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曾經在國際上唯一為中國發聲的國家,為何如今與中國斷交?

2024-04-13國際

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曾經也有過一段比較低落的時期,當時我們作為剛剛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沒有得到世界的認同。

願意同中國建交的國家並不多,但是有一個國家在中國宣布成立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就向中國遞來了橄欖枝,認同新中國這個政府,並且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在我們非常困難的那些年裏,這個國家都一度在國際上為我們發聲。

當年由於各方勢力的阻撓,中國的聯合國席位遲遲得不到恢復。

也正是這個占地面積只有2.8萬平方公裏的小國家,聯合第三世界的其他國家發出了提案,讓中國成功地恢復了聯合國的席位。

這個國家就是艾爾巴尼亞。

或許有很多人會好奇,當年與中國關系如此親密的國家,但是現在卻不怎麽在新聞裏聽到?

很長一段時間裏,如果在世界上提起和中國關系好的國家,絕大多數人都會提到巴基史坦和俄羅斯,而艾爾巴尼亞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非常陌生。

然而,當年的新中國與艾爾巴尼亞可以說是親密無間。

當時我們自己條件都非常困難,舉辦國宴招待外國使者的時候,桌上的菜都是清湯寡水的,但是我們卻無償地援助艾爾巴尼亞,給他們送去糧食和技術援助人員,因為中國是一個知道感激的國家。

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了1978年,1978年也是中國決心改革開放的那一年,鄧小平同誌下達指令表示:我們要停止援助艾爾巴尼亞,並且所有的專家全部回歸中國。

這一幕是不是聽上去有點耳熟?

是的,就像當年蘇聯決定撤走對中國的所有援助,並且撤回所有的專家一樣,中國也停止了對艾爾巴尼亞的所有援助以及技術支援。

如此親密的關系,為什麽會走到這一步呢?到底發生了什麽呢?

艾爾巴尼亞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政權更叠比較混亂的國家,由於占地面積比較小,主要的產出是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所獲得的經濟產出大概能夠占到整個國家經濟比重的75%以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美蘇冷戰時期,艾爾巴尼亞的礦產資源一直被歐洲各個國家虎視眈眈。

他們非常擔心自己重回歷史上那種令人不如意的狀態,於是主動向蘇聯示好,投靠了蘇聯。

當年的蘇聯還處在史達林執政時期,還在壯大自己的華約隊伍,彼時的蘇聯給艾爾巴尼亞提供技術援助提供貸款,也提供糧食。

但是艾爾巴尼亞這個國家人口太少了,市場的內需也太小,基本就是依附在蘇聯身上的吸血鬼罷了。

所以隨著美蘇冷戰的越來越嚴峻,再加上蘇聯政府的更叠,赫魯雪夫的執政理念與史達林完全不同,於是便停止了對艾爾巴尼亞的援助。

也是在同一時間,赫魯雪夫也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

但是這兩個行為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停止對中國的援助,主要是中國在外交政策領域與蘇聯的分歧。

蘇聯並不希望中國與世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但是對於中國來講,和世界建立外交關系是必要的,中國並不是蘇聯的附屬。

但是赫魯雪夫停止對艾爾巴尼亞的援助,主要原因是覺得艾爾巴尼亞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赫魯雪夫也沒有說錯,艾爾巴尼亞在蘇聯停止援助的第一時間並沒有想著自我發展,而是把目光轉向了中國。

當時在冷戰時期,蘇聯停止對中國的援助,撤走所有的專家,中國一度被逼上了絕境,當時中國幾乎與西方所有國家交惡,我們是靠著自己才拼出來的這條血路。

那麽中國為什麽同意給艾爾巴尼亞支援呢?

理由其實只有一個。

中國在當時的情況下同時被蘇聯和美國針對,迫切地需要一個能夠在國際上為自己發聲的國家。

而艾爾巴尼亞當時是唯一一個在國際社會上願意為中國發聲,並且多次為中國發聲的國家。

從各種國際事務到國際輿論,在被蘇聯和美國兩個大國夾擊的情況下,我們透過艾爾巴尼亞找到了第三世界的突破口,最終和第三世界的很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也成了中國能夠重回聯合國的基礎。

這一點,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

而艾爾巴尼亞的要求也很簡單,我替你做國際上的傳聲筒,但是你要養著我。

中國當時的經濟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也正是出於這一點考量,中國同意對艾爾巴尼亞進行支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都是無償地對艾爾巴尼亞進行支援。

但是彼時的中國和蘇聯是有區別的,中國根本不能和鼎盛時期的蘇聯相比較,對於艾爾巴尼亞來說,中國給他的援助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及蘇聯當時對他的援助。

於是艾爾巴尼亞開始後悔了,他們覺得這個傳聲筒當得並不劃算。

但是中國這裏已經傍上了,他要是直接把中國這個金主踢了也不現實。

於是艾爾巴尼亞開始貪得無厭地向中國索取,每一次都是想著能敲一筆就敲一筆,雖然公開外交檔上說的都是貸款,但是卻一分也沒有還過。

當時中國的經濟情況非常糟糕,根本就經不起艾爾巴尼亞這樣一次一次無底線的貸款。於是中國開始向其索要歸還貸款。

沒想到,這直接成為兩國關系破裂的導火索。

艾爾巴尼亞從頭到尾都壓根沒想著要還,他覺得中國支援給他的就是支援。

艾爾巴尼亞還表示:蘇聯也向自己提供過支援,但是蘇聯也沒有要回去,並且還明確說自己沒錢還不上貸款。

果然欠錢的才是大爺。

中國不僅一分錢也沒有要到,反倒在國際上落了個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名聲。

艾爾巴尼亞得知中國需要他償還貸款之後,態度一改從前,幾乎是在所有的公開場合上盡可能地汙蔑中國。

這一行為也被世界其他國家看在眼裏,他們同情中國的情況,並且中國努力發展自身,已經獲得了世界很多國家的認可,艾爾巴尼亞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一個願意為中國發聲的國家了。

艾爾巴尼亞國內的經濟情況中國也是非常清楚的,貸款其實也已經要不回來了,這個背信棄義的行為徹底惹惱了中國。

於是在鄧小平同誌的批復下,中國撤回了對艾爾巴尼亞的所有援助。

兩個國家的關系一度降到冰點,一直等到1985年,艾爾巴尼亞政權再次更叠,中國才與其重新恢復了貿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