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2003年3月18日,布希向薩達姆發出最後通牒

2024-09-02國際

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國碰上了讓全世界都震驚的恐怖襲擊,整個國家陷入極度的震驚和憤怒裏。就在這一連串恐怖攻擊發生沒多久,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在白宮的攻瑰花園講話,一臉嚴肅地跟全國還有全世界說,美國要反擊這種恐怖主義的行為。

布希總統的聲音在安靜的攻瑰花園裏響著,他著重表示:「咱們得把那些直接該負責的人,還有給他們提供庇護的國家都給找出來。」 這番話後來成了美國反恐戰略的關鍵內容。緊接著,布希政府著手具體確認那些被覺得跟國際恐怖主義有關聯的國家,沒多久,伊拉克、伊朗和北韓就被歸入了「邪惡軸心」。

美國政府覺得這些國家支持恐怖主義,給國際和平與安全帶來了威脅。布希總統在之後的演講還有公開露面時老是強調這個,想要讓國際社會達成共識,給可能開展的軍事行動做好準備。同一時間,白宮和國務院的官員們忙著跟盟友交流,解釋美國的態度,爭取獲得支持。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美國的外交政策變得明顯更加激進,還更傾向單邊了。在聯合國以及其他多邊的場合中,美國代表團老是提起「邪惡軸心」這個說法,想要把伊拉克、伊朗和北韓說成是全球和平的威脅。

伊拉克戰爭拉開的序幕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在聯合國安理會裏,對於伊拉克到底有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應不應該展開軍事行動,大家意見不同。就算國際原子能總署和聯合國武器檢查員在伊拉克的行動沒有直接證明美國的說法,可布希政府還是接著推行它的政策,覺得和平的解決辦法已經行不通了。

2003 年 3 月 17 日,布希總統在白宮的橢圓辦公室搞了一場全國電視講話。他跟全國觀眾講,就算美國和其盟友使了好多外交與和平的法子,薩達姆還是不肯離開伊拉克,也不放棄他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布希在講話裏直說,要是薩達姆不順著美國的意思來,美國和其盟友就只好采取軍事行動了。

就在講話的第二天,美國國會和公眾對於馬上要開展的軍事行動看法各不相同。支持的人覺得,這是保護美國以及其盟友,讓他們不受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的必需舉措。反對的人卻擔憂這場戰爭或許會造成人員傷亡以及長期的地區不穩定狀況。

緊張態勢加劇與軍事方面的行動

因為要對付有可能出現的恐怖襲擊,保障國家安全,美國政府宣稱把全國的安全警戒級別提高到橙色了,這就意味著告訴美國公眾和執法機構,恐怖威脅程度很高。機場還有重要的基礎設施都戒備森嚴,安全檢查也比以前嚴格了一倍,就是為了攔住任何可能出現的恐怖活動。

另外,伊拉克媒體也回顧了從 1979 年薩達姆上台後的政策變革,特別是石油產業國有化這一塊,這大大降低了外國,尤其是美國企業在伊拉克石油領域的影響力。伊拉克政府表示,這些政策是為了保住國家主權和經濟獨立,可美國卻覺得這些舉動是對其經濟利益的直接威脅。

當美國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美軍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部署攀上新高峰。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還有好多戰鬥機都被調到了戰略要地,準備聽令攻打伊拉克。美國的衛星跟偵察機更是一天 24 小時緊盯著伊拉克的軍事活動,保證能第一時間知曉伊拉克的任何軍事回應。

當下的伊拉克,到處能瞧見軍事和民防方面的緊張籌備。伊拉克政府帶著民眾開展防空訓練,教大家在空襲的時候怎麽找掩體和實施基礎的自救辦法。巴格達還有其他主要城市的居民,被提醒得準備好可能出現的長時間緊急狀況,像儲備食物、水以及別的生活必需物品這些。

戰爭的爆發及其進展

2003 年 3 月 20 日一大早,美國跟它的盟友英國對伊拉克展開了全面的軍事攻打,這場軍事行動叫「伊拉克自由行動」。在頭一波空襲裏,美英聯軍動用了精確制導的巡航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專門沖著巴格達以及周邊的軍事基地和指揮中心去。憑借高科技的武器系統和絕對的空中優勢,很快就把伊拉克的防空能力給削弱了,這讓伊拉克軍隊在剛開始打仗的時候明顯處於下風。

