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在亞洲發起的金融戰引發了關註。這場較量中,美國試圖透過其美元霸權地位,以及日本和南韓的協助,來影響中國的金融市場,並期望從中獲取利益。
日本和南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美國的行動,但他們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日元和韓元的匯率波動給兩國的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許多企業因此面臨困境。
值得一說的是,中國依靠其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穩定的經濟增長,成功應對了外部壓力。而美國自己也陷入了困境。由於美聯準持續加息導致美元匯率走高,導致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然而,這也使得美國的債務問題愈發嚴重。高利率使得美國政府和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進一步加劇了財政壓力。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發起的金融戰以失敗而告終。現在美國又打出了第二張牌!
根據外媒的爆料,美國計劃在下周二宣布將電動車關稅從現行的25%大幅提至100%。同時,還計劃對礦產、太陽能及電池等關鍵領域實施高額稅率。
怎麽說呢?美國提高電動車關稅的決策,實際上可能並不會對中國電動車的出口產生直接影響,因為中國電動車目前並未大量出口到美國市場。
雖然提高關稅可能旨在保護美國本土產業,但最終效果可能是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並提高了他們購買電動車的成本。這可能對電動車在美國的普及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美國政府推動清潔能源汽車普及的長期目標。
在太陽能領域,中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並且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得到了全球認可。即使美國實施高額稅率,中國太陽能產品仍然可以透過繞道第三國進入美國市場。在電池領域,美國目前並沒有能力完全自給自足,依賴進口的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美國人現在還想拉攏歐洲,試圖阻止中國電車在全球市場上的發展。
可美國人的算盤不會如意,汽車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是支柱性產業。如德國是汽車制造大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重視。雖然歐洲在新能源領域相對於中國稍顯落後,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棄這一領域的發展。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成熟的產業鏈。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立於其他國家而存在,尤其是在如此緊密相連的汽車行業。全球80億人口,193個國家,西方只占十億人口,因此,即使歐美聯手,也無法完全遏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