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俄28萬億大單遲遲不簽約,俄媒急出主意:美國是決定性力量

2024-09-04國際

文/熊姐

就中國跟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來說,到底是中國更急切,還是俄羅斯更急切?

最近,俄羅斯的【觀點報】出了一篇評論員寫的文章,對中俄有關第二條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 2 號」的較量做了分析,還覺得,美國可能會是促使中國公司簽約的關鍵因素。

文章講,當下這條管道的前期勘察和規劃設計快弄完了,預計 2024 年開工,可中俄連最終合約都還沒簽。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的專家伊高爾·尤什科夫稱,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在價格方面一直沒談攏。

尤什科夫接著表示,當下,中國公司還想著把天然氣供應的價格再壓低些,所采用的談判策略大概是「拖延」。照他的意思,中國覺得時間對自己有利,就現在這形勢,俄羅斯跟西方的關系只會越來越差,而且前些年的財政儲備不停被耗費,俄羅斯公司也只得在價格方面妥協。

不過【觀點報】覺得,時間也是站在俄羅斯這邊的,當下中美關系處在低谷,要是雙方關系再變差,甚至因為台海問題直接起沖突,那美國能透過封鎖馬六甲海峽、對中東等主要能源供應國進行壓制制裁之類的辦法,故意造成中國能源供應短缺。可「西伯利亞力量 2 號」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中國在談判時也得想想美國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地緣政治壓力,趕緊把合約簽了。

【觀點報】的講法乍一看好像有些道理,可這篇文章實際上更直接地展現了兩件事:

第一,就這條管道來說,著急的其實是俄羅斯。

中俄在 2014 年就簽了「西伯利亞力量 2 號」計畫的備忘錄,每年能供氣 500 億立方米,合作期限 30 年,據說總值有 4000 億美元(差不多 2.8 萬億人民幣)。

在俄烏沖突爆發以後,這條管道對俄羅斯來講,不光能讓收入增多,還能用來恢復西伯利亞油田的產能出口。之前,西伯利亞油田的天然氣主要是給歐洲供應的,每年大概 1000 億立方米。轉向中國後,出口量雖說比之前少了一半,可「總比啥都沒有強」。

也許,【觀點報】這會兒突然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俄羅斯人都對這個大單「等不及」了。

第二,俄羅斯還是沒能擺脫「地緣政治束縛商業」這樣的思維模式。

確實,像「西伯利亞力量 2 號」這類商業合作,少不了有地緣政治的因素在,可地緣政治絕對不是決定合作的唯一要素。

在商業活動裏,客戶想找特別低的價格,這再正常不過了。要是俄方能拋開地緣政治的念頭,純從商業角度看待這次合作,給中國這種長期穩定的大客戶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價格,估計就不會有「時間在我還是在你」這種想法,也不會覺得美國會是當中的決定因素。

說不定啊,就是由於俄羅斯人在商業合作裏「顧慮太多」,中俄的這個大單子,才一直到現在都沒最後簽下來。

實際上,俄方別指望著不知啥時候會出現、甚至都不一定會有的中美台海沖突,還是別抱著「時間在我」的念頭了,跟中國公司好好坐下好好商量。要知道,從長遠來說,這條管道對中俄是能雙贏的合作,要是在合作還沒開始的時候就互相猜疑或者傲慢,很明顯對雙方都沒啥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