因為空襲一直在進行,美英的地面部隊也開始有所動作了。裝甲車隊跟步兵部隊從科威特往北推進,要去的地方就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由於空中支援壓制得很有效,伊拉克軍隊像坦克和炮兵這類的重型裝備一開始就受到了嚴重打擊,好多伊拉克士兵在打仗的時候要麽投降,要麽就逃離戰場了。

不過,3 月 22 日的時候,因為美軍迅速靠近巴格達,戰場情況有了變化。美軍進了更多城鎮和村莊的地方,伊拉克軍隊就借助熟悉的地形還有城市環境來抵抗了。尤其是在納西裏耶那一帶,伊拉克軍隊靠著城市裏密集的建築和街道打起了遊擊戰。他們在屋頂、窗戶,就連地下室都設了臨時的狙擊點,給美軍的推進帶來了挺大的麻煩。

美軍快速推進的策略在納西裏耶碰到了實打實的難題。伊拉克軍隊在這座城市設下了埋伏,從隱蔽的地方用迫擊炮和輕型武器攻擊美軍。城市裏狹窄的街道和復雜的地形,讓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靈活移動受到了限制,有的部隊甚至在戰鬥裏陷入了困境。

面對這種狀況,美軍改變了戰術,增強了對城市地區的空中支援和炮擊,還派出特種部隊開展地面清理行動。這麽調整戰術是為了打亂伊拉克軍隊的組織架構,讓美軍在城市戰裏少受損失。

雖說伊拉克軍隊的抵抗讓美軍的推進不太順利,可綜合軍力有差距,伊拉克的抵抗力量慢慢就沒了。美軍靠著優勢的武器還有多樣的戰術,一點點克服了阻礙,接著往巴格達進發。

巴格達的淪陷及戰後的狀況

4 月 9 日早上,美英部隊徹底推進到了巴格達,正式進入了伊拉克的首都。這意味著伊拉克政權實際上垮掉了。巴格達街頭亂哄哄的,氣氛特別緊張,市中心的交通都被戰車和裝甲車給占了,有的地方還能時不時聽到槍聲和爆炸聲。

伊拉克政權崩潰的時候,美英聯軍很快就占領了重要的政府建築,像伊拉克國家廣播電視台以及主要的政府辦公室都被占了。伊拉克的軍事和政治指揮中心很快就散了,好多伊拉克士兵和政府官員不是投降就是跑了。

美英部隊的這一快速推進,雖說在軍事方面收獲了顯著成果,可接下來的占領時期卻比預想的復雜得多。在巴格達的街道上,雖然遇到的抵抗變少了,然而維持秩序變成了大難題,因為缺少有效的安全與治理架構,城市的一些區域老是出現搶劫和暴力的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到了接下來的 5 月 1 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在「林肯」號航母上宣稱,說「伊拉克的主要戰鬥結束了」。這一宣告當時好像是說軍事行動成功收尾了,可實際上根本沒料到後面發展的復雜情況。布希總統這次講話是在航母甲板上,後面還有寫著「任務完成」的橫幅。雖說這個場景是為了給美國和其盟友提提氣,但很快就被證實太樂觀了。

伊拉克戰爭在軍事上很快取勝,可沒帶來安穩的和平,倒是引出了好多問題與挑戰。薩達姆政權垮台後,伊拉克那些潛藏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都冒出來了。什葉派、遜尼派以及庫爾德人之間長久以來的緊張態勢更嚴重了,這些群體都想在伊拉克的新政治架構裏謀求更多權力和代表性。

與此同時,恐怖組織跟武裝派系趁著政權出現真空,還有普遍的不滿情緒,在伊拉克活躍起來,對聯軍和新成立的政府展開攻擊。這樣的情況致使安全域勢不斷變差,伊拉克好多地方都出現爆炸和襲擊的事兒,讓大量平民以及安全人員受傷甚至死亡。

另外,美英的占領部隊在重建伊拉克時也遭遇了重大難題。雖說有很多國際援助以及重建規劃,可在實際幹的時候,因為對當地的情況缺乏深入了解,管理也沒效果,好多重建計畫要麽進展遲緩,要麽沒啥成果。

:[1]邵沙平、趙勁松所著的【伊拉克戰爭對國際法治的沖擊和影響】[J],發表於【法學論壇】2003 年第 18 卷第 3 期,頁碼為 5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