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金熊之變:令人吃驚的獲獎名單

2024-03-03電影

◎劉敏

2月24日晚,第74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公布了各項大獎歸屬,交出一份令人吃驚的獎項名單。無論是金熊大獎還是各個銀熊獎項的分配,都出乎許多影評人的意料。法國/塞內加爾導演瑪緹·迪歐普的紀錄片【達荷美】斬獲金熊大獎;洪尚秀憑借極簡作品【旅行者的需求】,繼2022年【小說家的電影】後,再次拿下僅次於金熊獎的評審團大獎——這也是導演2017年以來獲得的第五座銀熊獎杯;來自多明尼加的導演內爾松·阿裏亞斯的實驗作品【佩佩】奪得最佳導演獎;德國本土的【死亡樂章】則獲得最佳編劇;法國導演布魯諾·杜蒙,以其嘲諷又瘋狂的諾曼第版星戰片【帝國】,獲得評審團獎榮譽;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獎則分別頒給了影片【與眾不同的男人】中的塞巴斯蒂安·史坦和【像這樣的小事】中的艾米麗·沃森。這份獎單,更像是評委們的一種姿態和宣言:鼓勵那些超越傳統電影敘事的激進創新探索,又或者是那些充滿使命感的熱點議題。

父母來自肯亞、出生於墨西哥的女演員露皮塔·尼永奧,今年受邀擔任評審團主席,成為三大影展的首位黑人女主席。【達荷美】和【以愛之茗】,兩部非洲背景影片同時入圍主競賽,也是前所未有——它們和評審團主席的非洲身份遙相呼應。此外,香港導演許鞍華也受邀成為今年主競賽單元的七評委之一。

早在電影節公布選片之初,片單不被看好的聲音就時有冒出:不為大眾熟悉的導演的實驗電影,在今年主競賽和奇遇單元中的比例明顯增大,似乎坐實了近年來業界對柏林電影節的一種指責——柏林電影節缺乏吸引知名大導,尤其是好萊塢熱門電影和明星參與的能力。不過,今年電影節前半程的放映中,不同型別、國別影片呈現的品質和豐富性,仍然讓人眼前一亮。可惜後半程的幾部作品表現平平,讓最初的觀影激情慢慢消退。

此外,在傳統作者、實驗作品之外,【另一種結局】【與眾不同的男人】等科幻、驚悚型別作品的入圍,則展示了柏林為適應觀眾需求和時代演變,融入高品質型別電影的意願。可惜最後的結果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對政治的關註超越了藝術

從誕生起一直標榜政治性的柏林電影節,在當下風雲動蕩、戰爭和糾紛不斷的世界格局以及自身面臨的種種困境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強化。巴以沖突、俄烏戰爭、女性和種族話題……電影聚焦時事政治熱點,以此將人們緊緊連線到一起。

電影節紅毯上,電影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著立場。頒獎典禮上,「停止戰爭」的呼聲,一次次從獲獎者口中喊出。並且,這一切都沒有隨著電影節的結束而結束。2月25日,黑客攻擊了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官方社群網站,並釋出了帶有官方標識的反猶視訊和文字,但很快被刪除了。各種帶有政治立場的獲獎感言,隨即也引來德國媒體以及包括柏林市長在內的眾多政客的公開譴責。面對這些意外,柏林電影節方面不得不發表官方通告,表示已經報警並在等待黑客事件的調查結果,而頒獎典禮上的發言事件,也並不代表官方立場。

事情演變至此,作為國際電影節,各方對政治的關註,已經遠遠超越了對電影藝術本身的考量和辯論。長遠看,這是否有益於電影節的健康發展?今年大獎名單中的影片,又有多少可以長留影史並被觀眾看到、記住?見證當下和經受時間考驗的作品之間,哪一個對電影節來說更重要?

柏林電影節正在經歷動蕩和過渡,第74屆是瑪麗埃特·裏森貝克和卡洛·夏特萊恩聯合執掌的最後一年。如今影展落幕,4月1日開始,曾經負責倫敦電影節的泰瑞西婭·塔特爾將接棒,開始新的柏林電影節組織和選片工作。迎接她的,將是經濟危機和政治環境復雜的雙重考驗,以及柏林電影節路在何方的思考。

