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崔洛賓、施蘭茶:「印度滾出」!為什麽孟加拉國民眾如此厭惡印度?

2024-04-20國際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崔洛賓、施蘭茶】
2024無疑是全球大選年,也是南亞選舉大年,共有五個南亞國家都已舉行或即將舉行大選。然而,莫迪政府在大選迫近背景下越是急於鞏固「南亞基本盤」,周邊南亞國家反而越是陷入「印度結束」的狂潮——馬爾地夫穆伊祖政權全面推行「去印化」政策、尼泊爾新左翼聯合政府排除親印的大會黨、斯裏蘭卡「反印先鋒」國家人民力量(NPP)支持率大幅領先……
孟加拉國也沒有例外。2024年1月的孟加拉國大選以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成功連任並開啟第五個任期落下帷幕,但印度卻意外成為大選最大輸家。哈西娜連任後,「印度結束」的社會運動如暴風驟雨般席卷孟全國,民眾紛紛指責印度幹涉孟大選,破壞孟國民議會選舉在內的民主行程。
孟加拉國的爆發的反印運動與其他南亞國家相比哪些共性和特點?為什麽印度明明是孟加拉國獨立的助產士,反而遭到孟民眾普遍厭惡?為什麽印孟關系達到「歷史最佳」,近年來反而險情不斷?孟加拉國本輪反印運動將會如何發展演變,是否會外溢更大影響?
「我們不想再看到印度商品了!」
隨著哈西娜成功連任,一場盛大的「印度結束」(India Out)運動在社交媒體上贏得了廣泛支持,並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線上下促成席卷全孟的「抵制印貨」運動。
大選結束後的幾周內,「India Out」(印度滾出)、「Boycott India」(抵制印度)、和「Boycott Indian Products」(抵制印貨)的迅速成為社交媒體熱門標簽,並霸占Facebook、YouTube、X等社交媒體熱榜前列。
目前正流亡海外的孟加拉國醫生皮納基·巴塔查亞(Pinaki Bhattacharya)被認為是這場運動的主要推手之一。2024年1月中旬,巴塔查亞呼籲他的200多萬粉絲加入「這一不朽事業」,由於他的呼籲呼應了孟民眾大選後淤積的不滿情緒和對印度的反感,更多人加入抗議行列。
2024年1月18日,巴塔查亞在Facebook上發起「抵制印度商品」運動,圖源:Facebook
隨後,許多孟加拉國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已停止購買印度商品,並敦促其他同胞也這樣做。運動的積極分子們在社交平台上釋出羅列「典型印貨」,並敦促同胞不要購買。
圖中文字:「請您不要購買印度產品」,底部文字為:「請您轉發次圖表給100個人」(圖源:Facebook)
在巴塔查亞粉絲支持下,反印運動在孟加拉國民眾之間快速蔓延。產於印度的阿穆爾(Amul)奶油和達布爾(Dabur)蜂蜜等產品的照片與條形碼辨識方式在網上廣泛傳播。一則分享「如何辨識印度產品」的貼文被轉發上千余次,足以展現該運動的網路影響力。
互聯網上的流行很快便映入現實。活動發起後不久,孟主要城市達卡、吉大港幾家商店的員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發現一些印度產品的銷量下降,包括食用油、加工食品、盥洗用品、化妝品、服裝等。即使經銷商以高達50%至80%的折扣降價出售印度產品,消費者也並不買賬。此外,經銷商也表示「並不熱衷於自印進口商品」,無論是出於銷量,還是民族情結,他們都「再也不想看到印度商品」。
與此同時,孟主要反對黨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也在此活動中「添油加醋」,旨在最大化利用國內反印情緒。據悉,BNP受到馬爾地夫穆伊茲以「印度結束」為口號贏得總統寶座的啟發,在社交媒體和線下政治活動中傾盡全力支持本輪「抵制印貨」運動。在BNP推波助瀾下,本次抗議活動烈度躍升成為全國性抗議,也為其註入濃厚的黨爭色彩。
在這種背景下,總理哈西娜終於坐不住了,不顧孟獨立日之際,炮轟BNP煽動「印度排外」私懷野心。她建議BNP領導人及其家人應當在發動惡意運動之前首先清除家中的所有印度產品,並表示,「當他們在黨辦公室前焚燒妻子的印度紗麗時,才能證明他們真正致力於抵制印度產品。」
「我給了你自由,你為何如此恨我?」
