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烏沖突落幕!烏克蘭與北約積極布局,誰是最終贏家?

2024-10-20國際

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烏克蘭進入了翻漿期。根據以往經驗,此時雙方沖突的強度往往會減弱,戰線趨於停滯。泥濘的道路使得進攻方行動受限,容易成為對方火力的目標。

與前兩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翻漿期似乎未能阻礙俄軍的進攻步伐,弗勒達等重要城鎮相繼落入俄軍手中。 隨著更多資訊的傳出,許多人註意到烏軍在前線的抵抗意誌似乎減弱。基輔方面似乎對此有所覺察,隨著他們在庫爾斯克的最後戰鬥熱情逐漸消退,澤連斯基政府也開始考慮結束沖突的可能性。

近期,英國媒體報道了烏克蘭政府一場重要會議的內容,稱澤連斯基正在考慮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的占領,並以此作為勸說北約同意烏克蘭加入的條件。如果這一訊息屬實,這將是澤連斯基違背其「祖訓」的決策,因為他此前始終堅持在俄軍全面撤離前不進行談判。

北約正在為沖突後的時代進行準備。根據其披露的一項計劃,北約的武裝部隊將從現有的82個作戰旅增加至131個,增加49個作戰旅,約相當於增員25萬人。地面防空部隊成為主要擴充套件物件,數量將從293支增至1467支,增幅達到6倍。這一舉措顯然是對俄烏戰場上無人機和巡飛彈威脅的回應。然而,北約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作這一目標,仍然是一個待解的問題。

這場已持續近三年的沖突,給俄羅斯、烏克蘭、整個歐洲乃至全球帶來了重大損失。目前來看,烏克蘭顯然並未從中獲益,人員傷亡慘重、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經濟、人口和資源均受到重創,這無疑為戰後重建工作增添了困難。

俄羅斯同樣遭受了重大損失,不僅在人員和裝備上,即使最終贏得沖突,其外交和安全環境也受到嚴重影響。 歐洲方面更是如此,盲目實施制裁導致自身經濟受損,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空心化。以德國等傳統經濟強國為例,其經濟規模再次萎縮,歐盟內部的矛盾和分裂問題愈發突出。

美國也難以成為贏家。盡管在沖突初期,美國借助對俄羅斯的威脅論以及對烏克蘭的援助,強化了與歐洲的安全合作,但隨著沖突的發展逐漸超出美國的掌控,且俄羅斯並未如預期崩潰,美國的影響力開始減弱,同時美歐之間的矛盾也在加劇。美國雖然鼓勵烏克蘭繼續抗爭,卻未能確保其勝利,華盛頓的安全承諾反而引發了外界的更多質疑。

那麽,問題是:誰才是俄烏沖突中的最大贏家?許多人可能會將視線投向那個東方大國,印度或許會自信地聲稱:「正是我們。」如果莫迪真心想承認這一點,那就讓他去吧。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越突出的人越容易受到攻擊。真正的贏家應當是那些低調行事、默默獲利的人。更何況,我們也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壓力,畢竟「紅眼病」是人類常見的心理現象。

然而,對我們而言,俄烏沖突帶來的最大收益並非是一個擁有2億人口的市場,而是這場沖突與當前中東局勢的結合,使得西方所宣揚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成為了一個笑柄。這一局勢使我們成為更多國家追求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和尋求安全感的重要依靠。#智啟新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