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 | 昕昕
●—≺ 前 言 ≻—●
越南,一個狹長的國家,在地圖上如同鑲嵌在中南半島東部的一條玉帶。
它與中國山水相連,歷史交織,文化同源,卻又在近代以來,走上了一條充滿矛盾和掙紮的「去中國化」道路。
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讓越南永遠也和中國脫不開關系,以至於他們的歷史書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歷史都和中國有關!
●—≺ 基因與歷史的雙重銘印 ≻—●
開啟任何一個關於越南的網頁,你都會被鋪天蓋地的「小中國」論調刷屏。
的確,無論是從外貌特征,還是文化習俗,越南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仿佛是中華文明在東南亞的延伸,但這種聯系僅僅是表面上的相似,還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根源?
答案或許就藏在越南人的基因裏。
現代分子基因技術的研究表明,越南人基因中O1b1單倍群的比例相當高,與中國湖南湘西地區的漢族人群高度重疊。
O1b1基因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紐帶,將越南人與中國南方人群緊緊相連,揭示了他們在遠古時期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基因上的聯系並非個例,而是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地域分布規律,越南多地都是這樣的基因。
如果說基因證據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麽歷史的記載則為我們揭開了更多真相。
越南歷史上長期受中原王朝的影響,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從秦始皇揮師南下,征服百越之地,到漢武帝設立交趾郡,將越南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越南北部地區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裏,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
即使在後來獨立建國,越南也依然無法擺脫中華文明的陰影。
越南的政治制度、文化習俗、文字傳承等方面,無不打上了中華文明的烙印,越南的第一個王朝——鴻龐氏,在越南民間傳說中,就與中國傳說中的神農氏有著密切聯系。
越南古代官員以不懂漢字為恥,科舉制度也一度盛行,漢字成為越南社會精英階層的身份象征,可以說,在越南歷史上,中華文明的影響無處不在,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交融與分化的矛盾螺旋 ≻—●
不過在漫長的歷史行程中,中華文明與越南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越南獨特的文化體系。
然而,這種文化融合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交融與分化、傳承與創新的矛盾螺旋中不斷演進。
一方面,中華文明對越南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體現在越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越南的傳統節日、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都帶有明顯的中華文化痕跡。
例如,越南人也過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使用筷子,崇尚儒家思想,這些文化元素已經深深融入越南人的血液,成為他們文化基因的一部份。
越南的傳統文學也深受中國文學的影響,越南文學史上的瑰寶——【金雲翹傳】,就是根據中國明代青心才人創作的長篇小說【金雲翹傳】改編而成。
這部作品以其淒美的愛情故事和深刻的社會批判,在越南廣為流傳,成為越南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經典之作。
另一方面,越南人在文化上也並非一味地模仿和照搬,而是在吸收中華文明精華的同時,不斷進行著本土化的改造和創新。
越南人在語言、文字、藝術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越南文化。
例如,越南語雖然在語音、詞匯方面受到漢語的影響,但它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語法結構和語音系統,形成了一種區別於漢語的獨立語言。
越南人還創造了喃字,這是一種以漢字為基礎,結合越南語音特點創造的表音文字,雖然最終被拉丁化的國語字所取代,但它依然是越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越南的「去中國化」運動,是近代以來越南文化開發中的一個重要現象。
殖民統治、民族主義興起、地緣政治等因素,都促使越南人開始反思與中國的關系,試圖擺脫中國文化的「陰影」,建立起獨立自主的文化身份。
這種「去中國化」的努力,在19世紀法國殖民統治時期開始萌芽。
為了削弱中國的影響力,法國殖民者有意推廣法語和拉丁字母,並鼓勵越南人學習西方文化,試圖將越南納入法國的文化軌域。
這種文化侵略,在客觀上促使一部份越南知識分子開始反思自身文化,並試圖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抵抗殖民的力量。
20世紀中期,越南擺脫了法國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然而,獨立後的越南並沒有停止「去中國化」的步伐,反而將其推向了高潮。
胡誌明政府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國語字,漢字的使用範圍被大大壓縮,最終結束了歷史舞台。
這場文化變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越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但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由於漢字被廢除,越南年輕人無法閱讀古代典籍,與傳統文化產生了隔閡,越南文化也因此出現了一道巨大的斷層。
走在越南的街頭,隨處可見中國古代建築風格的寺廟、祠堂,但上面的漢字題刻卻成了無人能懂的「天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諷刺。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越南人將「去中國化」演變成了一種文化自卑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口,他們刻意抹殺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甚至編造出一些荒誕不經的言論,將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說成是越南人,將中國文化說成是對越南的「文化侵略」。
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不僅無助於越南文化的真正發展,反而會阻礙越南與其他國家,尤其是與中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 文化交流與理解——破局的關鍵 ≻—●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越兩國關系經歷了從親密到疏遠,再到如今的復雜多變。
然而,無論歷史如何演變,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中越兩國人民之間的血緣聯系和文化淵源。
面對「去中國化」帶來的文化斷層和身份認同危機,越南需要重新審視自身與中國的關系,以更加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歷史,看待文化,看待未來。
「去中國化」並非一條通往文化獨立的捷徑,相反,它可能會讓越南陷入另一種文化困境,一味地排斥和否定中國文化,只會讓越南文化失去根基,迷失方向。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建立在對其他文化的排斥和否定之上,而是要敢於面對自身文化的不足,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並在交流與碰撞中不斷完善自身。
對於中國而言,也要理解越南「去中國化」背後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不要將其簡單地視為一種「忘恩負義」的行為,而要以更加包容和開放的心態,與越南進行平等的文化交流與對話。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越兩國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文化交流與合作,無疑是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橋梁。
可以預見,在未來,中越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將會更加頻繁和深入,雙方可以在語言教學、文學轉譯、影視制作、旅遊開發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共同促進兩國文化的繁榮發展。
此外,兩國還可以聯合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例如電影節、音樂節、美食節等,為兩國人民提供更多相互了解的機會,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中越文化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未來也充滿著希望,只要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就一定能夠開創中越文化交流的新局面,為兩國關系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當然,中越文化交流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兩國之間存在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差異,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也可能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一些不實資訊和偏見也可能傳播到兩國社會,對中越文化交流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兩國政府和民間機構需要共同努力,加強溝通和協調,妥善處理好各種問題和挑戰,為中越文化交流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越文化交流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資料:
試析中國文化對越南文化的影響 普建仙 2011-01-14 投稿網
從獨尊到廢除: 漢字在越南的命運考——知網2021.01.05.
越南文化裏的中國痕跡【 文摘報 】 2023年08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