53年前的1971年,印度曾幫助孟加拉國人從巴基史坦統治者手中獲得獨立自由,但如今卻淪為大多數孟加拉人眼中的「政治惡棍」。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什麽讓印度落得今天這步田地?其實,這樣的轉變是印長期以霸權態度幹涉孟內政的必然結果,除印近年來加大力度幹預孟大選維護哈西娜執政地位外,其實印霸權姿態和「長臂管轄」由來已久。
不可否認,孟加拉國人民總體仍對印度,特別是印度人民為孟加拉國解放做出的貢獻心懷感激。孟獨立戰爭期間,印全方位支援孟獨立,「雙向奔赴的友好」不言自明。一方面,孟軍因實力薄弱,尋求印方支持以對抗西巴基史坦壓迫勢力,並獨力建國。另一方面,印政府和軍方長期視巴基史坦為不共戴天的宿敵,認為扶孟獨力是「肢解」巴基史坦的「世紀機遇」,並欣然出手助孟建國。
慶祝獨立的孟加拉人
其間,印幫助孟人民聯盟建立流亡政府,為約1000萬孟加拉國難民提供庇護,為孟加拉國自由戰士安排武器訓練,協助動員國際輿論支持孟加拉國獨立戰爭,並在正式宣戰後出兵,以犧牲數百印軍為代價換來了孟加拉國獨立。
然而,孟獨立後,國父謝赫·穆吉布領導下重新組建的人民聯盟在「友及八方,不樹一敵」外交方針加持下,印孟關系並未如期繼續走高,主要原因其實有三。
一是印歷屆政府習慣歪曲歷史,長期將「孟獲得獨立」視為印對抗巴基史坦所取得的勝利。當年,印方以站不住腳的借口在達卡舉行的巴基史坦投降儀式上,排擠孟加拉國軍隊總司令鄂圖曼尼(Osmani)上校,甚至在巴基史坦投降後一個多星期內不讓總部設在加爾各答的孟加拉國流亡政府返回首都達卡。
二是印在孟獨立後企圖對孟幹涉,甚至曾試圖派遣公務員「管理」孟國內事務。當巴基史坦投降後,印度當局立即開始向孟加拉國派駐印度公務員,旨在接管這個新獨立國家的行政管理,引發孟方的強烈不滿與譴責。
三是印政界和學界人士沈湎於歪曲歷史,長期堅稱「孟是印度創造的產物」,其傲慢姿態廣泛傳播,引起孟社會不滿。印政府和政界學界視孟為「印度產物」的態度延續至今。例如,印西孟加拉邦印人黨成員迪利普·高什(Dilip Ghosh)2020年12月居然公開稱哈西娜為「首席部長」。
種種作為使得數百萬直接或間接參加解放戰爭並遭受苦難的孟加拉國人蒙羞,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也因這些對孟加拉國戰爭的虛假敘述而備受傷害和侮辱。印如此篡改孟加拉國民族獨立戰爭的歷史,嚴重損害了孟印友好關系,甚至播下仇恨的種子。
1975年政變致使孟國父謝赫·穆吉布遇刺身亡,孟隨即進入軍政府時期(1975-1990),而印度被認為是這場血腥政變的主要嫌疑人,因此民間仇印情緒再度激化,貫穿整個軍政府時期。人們普遍猜測,發動軍事政變的原因是孟加拉國解放軍政府向印度出賣國家利益,致使孟成為印的附庸。孟加拉軍隊認為,人民聯盟的許多政策,如在印建議下建立名為「警衛部隊」(Rakkhi Bahini)的準軍事部隊,目的是削弱孟武裝力量,使之保持分裂和虛弱,以延續印在的影響力。因此,齊亞·拉赫曼和隨後的艾爾沙德軍政府時期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對印仇視和不信任。
此外,齊亞政府透過加強國家宗教特性獲得國內支持的同時,也加劇了國內反印、仇印情緒,因為宗教特性本質上具有反印含義。然而,印度方面似乎已習慣鄰國將其塑造為「帝國主義和投機主義的地區霸主」形象,仍不斷往這頂「帽子」上添磚加瓦。上世紀80年代印地區安全主流學說表明,印度有權幹預南亞國家為應對嚴重的內部沖突局勢而尋求的任何區域援助。
其次,印度強調這種緊急情況下的援助應該是區域性的,而不是為個別國家提供的。也就是說,印強迫南亞國家必須承認印在該地區的主要利益,並允許印幹預內政。這讓本就看不慣印地區霸權行徑的孟加拉國人更加惱火,即使1991年孟加拉國回歸民主政治也沒實質性改善對印關系,甚至走向進一步惡化。直至1996年人民聯盟重新執政,雙邊關系才逐漸緩和,但並沒能對映到孟社會層面。
印人黨在1998年的競選活動中大肆指責孟加拉國的移民問題,將跨境叛亂和恐怖活動直接與孟加拉國聯系,嚴重惡化印孟關系。雙邊關系也在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的第二個任期(2001-2006 年)內惡化到了極點。在2011年印前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訪孟之前,印總理已12年沒到訪孟加拉國。
雙邊關系歷史最佳?孟加拉國人為啥更加憤怒?
