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劃界時,巴基史坦曾主動歸還中國喀喇昆侖走廊,面積高達5310 平方公裏,這也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收回的最大領土,但喀喇昆侖走廊的回歸卻引起了印度的高度關註,並認為該地區屬於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一部份,那麽,喀喇昆侖走廊究竟有何戰略價值?巴基史坦又為何選擇主動歸還這部份領土?
喀喇昆侖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
喀喇昆侖走廊位於喀喇昆侖山脈北側,主體是一條大峽谷,也就是沙克思幹谷地,呈東南至西北走向,西北側連線中國新疆,東南側則延伸至西藏,西側則緊鄰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長約800公裏,東西寬240公裏,整個走廊面積5800平方公裏。喀喇昆侖走廊屬於高寒地區,喬戈裏峰、瑪夏布洛姆峰、布洛阿特峰等世界主要山峰都集中在這一地區,平均海拔超5500公尺,海拔在8000公尺以上的山峰多達4座,因此這裏地勢復雜,空氣稀薄,冰川廣布,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不過,喀喇昆侖走廊戰略價值巨大。位於該地區的喀喇昆侖山口,海拔高達5575公尺,連線拉達克與中國塔裏木盆地,自古便是中國與南亞進行貿易、文化交流的最便捷通道之一,位於中巴邊界線上的明鐵蓋山口,則是該地區一處著名嶺道,歷史上曾是中國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同時喀喇昆侖走廊向東與中國阿克賽欽緊密相連,阿克賽欽地處中國新疆與西藏的交匯地帶,位於被印度霸占的拉達克地區邊界的東方,總面積4.2685萬平方公裏,該地區主要是一個介於昆侖山與喀喇昆侖山之間的盆地,平均海拔超4000公尺,地勢相對比較平坦,非常適合重型火炮和現代機械化等機動部隊在此排兵布陣進行邊防駐紮,同時,還為部署中遠端飛彈提供了天然防禦條件。且這裏有山口可直接通往拉達克,並對克什米爾地區形成掎角之勢,從而在地理上對周圍形成壓制。
另外,阿克賽欽還是中國連線新疆與西藏最便捷的通道,位於該地區的新藏公路更是兩地之間最重要的交通路線之一,喀喇昆侖走廊則相當於阿克賽欽外沿的一道堅固防禦屏障,有利於進一步延伸該地區的戰略縱深,協同阿克塞欽共同守衛中國西部邊疆。
喀喇昆侖走廊南側則緊鄰錫亞琴冰川,錫亞琴冰川介於巴控克什米爾、印控克什米爾和中國新疆之間,是印度次大陸北部與中國的分水嶺,面積約3000多平方公裏,屬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地理中樞,也是印巴領土爭端的分界點。且這裡海拔高達3800公尺至5000多米,是克什米爾的一處制高點,占領這一要地便可對整個克什米爾形成居高臨下態勢,因此,錫亞琴冰川就如同打在中巴之間的楔子,對於印度來說,借助這裏的有利地勢,便可切斷中巴之間的戰略通道,同時還可作為向東進入新疆和西藏彈板。
喀喇昆侖走廊自古便是中國固有領土,但19世紀中期,隨著清朝的衰敗,英國殖民者趁機不斷侵占清朝領土,並私自勘界,非法劃下麥克馬洪線、強森線等偽界線,將原本屬於中國的大片領土劃入英屬印度,喀喇昆侖走廊也是在這一時期被英國殖民者劃入查謨-克什米爾版圖之內。1947年印巴分之後,克什米爾成為印巴兩國最大的領土爭端,雙方聲稱對整個克什米爾擁有主權,1947年兩國為此發生沖突,1949年印巴劃下停火線後,巴基史坦控制克什米爾五分之二,剩余則屬於印度控制區,而喀喇昆侖走廊則劃入了巴控克什米爾。
但印度仍認為該地區應屬於查謨和克什米爾的一部份,對於印度來說,這一走廊可作為在克什米爾地區鞏固地位和戰略存在的關鍵,該地區的戰略價值對印度在南亞的地緣格局能夠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結束後,巴基史坦開始與中國加快邊界談判,1963年中巴正式簽署邊界協定,雙方一致決定,按照喀喇昆侖山分水嶺進行劃界,巴基史坦同意將喀喇昆侖走廊 5310 平方公裏歸還中國,中國則同意將坎巨提1940 平方公裏土地劃入巴控克什米爾,自此,中巴長達599公裏的邊界線正式劃定。
巴基史坦為何主動歸還中國喀喇昆侖走廊
巴基史坦歸還中國喀喇昆侖走廊,成功為兩國建立深厚友誼,展開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礎。中巴在解決邊界問題後,為加強兩國有效聯系,中巴簽署協定,以兩國邊界上海拔4700公尺的紅其拉甫山口為支點,開始向各自方向建設喀喇昆侖公路。
這條公路全長1224公裏,北起中國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以及喜馬拉雅山脈西側等復雜地區,向南抵達巴基史坦北部重要城鎮塔科特,其中位於中國境內長415公裏,巴基史坦境內長809公裏,中巴雙方付出十幾年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難,喀喇昆侖公路終於在1979年建成通車。建成後不僅加強了中巴之間的經濟合作,同時也為巴基史坦以及中國在各自邊境地區的軍事戰略行動提供了便捷通道。
在喀喇昆侖公路的基礎上,中國再度與巴基史坦深入合作建設中巴經濟走廊,該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向南直至巴基史坦的瓜達爾港,瓜達爾港面向阿拉伯海,毗鄰阿曼灣,扼守波斯灣進出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關鍵,以該港口為支點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全長3000公裏,向北可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則可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的旗艦計畫,走廊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四部份,2013年該走廊啟動建設以來,極大改善了巴基史坦的基礎建設和民生風貌,推動巴基史坦經濟迅速增長。
截止到2022年底,中巴經濟走廊已為巴基史坦創造了23.6萬個就業崗位,巴基史坦國內長期以來的就業壓力得以緩解。同時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動了巴基史坦與中國在能源、貿易等方面的深入合作。2015年,中巴建立全天候戰略夥伴關系,更是為兩國的緊密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多年來,中巴不斷深化貿易合作,中國也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巴基史坦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投資來源國,巴基史坦經濟和產業發展得到顯著提升。
不僅如此,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還強化了巴基史坦與中亞、西亞等地區的聯系,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更有利於巴基史坦提升地區影響力。在中巴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仍在不斷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