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上任三年,就被當街「爆頭」,甘迺迪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2024-07-06國際

1963年11月22日12時30分,甘迺迪正乘坐著他的專屬座駕——敞篷林肯·大陸SS-100-X,巡遊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埃爾姆街道,周邊擠滿了前來歡迎的熱情民眾。

甘迺迪則帶著他那標誌性的笑容,朝民眾微笑揮手致意,以展示自己親民的一面。

忽然,一聲尖銳的槍聲,劃破了這和諧的氛圍。

這一槍,打中了甘迺迪的喉嚨,他捂住傷口痛苦地倒下。

很快第二槍緊接而來,精準擊中了甘迺迪的後腦勺,頭骨瞬間被擊破,流出血液和腦漿。一旁的傑奎琳大驚失色,她爬上汽車後蓋撿起了那塊被打飛的頭蓋骨。

與此同時,坐在前排的德州州長康納利也同樣遭到槍擊,血流不止。

司機迅速反應過來,一腳油門駛離廣場,直奔最近的帕克蘭紀念醫院。

但這兩槍都是致命傷,再好的醫生也無力回天。

下午一點,醫院宣布甘迺迪死亡。

這一事件也震驚全美。

約翰·甘迺迪,不僅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統,更是長期以來深受美國民眾喜愛的總統之一,他有著英俊的外表,除了川普之外,美國人公認他是最帥的美國總統。

在1999年的民意調查中,甘迺迪也被投票選舉為第三偉大的總統,位居林肯之後,與美太祖華盛頓並列;2000年時他更是高居榜首,其後才輪到是林肯,羅斯福和雷根等大咖。

當然,甘迺迪只在位不到1000天,在推動歷史行程上的意義上,肯定不能跟總統山上那幾位相比,可以說,他突然的死亡,反而把他擡到了一個不屬於他的高度。

那麽,是誰對這位民意頗高的總統這麽深仇大恨呢?

甘迺迪之死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蹊蹺?

疑點重重的調查一

經常狙人的肯定都知道,街道拐角處是城市狙殺的絕佳位置,甘迺迪的遇刺點就在休斯頓大街和艾爾姆大街的拐角處,車輛一旦拐彎就要減速,狙擊手也更容易瞄準。

兇手正是在德州教科書倉庫大樓六樓的一個視窗,進行射擊的。

這裏視線開闊,窗檐離地不到一尺,剛好能清楚看到兩個街道。

事故發生後,警方對街道進行了封鎖,該大樓是重中之重,很快就搜出了一支義大利產的「卡爾卡農 M91/38 」型手動步槍、以及幾個彈殼。

緊接著,一名鬼鬼祟祟的年輕人,出現在了巡警提·皮特的眼簾中,皮特走上前去,想盤查一番,結果這位年輕人反應過激,直接掏出槍將巡警打傷,隨後躲進一家電影院內。

不到兩小時,該年輕人被逮捕歸案。

他名叫李·哈維·奧斯瓦爾德,之前在海軍陸戰隊服役,是一位神槍手,時年24歲。

美國警方迅速判定,他是甘迺迪遇刺案的唯一兇手。

偵破隊隊長押著兇手連夜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大吹特吹辦案的效率,美國媒體和民眾也紛紛送上了「一流偵探」、「破案能手」等稱號,他戴的白色牛仔帽甚至成為了當時的流行風尚。

可還沒嘚瑟夠48小時,一件更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警局在將奧斯瓦爾德轉移到監獄時,一個叫傑克·魯比的酒館老板竟突然從地下車庫竄出,兩槍把奧斯瓦爾德給崩了,奧斯瓦爾德隨後被送到了和搶救甘迺迪時的同一家醫院。

