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伊朗以色列「雙贏」,苦難的加薩人又輸了

2024-04-17國際

跨越上千公裏,超過5小時漫長而艱難的奔襲,最終化為夜空幾個爆炸的亮點。當地時間4月13日晚,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動的無人機及飛彈襲擊,就這樣結束了。雙方各自宣稱取得進攻或防禦上的勝利,但都選擇了克制態度,避免局勢持續升級。

「昨晚的事件顯然是相關方透過秘密渠道精心協調過的。」美國昆西研究所執行副總裁泰瑞塔·帕西(Trita Parsi)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伊朗認為自己在沒有升級戰爭的情況下恢復了對以色列本土的戰略威懾,以色列則欣喜於「將國際社會的註意力從加薩移開」。

看起來,唯一的輸家是在戰火中掙紮半年之久的加薩民眾。4月13日以來,西方國家紛紛重申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在華盛頓,共和黨議員要求拜登政府「不設條件地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少有人關心加薩人道危機仍在繼續。與此同時,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以色列非法定居者在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暴力活動正顯著增加。

「2023年10月7日以來,美國政府一貫的政策是:不希望加薩走廊的沖突擴散到整個中東地區。」貝魯特巴勒史坦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穆因·拉巴尼(Mouin Rabbani)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現實是,只要加薩走廊的沖突繼續下去,持續的時間越長,地區局勢升級和全面地區戰爭的風險就越大」。

4月14日,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上空的飛彈軌跡。圖/視覺中國

「事先劇透」的遠端襲擊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3日晚,伊朗西部鄰近伊拉克的克爾曼沙赫省等地,約170架無人機在暗夜中悄然越過邊境。它們主要是「見證者-136」型自殺式無人機,攜帶著帶有炸藥的彈頭,準備飛行超過1000公裏接近以色列領空,然後撞向指定目標。

與此同時,在伊朗西部和南部的軍事基地,飛彈部隊已經做好準備,約30枚巡航飛彈和120枚彈道飛彈將在無人機抵近以色列時發射。這次行動的代號是「真實承諾」。自4月1日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伊朗領事館發動空襲、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軍官身亡以來,伊朗方面一直「承諾」要施加報復。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指出,伊朗采取了一種在俄烏沖突中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戰術:170架無人機和30枚巡航飛彈的真正目的不是攻擊,而是增加以色列防空火力網的壓力,從而為「更高更快」的彈道飛彈創造機會。

4月14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以色列發射了飛彈和無人機。圖/澎湃影像

飛向臺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無人機還負責掩蓋飛彈襲擊的真實目標。當以色列720多個城鎮拉響空襲警報時,彈道飛彈正集中飛往赫爾蒙山的以色列軍方情報基地和內蓋夫沙漠中的內瓦提姆空軍基地。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稱,前者是4月1日空襲伊朗領事館的情報中樞,後者則是當時以色列戰鬥機起飛的地方。

這次精心策劃的突襲成效如何?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莎拉米表示,有「數十架」無人機和彈道飛彈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多層防禦網路。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裏稱,前述兩座基地都被「嚴重摧毀癱瘓」。

另一邊,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哈蓋瑞說,99%的伊朗無人機和飛彈都被以色列及盟友攔截,確實有彈道飛彈擊中內瓦提姆空軍基地,但只造成了「輕微的結構破壞」,甚至不影響該基地的正常飛機起降。此外,除一名7歲女童受傷外,本次襲擊並無更多人員傷亡報告。

無論是「99%被攔截」還是「數十枚突破防禦」,都沒有達到俄烏戰場上同類行動的攻擊成效。「戰爭研究所」統計稱,在防禦俄羅斯的多樣化空襲時,采用西方援助防空系統的烏克蘭軍方通常可以攔截75%以上的無人機和巡航飛彈,但對彈道飛彈的攔截成功率僅為約46%。

