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尋求加入歐盟與北約的敏感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外交風波再次將全球的目光聚焦於這片飽受戰火洗禮的土地。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3日援引彭博新聞社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在基輔的會談中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不僅暴露了兩國間深藏的歷史裂痕,更對烏克蘭的入歐之路投下了重重陰影。
烏波會談:從希望到失望
原本,此次會談被視為兩國修復關系、共同推進烏克蘭入歐行程的重要契機。波蘭總理圖斯克上任之初,便承諾要改善因前任政府而惡化的雙邊關系,烏克蘭方面更是對圖斯克寄予厚望,期待他能成為推動烏克蘭融入歐洲的得力盟友。然而,事與願違,會談中的摩擦不僅讓這一願景破滅,更讓兩國關系再次陷入緊張。
歷史舊賬:沃倫屠殺事件成絆腳石
報道指出,此次摩擦的根源在於歷史遺留問題——1943年的沃倫屠殺事件。這一事件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納粹德國占領下的波蘭東部地區對波蘭人進行的大規模屠殺,導致約10萬人喪生。這一歷史仇怨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橫亙在烏波兩國之間,成為烏克蘭入歐道路上的巨大障礙。
波蘭方面堅持認為,烏克蘭必須正視並妥善解決這一歷史問題,否則無法成為歐洲大家庭的一員。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甚至將遷回二戰期間埋葬在烏克蘭的波蘭族群遺體作為烏克蘭「入盟」的條件之一,這無疑是對烏克蘭的一次重大考驗。
國際態度:西方支持減弱,歷史與現實交織
在烏克蘭爭取國際支持的關鍵時期,西方國家的態度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西方社會普遍出現了「戰爭疲勞」情緒,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有所減弱。柏林卡內基歐洲中心研究員朱迪·登普西指出,烏克蘭的處境之所以復雜,不僅僅因為戰爭本身,更在於那些尚未算清的歷史舊賬。
盡管如此,波蘭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對烏克蘭軍事支持、加大對俄制裁的同時,也表現出對烏克蘭難民的慷慨接納,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烏克蘭的燃眉之急。但歷史問題的懸而未決,仍然讓烏克蘭的入歐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