但沒救回來。

唯一的嫌疑人被滅了口,案情陷入了僵局。

繼任的總統強森,組建了一個由最高法院法官沃倫負責的調查工作委員會,裏面召集的全是大佬,甚至還包含了後來當上總統的福特。

委員會查了10個月,發表了所謂「華倫報告」,大概意思就是奧斯瓦爾德生前曾去過蘇聯,回來後開始對美國體制產生不滿,最終沖動當街槍殺了總統甘迺迪。

整個過程中,沒有發現他受資助、做間諜的證據,他的背後也沒有官員指使。

至於那個槍殺奧斯瓦爾德的酒館老板,則自稱是甘迺迪的「鐵粉」,他跟這個奧斯瓦爾德壓根不認識,也沒見過,他之所以崩了奧斯瓦爾德,全是因為想為甘迺迪總統「報仇」。

也就是說,這兩人精神狀態都不太穩定,他們也都完全因為個人憤懣而激情開槍。

相信任何人看到這份漏洞百出的調查結果,都只有一個想法:

美國在侮辱大家智商。

誰能相信,兩個毫無精神問題的年輕人,憑借一支市場上能買到的郵購步槍,就能輕易殺死一國總統,改變美國歷史。這背後沒人指使,誰信呢?

這個疑惑還沒解決,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更是讓美國人對這場刺殺談之色變,不寒而栗。

疑點重重的調查二

為了核查事發當時的狀況,調查工作委員會找到了178位元目擊者,其中132人說聽到了三聲槍響,17人說兩聲,6人說四聲,7人說兩聲或者三聲,余下的人則稱忘記了。

根據現場痕跡分析,起初認為兇手應該只射出兩枚子彈。

但隨著研究深入,發現現場留下的5片彈片,應該來自3顆子彈甚至更多。

1979年,美國眾議院調查委員會對該案重新調查後,稱,槍聲應該有4聲,3聲來自圖書大樓,另一聲則來自其他地點。

再根據子彈發射間隔來分析,最厲害的狙擊手使用卡爾卡農 M91/38 手動步槍,也得有2.25秒的換彈時間,但是擊中甘迺迪喉嚨和頭部的時間間隔,比這個時間還要短。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當天不止一個狙擊手。

此外,奧斯瓦爾德被殺害前的一段錄像顯示,他大喊著「我沒殺人」、「你們要陷害我」等等,至死他都沒有認罪,警方也沒有他的認罪筆錄。

然後,他就被一個莫名其妙的酒館老板滅了口。

更加詭異的是,在案件發生的三年內,有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死於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為「自然死亡」。

那個想當「英雄」的酒館老板傑克·魯比,在1967年服刑期間因癌癥死了,還不到56歲,他在死之前一直說監獄裏的夥食有毒。

而他死的地方也很有#深度好文計劃#意思——在帕克蘭醫院。

也就是說,奧斯瓦爾德槍殺了甘迺迪,傑克·魯比槍殺了奧斯瓦爾德。

而帕克蘭醫院,則完成了「三殺」。

前後矛盾的現場證明,欲蓋彌彰的政府公告,都讓甘迺迪遇刺案朝著陰謀論的方向發展,美國國會始終沒有出來對民眾的猜想進行辟謠,似乎想掩蓋什麽。

1992年,美國聲稱將在25年內陸續公開調查的機密檔案,並在2017年10月公開最後一批檔,據悉,相關檔和記錄多達500多萬頁,還有照片、錄音和物件等等。

於是,揭開真相的任務就落在了川普的肩膀上。

終於,2017年10月26日,川普聲稱期待已久的甘迺迪遇刺檔案將全部公開。但過了幾天,川普在簽署總統備忘錄時,就改口說因為國家安全等諸多原因,暫不公開更多的檔案。

也就是說,仍有約1.5萬份檔,仍部份或者完全保密。

這些未公開的東西,總統肯定是有許可權看的,但是川普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竟然看完都不敢將其公布,更讓民眾堅信,政府內部絕對有人扮演著不幹凈的角色。

那麽,甘迺迪到底得罪了誰?為何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呢?