不過,伊以沖突和俄烏沖突的戰場環境截然不同。伊朗和以色列並不接壤,空襲需要飛越伊拉克和約旦領空。貝魯特巴勒史坦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穆因·拉巴尼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當前,伊拉克和約旦政府都是伊朗和美國的重要間接溝通渠道。而伊朗政府稱在襲擊啟動前72小時就已經「通知鄰國」,這意味著本次軍事行動雖有暮色掩蓋,但其實「全程透明」。

毫不意外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美方官員的訊息稱,提前部署在東地中海地區的兩艘美國海軍「宙斯盾」飛彈驅逐艦,13日晚攔截了數十架伊朗無人機和至少3枚彈道飛彈。防空反導是該型驅逐艦的本職,而美國官員在11日已經明確告知以色列方面:伊朗會在12日或13日發動無人機及飛彈襲擊,規模是「100 多架無人機和數十枚飛彈」。

其余伊朗無人機和飛彈大多被美國、英國在中東的陸基防空力量和空軍攔截。法國海軍提供了雷達支持。參與攔截的還有阿拉伯國家。約旦政府稱,為保護本國公民安全,該國軍方擊落了一些進入其領空的「飛行物體」。【以色列時報】指出,這些物體是數十架以耶路撒冷為目標的伊朗無人機。

4月14日,以色列內蓋夫一處機場內停放的空軍戰鬥機,專門執行攔截空襲任務。圖/視覺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都對外宣稱:這是美國及其盟友在中東的一次標誌性軍事勝利。但「戰爭研究所」警告,最遠超過1700公裏的航程確實極大削弱了伊朗飛彈襲擊的有效性,但即使在如此長距離且情報透明的對抗中,仍有伊朗飛彈成功命中目標。如果多數伊朗飛彈瞄準的目標不是軍事基地而是城市,如果伊朗使用更難被攔截的高超音速飛彈,「即使少量命中也將造成不成比例的損失」。

不過,美國官員們對此並不擔心。一些情報機構官員對媒體表示,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裏所謂「有能力發動強度數十倍於此的襲擊」並非虛言,美方認為伊朗至少有「數百枚飛彈」和「數千架自殺式無人機」可以投入行動。但與此同時,美方認為,伊朗無意「孤註一擲」,更無意將美軍納入攻擊目標。

「極度克制」下的迴圈升級

無論各方如何淡化影響,4月13日的空襲都是伊朗有史以來第一次從本國領土對以色列本土發動攻擊。此前,雙方雖處長期敵對狀態,但從未對對方領土發動過公開襲擊。

伊朗方面稱,這一歷史在4月1日被以色列軍方終結,伊朗的襲擊只是在以色列空襲伊朗領事館後「行使自衛權」。一定程度上,攻擊使領館可以被視為攻擊他國領土。伊朗國防部聲明亦提及以色列「對巴勒史坦民族實施種族滅絕行動」,稱襲擊體現出伊朗「對區域和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負責任態度」。

事實上,在伊朗的官方敘事中,以色列並非「第一次」對伊朗本土展開敵對行動。從2010年代開始,伊朗多次指責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在伊朗境內刺殺伊朗核科學家、用「恐怖手段」攻擊核設施。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曾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摩薩德資助了曾被美國列入恐怖組織的「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等激進團體,在伊朗實施斬首、爆炸等行動。另一邊,以色列也認為,長期襲擊以色列本土的黎巴嫩真主黨乃至哈馬斯都屬於「伊朗代理人」。

4月14日,伊拉克巴格達,伊朗空襲以色列時,掉落空地上的飛彈碎片。圖/視覺中國

近年來,此類襲擊事件愈演愈烈,且從「代理人戰爭」升級為軍方直接下場。2023年1月,伊斯法罕等地的多家伊朗工廠和基礎設施遭到不明無人機襲擊,發生劇烈爆炸。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援引美方官員的訊息稱,襲擊由以色列軍方直接發動。【耶路撒冷郵報】亦援引匿名訊息人士的話稱襲擊「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色列國防軍對此沒有公開發表評論。

