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被稱為「老三戰」,三者有何區別

2024-04-17電影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視機還未普及,電影也不像現在這麽琳瑯滿目,由於缺少新片,影院總是反復播放【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等幾部老電影。但也正因為如此,這幾部電影在全國普及率很高,到處都能聽到有人說 「 高,實在是高」「不是我們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不見鬼子不掛弦 」等經典台詞。久而久之,在中國電影史上就出現了一個特有名詞:「老三戰」,就專指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

第一部是上映於1952年【南征北戰】, 也是中國首部軍事故事片,真實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的場景。 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軍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也奉命撤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

反動派軍隊以為解放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 30萬人馬,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 阻擊敵人,戰鬥持續了6晝夜,又轉移到鳳凰山圍殲了敵軍李軍長所屬7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援的敵張軍長的部隊,完成阻擊任務後又奉命抄小路追殲這股敵人,最終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地雷戰】取材於山東膠東抗日根據地。 1938年春季,膠東黨組織在掖縣、蓬萊、黃縣等地發動群眾,建立了4000余人的革命武裝和抗日民主政府。為了對付根據地的抗日武裝力量,日軍以青島為基地,不斷出兵進行掃蕩,並實行滅絕人寰的「三光」政策。不甘為亡國奴的抗日軍民面對強敵,沒有放棄抵抗,反而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戰法,化劣勢為優勢,與敵人周旋。

地雷就是活躍於膠東、江淮一帶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根據地民兵們最喜歡使用的武器之一。影片主人公趙虎,其原型為抗日英雄於化虎,他當時在家鄉率領民兵們自制地雷,先後研發出踏雷、絆雷、連環雷、夾子雷、釘子雷、梅花雷等 20多種地雷作為主要武器,更是在1943年5月的一次戰鬥中,率領民兵埋下70余枚地雷,炸死炸傷進犯日軍17人。隨後他又帶領民兵在村子附近埋下數百顆地雷,將敵人誘人雷區,炸死炸傷敵人70余人,一時威震膠東。

【地道戰】取材於河北冀中根據地的清苑縣冉莊。 1942年夏季反「掃蕩」開始後,冀中根據地號召廣大軍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冉莊的地道得到迅速發展,共有4條主要幹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莊、姜莊、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余華裏。地道一般寬2公尺、高1.5公尺、頂部土厚2公尺以上;地道內設有了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

民兵們依托這些地道,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鬥中給日偽軍以沈重的打擊。 1943年6月20日,駐保定日寇及偽軍第14團千余人向冉莊進犯,冉莊民兵雖然人數、裝備均處於極大劣勢,卻連續斃傷29人,將其擊退。23日,敵人又調集2000余人前來報復,結果不僅毫無效果,還被擊斃1名偽團長。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莊民兵僅獨立作戰就多達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