甘迺迪的仇人們

盡管甘迺迪在任時極受歡迎,但是他的「仇家」並不少。

首先在對外關系上,美國就有三大仇人——蘇聯、古巴、越南。

先來說古巴。

1961年4月,甘迺迪僅上台第3個月就發動了所謂「豬灣事件」,糾集了一大堆流氓們,妄圖陰謀推翻古巴革命政府。結果,這群烏合之眾在72小時內,就被卡斯楚給暴揍了。

事後,甘迺迪不得不公開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犯下了大錯,還被迫向古巴支付戰爭賠款。這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支付戰爭賠款,甘迺迪一下子全世界媒體嘲諷的物件。

對於古巴來說,此戰雖勝,但卻加重了他們的安全危機。

隨後古巴全面倒向蘇聯,並同意了赫魯雪夫在古巴境內部署飛彈的計劃。

很快古巴飛彈危機爆發,1962年10月16日至28日,堪稱二戰以後最危險的13天,全人類都站在了美蘇的談判桌上,來到生死存亡最驚險的一刻。

再來看越南跟美國什麽仇什麽怨。

越南對美國的仇恨相當直觀,正是在甘迺迪就任總統後,美國的特種部隊開始進入越南,發動了由美國軍事顧問指揮的特種作戰,二戰之後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戰爭由此開始。

可以說,上世紀美國最頭疼的三個對手蘇聯、古巴、越南,都是在甘迺迪任期上,危機達到了一個新高潮,看起來他們都有足夠的理由想將其除掉.

但是,對於他們三國的對外政策而言,他們反對的是美國的冷戰遏制政策、以及美國的國家制度,而不是甘迺迪本人。這就如越南人民報所說:「甘迺迪死了,美國的帝國主義政策仍然不會改變,無論是誰當總統,美國都是越南的敵人。」

更何況,調查委員會在公布奧斯瓦爾德的刺殺動機時,明明可以找機會誇大一些事實,甩鍋給這三國,但他們都沒有,可見在調查中的確沒有找到太多把柄。

那麽,難道幕後真兇是在美國內部?

從甘迺迪上台開始,他就以一種銳意進取的姿態推進改革,提出了所謂「新邊疆政策」,向貧困和種族歧視開戰。尤其在廢除種族隔離問題上,引起的社會波動最大。

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擋校門」事件。

1963年這天,阿拉巴馬州的州長喬治·華勒斯堵在學校門口,阻止兩名黑人學生入學報道。而作為回應,甘迺迪直接動員了國民警衛隊護送這倆黑人學生,州長被迫屈服。

此事只是當時美國民情的一個縮影,作為破冰者,許多種族主義者都對甘迺迪相當反感,而上一個挑戰種族歧視的是林肯,他和甘迺迪是同樣的死法。

也有人認為,FBI局長艾德加·胡佛有很大的嫌疑。作為首任,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FBI局長,他的權勢很大,常常用非法手段收集證據,手頭也有不少政治人物的秘密資料。

他經常用自己寫的「【百官行述】」,去騷擾各種高層政客,並進而影響決策者。

據說就有甘迺迪之前與德國女間諜來往的黑料。

因此,甘迺迪一直想拿到FBI手頭的資料,並削弱胡佛的勢力,對FBI職能進行約束。在甘迺迪死後,FBI的低能表現來看,不排除艾德加·胡佛參與了甘迺迪被刺案的可能。

相比於胡佛,被懷疑最多,也是被討論最多的幕後真兇,則是總統繼任者——林登·詹森。

畢竟,最大受益者就是最大嫌疑人。

甘迺迪還遇刺不到3個小時,他就表示已經做好了一切繼任的準備,連儀式感都不要了,在飛機上就要「登基」,立刻、馬上。

甘迺迪夫人甚至還來不及換下沾染甘迺迪血跡的衣服,就要參加新總統的聖經宣誓。

誰也不知道強森在著什麽急。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甘迺迪遇刺當天路線其實是出現過變更的,多加了這條拐彎的路,而林登·詹森授權了這條路的變更。

從強森上台的表現來看,他與甘迺迪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加大了美國在越南的投入,由特種戰爭轉向全面戰爭,這也就使得許多軍工復合體能獲得更多的獲益。

強森一直和軍火商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如果大軍火商想推強森盡快上台,並和強森合謀刺殺總統,也不無道理。

當然以上這些都屬於猜測,連川普都不敢將甘迺迪遇刺真相和盤托出,那真相或許永遠都沒有見光的那一天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還得感謝「美樂宗」甘迺迪,這個愛笑的大男孩,他曾經揚言:「只要我活著,中國就不可能造出原子彈。」

可就在他死後一年後,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甘迺迪用自己的生命「以身入局」,最後「幫」了我們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