在更大的圖景中,雖然國際媒體質疑美國和以色列共同策劃了針對伊朗核設施的網路攻擊,但涉及本土襲擊時,疑似以色列軍方或「代理人」發動的襲擊頻率,和美國、歐盟與伊朗關系的變化節奏並不一致。恰恰是在拜登政府上台、美伊開始重新接觸之際,這種襲擊的次數明顯增加。

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出以色列自身的安全需求,以及不願意看到伊朗和西方關系得到真正改善的利益取向。伊朗深知以色列和美國對伊政策的矛盾,因此往往對以色列的單方面行動「冷處理」。在此背景下,4月13日上午伊斯蘭革命衛隊扣押以色列商人持有的葡萄牙籍MSC Aries商船,被視為一種常規的「伊朗式回應」,而當晚發生的大規模襲擊,則超出外界最初的預期。

為何伊朗還是走出了「公開襲擊以色列本土」這一步?多位中東問題專家表示,首先,以色列軍方從伊斯法罕爆炸事件等「匿名襲擊」轉為對伊朗領事館的「公開空襲」,減少了伊朗在應對選項上的回旋余地。其次,從4月1日的以色列襲擊到4月13日的伊朗報復,超過10天的時間足以讓伊朗和西方世界「有效協調」,確保即使是更強烈的報復也不會導致雙方在中東爆發全面戰爭。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4月15日承認,美國在過去一周和包括伊朗在內的相關各方進行了多次對話。米勒同時表示,美國「沒有收到伊朗關於襲擊以色列的具體細節的通知」。

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東問題高級研究員葉茲德·薩伊格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去年10月以來,美國事實上一直放任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行動,但美國也有兩條底線:不將加薩人道危機升級為整個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不讓美國面臨直接卷入戰爭的風險。

4月14日,以色列南部,人們經過鐵穹飛彈防禦系統的電池裝置。圖/視覺中國

穆因·拉巴尼近期和美方官員進行了多次交流,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有明顯的跡象表明:美國得到了明確的資訊,即伊朗將用直接但有限的方式對以色列的襲擊作出報復,而美國需要做的是阻止以色列作出進一步升級的回應,從而避免全面戰爭」。

拉巴尼指出,這意味著美伊雙方在襲擊發生前都已經明確不希望局勢升級。最終的襲擊與其說是「開戰」,不如說是一場讓雙方都付出高昂成本的心理宣傳戰:伊朗對內證明了自己的戰略威懾力,對外讓以色列人再次體會到戰爭逼近本土的壓力。國際輿論的渲染,進一步擴大了這種心理影響。CNN的記者對著鏡頭說,自己「從未在臺拉維夫上空看過這樣的景象」。

白宮高級官員對媒體透露,襲擊發生後,美國總統拜登第一時間在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通話中明確:美國政府不會參與針對伊朗襲擊的任何軍事反擊,也不支持以色列采取軍事報復手段。

在政策層面,拜登試圖透過推動七大工業國組織(G7)升級對伊朗的制裁,應付以色列方面「站在一起」的要求。美國國內政治議程,限制了拜登考慮其他選項。4月15日,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重申,拜登不會接受共和黨人提出的「單獨援助以色列法案」提議。

今年1月以來,民主黨人一直試圖將對以色列、烏克蘭的援助打包在眾議院透過,同時以援助法案為基礎和共和黨人就邊境安全等「大選年」焦點議題展開賽局。共和黨人則對援助烏克蘭缺乏興趣,更不希望拜登在11月的選舉日前能在邊境安全、對外援助問題上取得政績。對伊朗來說,美國兩黨的分歧降低了本次襲擊造成美伊直接對抗的風險。

4月1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臺拉維夫的基裏亞特軍事總部召開戰時內閣會議。圖/視覺中國

