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沙俄的西失東補計劃,是否會重新開機?北極熊在歐洲碰壁只能轉向東方

2024-09-17國際

1991 年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在波羅的海跟黑海區域的勢力遭到了挑戰,波羅的海差不多都成北約的領地了,凱瑞米亞則成了俄在黑海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面對西方的這種困境時,俄羅斯會不會再次朝東方轉頭,重新啟動「西失東補」的策略呢?接下來小史就領大家一塊兒去弄明白。

普亭提出的合作方向裏,中國、蒙古、印度、伊朗等都算東方國家,跟歐洲比起來,和這些國家合作對俄羅斯特別關鍵。這種外交策略的改變,明顯表明了俄羅斯的態度:由於西方國家的敵視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壓力,俄羅斯只好把目光投向東方。

俄羅斯橫跨歐亞兩個大洲,雖說它大部份的土地在亞洲,可它的文化與政治中心還是集中在歐洲那塊兒。在歷史上,俄羅斯一直想融入西歐的政治體系,然而因為各種原因,像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差異,西歐對俄羅斯的排斥始終都有。

蘇聯那時候雖說有計劃鼓動人口往西伯利亞遷移並且進行開發,可因為生活條件太艱苦了,這些計劃到底也沒取得啥明顯效果。現今,俄烏沖突不斷加劇升級,俄羅斯遭遇著西方國家從來沒有過的嚴苛制裁。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只得重新規劃它的外交戰略,把重心朝東方挪,將與東方國家合作當作突破西方圍堵的辦法。這種改變可不是簡單的政策變動,而是俄羅斯在當下國際形勢中的必然抉擇。

那啥叫「西失東補」呢?沙俄歷史上搞的「西失東補」策略,那可是典型的地緣政治做法,就是想靠著在東方的擴張,把在西方的損失給補上。沙俄在歐洲的勢力要是不行了,就把眼光瞅向亞洲,想在這片大地上弄點新的領土和資源。這一戰略在凱瑞米亞戰爭之後特別突出,當時沙俄在黑海那塊兒被打得很慘,對巴爾幹半島也沒影響力了。

為了填補這個損失,沙俄很快改變方向,把擴張的重點放到了東方。他們在中亞和東亞搞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還有外交周旋,最後從清朝以及中亞的一些國家那裏奪來了大概 550 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這一策略的成功,不光彌補了沙俄在歐洲丟掉的土地,而且讓其帝國的地盤大大增加了。

這種「西失東補」的策略不是沒代價的。沙俄在東方的擴張讓其他列強有了警惕心,使得國際關系變得緊張。而且對亞洲不停的侵略,也給沙俄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軍事壓力,讓國內的社會矛盾更嚴重了。

1877 年,沙俄跟鄂圖曼帝國打了一仗,這回英國和法國沒支持它,可沙俄大獲全勝。在和平條約裏,鄂圖曼帝國只好把黑海沿岸的一大片土地讓給沙俄。這場勝利讓沙俄在西方的地位更穩了,還給它弄來了好多土地、人口和資源。

沙俄的這種擴張手段被俄羅斯給繼承下來了。在歐洲這塊,俄羅斯主要在兩個方向面臨挑戰:一個是波羅的海,另一個是黑海。就波羅的海來說,蘇聯解體以後,波羅的海三國從蘇聯獨立出去,這就讓俄羅斯在這個區域失去了大片的土地。

1917 年沙俄被推翻,之後蘇聯崛起成了超級大國,特別是二戰結束後,能跟美國不相上下。這段時間算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個巔峰。蘇聯的地位和影響力可比沙俄時期強多了。在波羅的海,他們拿下了德國的柯尼斯堡,就是如今的蓋瑞寧格勒,這處飛地始終是俄羅斯的重要戰略要地。蘇聯還靠租借芬蘭的波卡拉半島,增強了在波羅的海的軍事力量。

在黑海那旮旯,蘇聯雖說沒法直接對土耳其施加影響,可他們在敘利亞弄來了塔爾圖斯港的海軍基地,還跟埃及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合作,這都給蘇聯在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安排提供了助力。

蘇聯在印度洋那旮旯也有動作,在葉門弄了個軍事基地,還老是想在印度洋弄個軍事港口。雖說印度一直跟美蘇兩邊保持平衡,可蘇聯跟印度的關系向來不錯。另外,蘇聯在越南金蘭灣的軍事基地變成了它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支撐點。

