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全片無刪減引發爭議,敢說真話的香港電影給我們潑了盆冷水

2024-04-15電影

前天,有這樣一部香港高分電影上映了,震撼了整個院線。以它的結局和尺度,能毫無刪減地上映,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再一次讓人感嘆香港電影太敢拍了!

這部影片就是由簡君晉執導,爾冬升監制,姜大衛、余香凝、林保怡領銜主演的電影【白日之下】。

因為社會結構失衡,資源分配不均,殘疾人進入香港公立殘疾院舍需要排隊至少15年。因此,政府特批了許多私營院舍。但是因為監管不當,私營院舍良莠不齊,亂象叢生,無路可走的殘疾人只能屈尊向床位妥協。

【白日之下】取材自曾經轟動香港的殘疾院舍系列惡性事件,包括2015年,劍橋護老院的老人被脫光後露天沖洗;2016年,康橋之家院長猥褻女性殘障人士;14歲自閉癥男孩跳樓;某殘疾院舍的六位殘疾人在大半年間離奇逝世等等。

新聞記者淩曉琪(余香凝 飾)收到了一宗有關殘疾院舍「彩橋之家」虐待院友的匿名線索,為了調查真相,她偽裝成癡呆老人通伯(姜大衛 飾)的孫女潛入院舍。

然而,報道轟動一時,「彩橋之家」的院長卻因為受害人的心智不健全,無法出庭作證,而毫發無失真,甚至揚言要追究「無良」媒體的責任。

後來,「彩橋之家」被取締,曉琪卻遭到了院友們的指責與謾罵,成了讓他們失去避風港的「罪人」,引咎辭職。

影評

影片所聚焦的問題非常多,但是並不顯得倉促混亂,不會讓人覺得什麽都想說又什麽都沒說清楚,每個議題都能以冷峻又精煉的方式有條不紊地點出,如此成熟,完成度極高的作品很難想象是一部處女作。

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在內地和中國香港都是熱門。在看【不止不休】【第二十條】等影片時,無論中間的情節有多麽讓人憤懣與絕望,結尾一定會讓人長出一口氣,身心愉悅地走出影院。

但是在看完不少中國香港的電影後,往往只能帶著無奈與壓抑結束觀影,久久不能釋懷。它極少選擇已經得到圓滿解決或者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的事件作為素材,帶給觀眾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滿足觀眾對於真善美的渴求,而是關註那些仍然深陷泥沼的人,仍然嚴峻的社會問題,仍然混沌暗淡的明天。

回到【白日之下】,它首先聚焦的就是香港的殘疾院舍亂象。殘疾院舍的亂象並非一個「疏於監管」,一個「供過於求」所能簡單總結的。

透過曉琪的一步步深挖,我們可以發現究其根本,是在「叢林法則」的底層邏輯作用下,政府與群眾的合意。

殘疾人與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需要大量的時間陪伴與照料,於家人和社會而言都是一種負擔。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不得不設立殘疾院舍,實則無心也無力管理;大量家屬在道德的約束下不得不將他們送往殘疾院舍,用物質的付出自我欺瞞,掩蓋內心的釋放與紓解。

說得直白一些,殘疾人和老年人看似得到了無數的掛念與關懷,實則早已被世界遺棄了。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無人關心的一隅,他們所追求的只能是最初級的生理需求,甚至連安全需求都無關緊要。

曉琪之所以做了大眾眼中挽救受害者的正義之事卻反遭受害者的唾罵,是因為她還是沒能觸及問題的根源,只是站在自己作為一個體面的高知分子的角度,站在享受著社會紅利的主流受眾的角度,去盡力滿足他們眼中格外重要的尊重需求等一系列精神需求,卻不曾想這也是一種自道德制高點帶來的的傷害。

這就牽扯到了影片的另一個重要議題,關於新聞工作者的困境。在當今社會,新聞工作者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矛盾重重。

在這個「娛樂至死」,「眼球經濟」當道的時代,新聞要同時兼顧流量與社會責任,要在復雜的輿論環境中恪守客觀性,準確性,時效性,身為輿論中強勢的一方,要在「弱傳播」的邏輯下維護自身的公信力和權威,要在瞬時化的資訊更叠之中聚焦嚴肅和深度議題,是非常困難的。

也正因如此,依舊勤勤懇懇,秉持初心,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新聞工作者更加讓人敬佩與感動。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在互聯網時代觸及真實,才有機會團結一心,推動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變革。

但是,電影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一篇轟動一時的報道也不過是蚍蜉撼樹,世界腐朽的根基仍然未被撼動,人性中的愚昧和虛偽仍然肆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童話被狠狠擊碎。

不過正如導演所說,無論是電影還是新聞,未必可以解決問題,卻至少可以向世界提出問題。每一束目光都會照亮一寸天地,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點亮世界上所有晦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