一些專家還指出,近年來,伊朗面臨嚴峻的國內安全挑戰。除一系列社會危機外,2023年12月以來,莎拉菲派聖戰組織在伊朗邊境地區頻繁發動恐怖襲擊。

今年1月,「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分支」(IS-K)在伊朗東南部城市克爾曼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超過300人傷亡,系伊朗42年來發生的最嚴重恐怖襲擊。當月,伊朗軍方越境對巴基史坦境內的武裝分子進行了飛彈和無人機襲擊。4月下旬,伊朗總統萊希還將存取巴基史坦,重點討論周邊安全風險問題。在此背景下,伊朗也沒有意願深度卷入中東地區的沖突局勢中。

讓很多分析人士擔憂的是,雖然多重因素阻止了本次襲擊升級為中東地區的全面戰爭,但當以色列和伊朗的對抗從「代理人戰爭」一步步走到了「正規軍公開襲擊本土」,且這種對抗正在超出相關各方的控制範圍,這意味著中東局勢未來失控升級的機率已經大大提高。

「現在,以色列和伊朗都已經透過行動明確表明:他們無視對方的所謂‘紅線’。」 昆西研究所執行副總裁泰瑞塔·帕西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地緣政治專家、葡萄牙前部長布魯諾·馬薩斯也寫道,本輪襲擊「改變了一切」,「我們不應抱有幻想,未來中東事態的發展將不再有和以前同樣的‘護欄’。」

內塔尼亞胡的賽局術

4月15日夜,以色列戰時內閣就伊朗襲擊事件舉行的第二輪會議結束。歷經三個多小時的討論後,有以色列官員對媒體透露,政府仍未做出是否采取軍事措施回應的決定。一些激進派官員開始強調,以色列必須立刻行動,否則其能取得的「國際同情」將迅速下降。

不過,總理內塔尼亞胡尚未下定決心。表面上看,不立刻進行軍事報復不符合內塔尼亞胡乃至整個以色列的「強硬」形象。以色列上一次遭到外國政府軍對本土的大規模襲擊,還是1991年1月17日,伊拉克薩達姆政府用「飛毛腿」飛彈襲擊以色列主要城市,造成2名平民死亡。在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的要求下,以色列沒有采取軍事反擊,但那只是為美國及其盟友策劃已久的軍事行動「打掩護」。一個月後的2月23日,海灣戰爭爆發。

而這一次,以色列沒有立刻報復,另有原因。布魯諾·馬薩斯最近剛結束對以色列的存取,和該國諸多高級官員進行了對話。他發現,面對不斷失去的國際支持,以色列高層正陷入深深的憂慮,拼命尋找重獲西方認可的辦法。內塔尼亞胡似乎透過擴大戰爭的方式,轉移美國對以色列日益強烈的批評。「在伊朗發動襲擊後,這個策略奏效了。」

4月1日,加薩走廊中部阿克薩醫院內的遇難者遺體。以色列軍隊當天空襲加薩走廊中部導致多名外國人死亡。圖/視覺中國

4月13日的襲擊發生後,美國及歐洲國家第一時間表態將在軍事上支持以色列。即使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大多也不支持伊朗如此行使「自衛權」。國際新聞的頭條,不再是援助組織「世界中央廚房」(WCK)遭到的殺戮。4月1日,該組織的7名成員在以色列國防軍對援助車隊的無人機襲擊中遇難。

這並非以色列軍隊在本輪加薩人道危機中第一次襲擊人道工作者。聯合國近東難民救濟工程處(UNRWA)總專員拉紮裏尼4月7日指出,過去半年的危機已經「打破了所有(歷史)最高峰,造成兒童、援助人員、記者和醫療隊死亡人數最多」。

但和此前的襲擊不同的是,4月1日的遇難者中包括一位美國公民雅各布·弗利金格 (Jacob Flickinger)。雅各布的父親約翰7日對外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和他進行了交談。約翰明確提出,美國政府必須在軍事援助等關鍵問題上進一步施壓,以「結束加薩走廊的殺戮」。目前,以色列99%的武器進口來源於美國和德國,其中美國占60%以上。

