大筆美金註入美國軍工復合體,將讓以色列的國土防空系統重新「支棱起來」是一種「防禦性的援助」,那麽美國對伊朗與哈馬斯們的針對性措施無疑是「進攻性的牽引」,它將進一步壯大以色列當局將「加薩戰爭」進行到底的信心。
一言以蔽之,一股更加保守的思潮與力量正將三權分立、兩黨極化的美國政治精英層重新捏合在一起。它恐怕不會因為美國大選節點的臨近而收斂,反而是愈演愈烈。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聶倩玉,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