21世紀10年代以來,伴隨著莫迪的上台和哈西娜的重新執政,印孟關系到達歷史最佳水平,但孟民間對此仍不買賬——反印情緒反而在十年間不斷攀升並達到「沸點」。本次「印度結束」運動大肆流行,便是孟民間仇印情緒集中爆發的真實寫照。
誠然,親印的哈西娜政權的確在莫迪「鄰國優先」(NFP)外交政策的推動下有效發展國民經濟。哈西娜治下的十年內,孟加拉國已從聯合國「最未開發國家」行列中畢業,並於2019年以7.88%的經濟增長率一度躍上世界經濟發展最快國家。其間,印孟經貿合作密切,貿易額在2019年達到歷史新高的102.5億美元,甚至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仍有近95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印是孟加拉國南亞地區最大貿易夥伴,全球範圍內僅次於中國,而孟也成為了印度在南亞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
然而,良好的雙邊關系並沒能改善民間對印統治者的不信任與敵視。2021年,穆斯林占人口多數的孟加拉國人民走上街頭示威,反對莫迪作為獨立日50周年金禧慶典的主賓存取達卡。抗議者將莫迪冠以「古吉拉特邦屠夫」之名,以表達對2002年古吉拉特反穆斯林騷亂的憤怒。
無獨有偶,2023年底,伴隨著印度在板球世界杯決賽中輸給了澳洲,孟加拉國人民再次走上街頭,反印情緒在慶祝的喜悅中再次高漲。2024年初,反印情緒因印幹涉孟大選而再度激化,最終催生本輪「印度結束」運動。
孟公眾的反印情緒已經超出政治範疇,這主要得是由於印長期扶持人民聯盟,導致孟主權受損,並被迫在國際事務上讓步:一是印政府侵害孟人民投票權。孟2014年大選中,印就向反對黨施壓;2018年大選中,印涉嫌「聯合人民聯盟操縱選舉,修改選票」;2024年大選中,印「促成孟美間秘密談判,美引導國際社會忽視孟大選民主問題」。
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領袖參加抗議集會 要求國民議會選舉公平公正(圖源:視覺中國)
二是印政府強壓孟政府「無視」邊境殺戮事件。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孟加拉國約有1276人遭印度邊境部隊殺害,1183人受傷,印政府否認這些數據的同時,孟政府也並沒有為此發聲或展開調查。
三是印政府在水資源共享上屢次刁難位於下遊流域的孟加拉國。印孟兩國共享54條跨境河流,但兩國之間除【恒河水源分享條約】外沒有其他任何水源分享條約。然而,包括特伊斯塔河(Teesta)在內的53條河流水量分配問題遲遲未決,特伊斯塔河的談判持續了18年仍懸而未決。印長期霸占這些水資源的分配主導權,還多次試圖修建大壩引水,剝奪孟加拉國人民水權。
四是印政府長期以來不願改善孟在雙邊貿易中的不利地位。孟一直在抗議巨大的貿易赤字,稱這種逆差是由於印度設定的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造成的,但印方面則常常以孟加拉國的貿易籃子小,導致出口較少的理由搪塞,甚至長期禁止自孟進口包括紡織品,特別是成衣在內的孟主要出口商品,嚴重阻礙了孟外貿經濟發展。伴隨著孟經濟的迅速發展,上述問題也被逐步放大,最終催生成近年來頻發漸高的反印活動。
「印度結束」運動將何去何從?
自2024年1月「印度結束」運動爆發至今,已持續數月之久,且聲勢浩大,但雙方都沒有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也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舉措。印外長蘇傑生甚至還表示,印度並不擔心「印度結束」運動,並認為中國是幕後推手。
哈西娜政府對「印度結束」運動持觀望態度,並任由其逐漸發展激化,背後可能暗藏更深層次的目的。目前孟受到大選嚴重影響,政府停擺半年之久,經濟持續受到波動,增長率甚至低於疫情期間。孟政府的態度可能是出於一些「預期」好處——例如,減少自印進口可以節省外匯,緩解孟收支平衡狀況,並幫助孟在當下經濟危機中涉險過關。反之,若無法有效緩解經濟危機,還可利用反印運動的國際影響力,迫使印度承壓,敦促其正視反印觀念,收斂其霸權行徑。
顯然,無論這場「印度結束」運動成功與否,其政治上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同時向孟印當局發出孟加拉國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國內方面,雖然抵制產品的做法「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關鍵的一步是逼迫孟加拉國統治者在權力和人民之間進行選擇。印度方面,本輪抵制運動警告了印度統治者,使其正視這些反印觀念,重新審視孟加拉國日益高漲的反印浪潮背後的歷史背景,督促印政府收斂其霸權行徑,尊重孟加拉國人民的民主願望,並與代表孟加拉國人民的所有各方建立關系。
馬爾地夫舉行的「印度結束」集會遊行(圖源:路透社)
除此之外,面對南亞地區掀起的「去印化」運動,印常常搬出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但這其實適得其反——不僅不能壓制仇印情緒,反而助長中國的南亞影響力。孟本次運動的發起人巴塔查亞表示,「印度滾出去」運動「對印度人民沒有敵意」。他還補充:「這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直接針對印度統治精英,是一場為奪回我們珍視的祖國的主權和管理權而進行的不懈鬥爭。」因此,印炒作「中國威脅論」反倒為這些自發的反印運動指了條明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