英國天空電視台援引以色列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雅各布的遇難「改變了一切」。為挽回局面,4月上旬以來,以色列政府首次回應了國際社會持續數月的呼籲,同意開放埃蕾姿過境點和艾許杜德港口,以供國際機構向加薩走廊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陪同美國大使視察了以軍的「人道工作協調機構」。此外,以色列從加薩南部城市汗尤尼斯撤軍。

與此同時,以色列也做了一些重新博取同情的試探。4月12日以來,以色列國防軍以一名14歲的未成年非法定居者「失蹤」和「被恐怖襲擊殺害」為由,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史坦領土展開地面行動。CNN稱,數百名以色列非法定居者在巴勒史坦境內焚燒房屋、汽車,對巴勒史坦居民開槍。沖突已造成數十人傷亡。內塔尼亞胡發誓要「找到兇手」,但國際社會多指責以色列在西岸的非法定居和暴力行動。

帕西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只要加薩的人道危機還在繼續,這些「插曲」就不足以讓以色列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因此,對內塔尼亞胡來說,和伊朗的沖突才是他的「救命稻草」。半島電視台指出,以色列將用「避免地區沖突擴大」和美國政府交易:如果美方希望以色列控制和伊朗的緊張局勢、不讓美國直接卷入戰爭,就必須支持以色列在加薩的「戰略目標」。

關鍵在於,內塔尼亞胡想「交易」的東西是什麽?專家指出,這包括以色列軍隊在加薩走廊的持續軍事占領,對拉法發動地面進攻,美國不暫停對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及援助,以及美國在關於巴勒史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的投票中動用否決權。

本輪加薩危機爆發前,以色列對加薩持續進行人員、能源、物資、經濟、人道援助通道的封鎖管控,國際社會據此認定加薩的「被占領土」性質並未改變。危機升級後,美國及歐洲政策界提出多項「戰後計劃」,指出應當由國際社會共同確保加薩走廊及巴勒史坦領土處於開放狀態,從而實作經濟社會的真正復蘇,同時也自然消除國內的極端主義隱患。3月31日,被西方認可的「技術官僚」穆斯塔法組建了巴勒史坦新內閣。

但以色列政府的計劃並不包括讓加薩和國際社會重新取得聯系。今年2月,內塔尼亞胡釋出了關於加薩的「未來安排」,提議完全關閉加薩走廊和埃及的邊境,讓加薩徹底處於以色列的控制下。這個事實上「吞並巴勒史坦領土」的計劃遭到埃及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白宮亦明確反對。

但中東問題分析師塔哈尼·穆斯塔法警告說,在以色列有能力和美國達成「交易」的情況下,加薩的戰後安排很可能是又一次「預設事實」,而非基於國際社會的設計。

以色列已經開始制造「事實」。以色列軍方4月建成了從地中海延伸到以色列邊境的「內紮裏姆走廊」。這條6.5公裏寬的通道將加薩北部和南部徹底隔絕。此外,以色列至今仍拒絕超過100萬加薩民眾返回北部家園生活。外界據此擔憂,以色列可能將在北部重新建立非法定居點。

帕西說,為了實作這些目標而不受美國阻撓,內塔尼亞胡「可能透過維持而非冷卻與伊朗的沖突——但不至於全面開戰——來努力將4月13日的襲擊變為加薩問題的轉折點。但長期來看,只要伊朗政府不落入內塔尼亞胡的陷阱,以色列的這一目標就難以實作」。

不過,如果中東局勢真的升級為以色列和伊朗的局部性持續沖突,美國最終仍可能被卷入。五角大廈發言人萊德4月15日表示:「正如(國防部長奧斯丁)公開和私下所說的,我們不希望看到局勢升級,但我們顯然將采取必要措施保護我們在該地區的部隊,也將采取必要措施保衛以色列。」

發於2024.4.22總第1137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 伊朗報復以色列:「事先劇透」的千裏奔襲

記者: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