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裏,中俄兩國加大了糧食領域的合作力度。這不僅體現在雙方高層的親自部署,更呈現在實實在在的貿易數據上。 根據俄媒統計,今年頭三個月,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價值高達1.25億美元的糧食,同比猛增70%,創下歷史新高。
不難看出,在這背後是中俄兩國在糧食供給上的緊密互補。俄方有優質農產品,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市場。 受地緣和運輸便利等因素影響,中俄加強農產品貿易不僅具備天然的契合度,更從雙方的國家利益出發,勢在必行。
眼下,隨著中俄戰略協作不斷走向深入,糧食供應已成為兩國務實合作的重中之重。事實上,自去年以來,中俄在這一領域就緊鑼密鼓地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包括建立新的糧食走廊、對接糧食基礎設施等,旨在為兩國的農產品貿易提供長期保障。
備受矚目的是兩國接壤地區的外貝加爾斯克糧食轉運站。 本月初,俄方已經透過該站向中國運輸大批大麥,未來運量還將大幅提升。可以說,得益於雙方的共同努力,中俄之間的糧食貿易正在駛入快車道。
就在人們為中俄糧食大單暗自叫好之時,一則來自俄羅斯的訊息卻令人側目。俄農業相關機構最新預測顯示,受嚴重幹旱天氣的影響,俄羅斯2024年的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產量恐將比之前預期減少約3%。
這無疑讓剛剛與中國簽下糧食"大單"的俄羅斯人如坐針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糧食對華出口都可能受到一定影響。而這,也將進一步加劇莫斯科方面對俄羅斯農業生產狀況的擔憂。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中俄糧食合作的最新進展。
激增70%!中國年內已狂買1.25億美元俄糧
數據顯示, 2024年頭三個月,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小麥總值超過1500萬美元,同比暴增逾10倍;大麥出口金額超6000萬美元,增長7倍有余;燕麥和蕎麥出口額也均在1000萬美元以上,分別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還多。
唯一出現下滑的,是價值1300萬美元的玉米出口。此前有訊息稱,今年初中國取消了部份烏克蘭玉米訂單,當時在外界引發不少猜測。而從目前來看,中國減少玉米進口或許是一種普遍趨勢。
僅2024年頭三月,中國就從俄羅斯購買了價值高達1.25億美元的糧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接近七成。 如果這股勢頭能持續下去,俄對華糧食出口今年還將再創新高。
對此,有分析指出,這正是中俄雙方在糧食領域加大合作力度的具體體現。一方面,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西向出口糧食受阻,尋求其他出路迫在眉睫。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農產品消費國,對外購買糧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兩國加大互利合作為最佳選擇。
雙方高層對此更是高度重視。 早在2022年底的中俄莫斯科峰會上,兩國就明確將"提高農產品和糧食貿易量"列入聯合宣言。
去年初,俄方還專門訪華,並與中方簽署一系列農業合作協定,雙方全方位優先保障了中俄間的糧食供應。
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占據重要位置。最為突出的便是中俄邊境地區的外貝加爾斯克糧食轉運站。本月初,俄方已開始利用該站向華運輸大麥,且後續運量還將大幅增加。
"這一工程最初是在2016年開始謀劃的,但進展曾一度較為緩慢。直到2022年後,兩國明顯加快了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步伐。"一位業內人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陸上通道,俄方還在加強與中國的海上糧食運輸。俄媒體透露,俄方正在翻新黑海沿岸的多個港口碼頭,以期提高對包括中國在內"友好國家"的糧食出口量。
分析人士指出,透過提升陸海並重的運力,不僅能穩固俄羅斯在全球糧食出口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有利於滿足未來中俄兩國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然而,就在這一背景下,來自俄羅斯的最新農情預測卻不太樂觀。
幹旱酷暑恐蠶殘俄糧食產量 俄方憂心忡忡?
近期,俄羅斯農業部門、專家和生產者開始下調2024年小麥收成預期。 原因是俄境內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產區遭遇嚴重幹旱,給農作物生長帶來嚴重影響。
具體來看, 一些地區的降雨量較常年相差20%至40%,氣溫更是高出2至4攝氏度。面對這種極端天氣,俄農業部不得不將今年農產品產量預測壓低近3%。
其中最受影響的,當屬俄羅斯南部地區。它們不僅貢獻了俄羅斯40%以上的小麥產量,更是主要的糧食出口地。一旦這裏的收成出現問題,後果不言而喻。
這對俄羅斯的糧食生產者來說,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由於供應有望減少,農產品價格可能會因此上漲,他們的收益或將獲得保障。
但從國家層面來看,莫斯科方面無疑更希望糧食產量能高於預期。畢竟在目前的形勢下,糧食和能源已成為俄羅斯為數不多的戰略優勢領域,是其遏制西方壓力、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籌碼。
一旦這兩大"王牌"產生動搖,俄羅斯的整體抗壓能力都將受到影響。由此可見,最新的農情預測報告對於俄羅斯來說,絕非一個好訊息。
當前,俄烏沖突已進入相持階段,雙方大規模對抗暫時降溫。但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大門卻有增無減,制裁範圍從能源、金融延伸至糧食等關鍵領域。
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充足的農產品儲備不啻為莫斯科確保國家安全、維護內部穩定的重中之重。而一旦糧食產量大幅下滑,俄羅斯的整體戰略部署都將受到牽連。
相較之下,對於中國來說,俄羅斯糧食供應短缺帶來的影響或許將更為直接。
數據顯示, 今年頭三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糧食價值就高達1.25億美元。如果俄方遭遇減產,中俄間的糧食貿易規模必將大幅下滑,進而令中國糧食安全受到一定沖擊。
值得慶幸的是,中俄在糧食領域的合作已擁有堅實的基礎。從產業鏈上遊的種植生產,到貿易中遊的物流運輸,再到下遊的加工銷售,兩國的利益已環環相扣、構成一體。
即便俄方遭遇減產挑戰,中俄糧食合作所取得的紅紅火火局面仍將持續下去。未來或許步伐會放緩,但雙方必將繼續大步邁進,為確保兩國糧食安全接力傳薪。
中俄兩國都有意識到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意義重大。不僅如此,雙方還將進一步深化全方位的戰略協作,從而在更廣闊的領域形成合力。
雖然眼下俄羅斯的農業生產面臨嚴峻挑戰,但莫斯科與北京在糧食領域的友好互利合作不會就此停止。 相反,面對外部壓力與困難,兩國必將進一步加深戰略契合,打造更為牢固的利益共同體。
正是借助這份同甘共苦的夥伴情誼,中俄必將在充滿挑戰的2024年續寫兩國命運與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