新中國成立並行展起來之後,完全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前被稱為「東亞病夫」,現在變成了世界上的重要力量。然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有過一段顯著的衰落時期,經濟主要靠資源出口和賣軍火。

在當下的國際局勢裏,美國依舊是超級大國,而中俄在某種程度上展開了戰略合作,以此來應對共同面臨的外部壓力。為了增進和中國的關系,俄羅斯曾經有過四次把歷史上占去的中國領土歸還給中國。

頭一回是在蘇聯剛解體沒多久的時候,那時俄羅斯國內情況不穩當,美國因為蘇聯解體可高興了,還接著打壓俄羅斯。在這樣的情形下,俄羅斯主動把西伯利亞的 9 平方公裏土地還給咱們了,重新劃定了中俄邊界。雖說面積不大,可這一做法有著很重要的象征意味,意味著俄羅斯承認這片地以前是中國的。

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俄羅斯把和琿春交界的 5 平方公裏土地歸還給了中國。雖然這塊地面積不大,不過對維護中國領土完整還是很重要的。1996 年在劃分俄羅斯東北哈桑邊境那片區域的時候,俄羅斯又還給中國 10 平方公裏的土地。

2004 年,中俄在北京簽訂了邊界協定,俄羅斯把黑瞎子島一半的土地歸還給了咱們,面積有 173 平方公裏,這可是到現在為止歸還面積最大的一次。這些土地能歸還,不是俄羅斯單方面好心,而是中國經過幾十年外交談判,努力爭取來的。俄羅斯在國內外處境艱難時做出的這個讓步,跟歷史上清朝被迫割讓土地的情況不一樣。

2023 年,瑞典和芬蘭宣稱要加入北約,這讓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難處更嚴重了,這一地區差不多全被北約給圍住了。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就只剩聖彼得堡和蓋瑞寧格勒這兩個出海口啦。

在黑海那一塊兒,烏克蘭老是想加入北約,可俄羅斯老是攔著,就是想讓烏克蘭一直當它跟北約之間的戰略緩沖地帶。2014 年的時候,俄羅斯派兵把凱瑞米亞給控制住了,這樣黑海艦隊的母港就保住了。等到 2022 年,俄羅斯更是派出 20 萬大軍去攻打烏克蘭,直接就掌控了烏東四州,這可是蘇聯時期很重要的工業基地,對俄羅斯在黑海的戰略安排特別關鍵。這些做法顯示出俄羅斯延續了沙俄那種擴張的特點,面對歐洲方向的難題,不停地想在東方得到彌補和發展。

回顧歷史,俄羅斯遭遇西方挑戰的時候,常常把眼光放到東方,去尋找資源和擴充領土。「西失東補」這種策略在凱瑞米亞戰爭結束後特別突出,那時俄羅斯在西方碰了釘子,就轉頭在東方發動侵略,大範圍擴大了自己的版圖。

蘇聯解體讓 15 個國家獨立出來了,如今的俄羅斯聯邦是由 85 個聯邦主體構成的,其中有 22 個自治共和國。有人覺得,要是俄羅斯在跟西方的爭鬥裏輸了,或許有解體的危險。雖說當下俄烏沖突的結局還不清楚,不過中國收復外東北地區的機會好像特別小。

所謂的外東北地區,就是在 19 世紀中葉以前歸咱們中國的一片地方,如今被劃成了俄羅斯的濱海邊疆區、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以及薩哈林州等行政區。就算俄羅斯解體了,這些地區想要重新整合,也會是個很復雜的事兒。

自 1860 年外東北地區歸給俄羅斯到現在,都超過一個世紀啦,這中間有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文化融合,結果這些地方的居民徹底俄羅斯化了,對中國沒了民族認同感。就算俄羅斯政治上有動蕩,外東北地區回到中國的可能也特別小。

就算未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能有點成績,它的重心還是會回到歐洲。畢竟歐洲是俄羅斯的歷史誕生地,也是其文化和政治認同的核心所在。所以哪怕面對來自西方的壓力與挑戰,俄羅斯也會想在歐洲保住自己的影響力和地位,對於遠東地區的開發,更多只是臨時的辦法,不是長期戰略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