紀錄片異軍突起

讓我們回歸到電影本身。2023年,法國紀錄片【堅毅之旅】爆冷獲得金熊獎。2024年歷史再次重演,一部法國、貝南合拍紀錄片【達荷美】再次出人意料地斬獲柏林金熊獎。2021年,法國政府簽署協定,決定歸還26件在殖民時期從西非貝南掠奪的雕塑藝術品。【達荷美】就用鏡頭記錄了這些藝術品遠涉重洋,從一家博物館遷移到另一家博物館的歷程,並在這些非洲藝術品物歸原主後,挖掘到更多資訊,用一場大學校園內的激烈辯論,讓事件更深遠廣泛的意義被大家討論。記錄、虛構交織,導演借雕像作品之口,以第一人稱訴說了這些藝術品的回家心路,巧妙地繞開了傳統紀錄片的新聞套路——這是作品的獨到之處,也有效拉近了事件與觀眾的情感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被忽略和輕視的紀錄片,近年來頻頻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有所斬獲,比如,2022年威尼斯金獅獎就頒給了紀錄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今年的柏林電影節,紀錄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得天時地利人和。除主競賽單元外,在奇遇單元獲得最佳影片的是紀錄片【直接行動】。影片用216分鐘的片長、無比耐心的凝視,沈浸式記錄了一個法國激進環保社團的成員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組織的示威遊行活動。此外,柏林電影節的各大平行單元中,紀錄片也因為緊貼現實、聚焦當下而占有一席之地並引發關註。

華語新力量露鋒芒

第74屆柏林電影節上,雖然華語電影讓人遺憾地缺席了主競賽單元,但在其余各大單元都有不錯的參與和獲獎。

在奇遇單元,年輕導演邱陽的首部長片作品【空房間裏的女人】,贏得評審團特別獎。影片在導演的家鄉常州拍攝,用方言講述了一名中年婦女,在家庭即將分崩離析之時的意外遭遇。擅長夜景拍攝的導演,用風格化的4比3片幅和構思精巧的鏡頭語言,帶我們一起感受了一名壓抑、迷失的城市中產婦女的日常。

青年導演張文倩的【熱天午後】,獲得短片競賽單元評審團獎。她將時光拉回到上世紀90年代,炎熱的夏日、狹窄的空間,老人一邊做飯一邊帶著孩子,廚房大火燃起又被撲滅,小孩吵鬧哭聲不斷;一大家人終於圍坐桌前吃午餐並閑聊著;喧鬧後的午睡,短暫的沈寂和再一次的蘇醒……這樣一幅中國百姓日常的寫真圖,欲望、焦慮和疲憊,充滿溫情和煙火味。導演透過一個六歲女孩的視野,用細節和有想法的鏡頭,打動了評委。

年輕導演瞿尤嘉執導的【開始的槍】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影片聚焦即將高考的中學生,緊張又充滿壓力的備考,青春期的困惑與迷茫,無奈、沖動、尋找……從一聲槍響帶來的意外經歷一直延伸到一場相遇,和彼此都要學會的理解和成長。雖然東西差異、國別不同,但關於青春和校園的題材還是喚起了共通的情感,影片最終獲得新生代少年單元水晶熊最佳長片特別表揚。此外,在新生代兒童單元,藍燦昭執導的短片【夏日句點】獲得了國際評審團最佳短片。影片講述一個鄉村男孩,在暑假結束之際,用攢了很久的積蓄,想去潮州城裏做夢寐以求的發型,卻迎來了出乎意料的現實結果。藍燦昭1994年12月出生於潮州,2023年在第76屆坎城電影節上,他制片、編劇、剪輯的短片【夏至前天】還曾入圍電影基石單元。

入圍新生代單元的還有年輕導演劉耀楠。其處女作【小半截】以昆明城中村為背景,展示了中學生李星的成長經歷和那些獨屬於青春的痛楚、仿徨、自卑與夢想。先在北師大學習電影,後到法國攻讀藝術碩士的劉耀楠,在影片中融入了簡潔有效的動畫,情感真摯細膩,寫實中加入夢境讓影片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香港青年導演楊曜愷的【從今以後】則獲得了泰迪熊獎的最佳影片。

而由青年導演林見捷執導,祖峰、郭柯宇、孫浠倫和林沐然主演的【家庭簡史】,在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放映。雖然最終與獎項無緣,卻場場爆滿,現場觀眾互動頻繁,笑聲不斷,收獲了很好的觀眾緣。早在一月份,影片還入圍了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成為第一部同時入圍兩大電影節的中國青年導演作品。影片在柏林受到很多國際買家的青睞,國際銷售勢頭良好,這也是華語影片在獎項之外的另一收獲。

柏林電影節上,入圍的年輕華語導演還遠不止上文提到的這些。這些年輕的華語電影人以捉襟見肘的預算,有限的拍攝條件,用自己的成長經歷或思考,拍出了關於青春和成長的優質作品。作品表達既成熟又很有想法。他們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的可能性。這或許是今年柏林電影節之於中國電影的最大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