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城中之城】對當下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的突破

2024-05-07電影

【城中之城】是一部勇氣之作。

筆者印象最深的有三點:一是直面行業的姿態。不懸浮,不玄幻,對當下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圈生態作了生動拆解;

二是推動劇情的手法,這是一部由人物帶動故事的作品,反腐、諜戰和言情等型別元素交糅並織,最後的深淵凝視,余味綿長;

三是塑造角色的功力,反面人物的復雜光環穿透熒屏,中年大叔的對手戲尤為精彩,於和偉貢獻了迄今為止最為細致的演技,他塑造的趙輝這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堪稱是近年現實題材影視創作中少有的「這一個」。

【城中之城】海報

城中城:主題的復調

從文本層面上看,【城中之城】並沒有遵循傳統商業型別劇的套路,把反腐大戲演繹成簡單的貓鼠遊戲,而是賦予其命運悲劇的意義,使全劇具備了某種人文厚度,如同「城中城」的命題:「金融之城,映照的是行業;人心之城,折射的是江湖。」

廣義而言,陸家嘴的高樓只是鏡頭修辭,行業劇聚焦的是心戰。劇作中「戴行長之死、蘇見仁之死到吳顯龍之死」而串聯起的三場死亡,完整地勾勒了主人公內心的驚濤駭浪,「攻城、守城和破城」的敘事張力,是推動情節走向高潮的繃緊的弦。

【城中之城】劇照

全劇為主人公設計的命運復調主題,涉及三座城池。

第一座關乎面子。作為中年精英和學霸人設,信奉「憑本事吃飯」的趙輝,具有銀行管理者的優秀特質,沈穩內斂,勤奮務實,在眾望所歸中被空降領導替代,這是關系和制度的賽局。所謂「廉潔不可辱」,價值觀的崩塌是內心動搖的第一步。

第二座關乎性格。危機四伏的職場打壓,趙輝性格中陰郁的一面被釋放,以惡制惡,用不光彩的手段報復同事,上位,這是人情和權力的交換,亦是其走向叛逆的開始。

於和偉飾演趙輝

第三座關乎情感。面對外部驚心動魄的圍獵,俠骨柔腸恰恰是最薄弱的防線,重情重義成為牽絆的沈重包袱,父親對女兒的愛,在資本和人性的纏鬥中,不僅是負債,還淪為人質。圍繞在趙輝身邊的大哥、同學和情人,無不為金錢而來。【城中之城】為趙輝設計的結局是跳樓,呼應了顧行的墜橋。資本永不眠的逐利本質,展示了金錢的黑暗力量;人心無止境的貪欲,揭示了道德的墮落真相。

「城中城」的立意,顯然超過了題材,具有寓言意義。和好萊塢電影【華爾街】等所有金融題材的經典敘事一樣,無不指向異化主題。金融城的華麗光鮮,有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的門檻,充滿人性的誘惑和碰撞;人們心中的城府,更有著看不見的設防和攻掠,考驗人格的堅守和背叛。

4月30日,【城中之城】CVB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達3.533%,位居全國第一,創下2024年單行事曆史最高紀錄

白襯衫:人物的灰度

【城中之城】中反復出現的意象是:白襯衫。這是理解趙輝這個全劇核心人物的關鍵。開篇最動人的橋段是,「金融四子」齊聚戴行長的葬禮,師母歐陽老師語重心長地囑咐,告誡弟子們愛惜自己的羽毛。這一段「白襯衫」的隱喻,深刻又寫實。襯衫的底色,是金融劇集中的經典拷問,亦是所有銀行人的道德命題。

白宇帆(左)飾 陶無忌,於和偉 飾 趙輝

全劇的突破並非在題材,而在人物。於和偉在【城中之城】中演繹的趙輝,暗合了當下現實題材影視創作的一個趨勢:雙雄並峙的劇作結構中,「男二號」的光芒往往壓過「男一號」,反面人物的灰度,因復雜而真實,依豐滿而鮮活,成為可以反復咀嚼的角色。

趙輝的「灰」,包含了多重隱喻:既指金融行業的灰色地帶,也是中年大叔的灰色情感,更是人情社會中的灰色空間。這個角色的復雜性超過了行業劇的範疇,不僅指涉了金融行業中的道德困境和倫理挑戰,還探討了中年精英在職場上面臨的權力和信仰、財富和操守、情感和責任之間復雜關系的問題。

「沒有永恒的白襯衫,只有不斷地洗白」。於和偉坦言,這部戲最吸引他的是人物的灰度。這個灰度其實就是創作尺度。作為反腐劇【城中之城】尖銳性是不言而喻的,銀行界員工普遍存在的裙帶關系,業內預設的專業性違規操作,以及銀行和信托等民間金融機構的伴侶關係等等,皆是黑中帶白,白中有黑。在這種環境裏,不是簡單地鞭撻正邪,懲惡揚善,而是對深陷城中的人性成色諸多光譜,寄予平視並不斷解析,還原一個現實世界中復雜的人。

【城中之城】劇照

趙輝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是「混沌」。作為高居43層的銀行行長,白天,坐擁金融城的天際線,一腔熱血壯誌;夜晚,孤守陽台裏的白月光,滿腹憂愁心事。黑白之間,交替上演的是情(同學)、義(師兄)、道(同事)的復雜糾葛。

他身邊的人物,有專權、有貪財、有徇私、有迷色,好比鏡鑒,皆是魔障。面對徒弟,資本利益和監管原則如何平衡?面對同學,同窗情誼和職場規則如何調和? 面對大哥,兄弟道義和法律底線如何規避? 面對情人,個人情感和道德原則如何自洽? 最後的結局是,兄弟反目,同學成仇,徒弟背叛,每一次的相愛相殺,都是靈魂拷問,「肉身之痛」的背後是人物心理層面的沖突、賽局和撕裂,這是【城中之城】最精彩的地方。

現實主義題材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已擺脫了「好人/壞人」的二元對立,把角色置身於高度的戲劇性結構中,讓其依據自身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困境中自我求解,所謂角色厚度,即是從人物關系到內心,要在動態中塑造。難以定義,因系生活的本真。

濕紙巾:表演的顆粒度

【城中之城】的亮點是角色和演員。尤其是於和偉演繹的趙輝,貢獻了超越原著的表演,熠熠生輝,進退有據,成為全劇的磁極,牢牢吸引住觀眾的眼球。無論是【懸崖之上】中沈著冷靜的特工周乙,還是【堅如磐石】中心思縝密的商人黎誌田,於和偉形成了獨特的陰陽合一的表演風格:藏而不露,隱而不顯。他塑造的角色,始終遊走在正反派之間,擁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高智商的職業素養,高情商的人文情懷及高於常人的心理素質。

從黎誌田到趙輝,於和偉非常擅長表演的人物情境就是「恐怖平衡」,他塑造的趙輝穿梭在愛(女兒)、恨(領導)、情(情人)和仇(同學)之間,角色之復雜濃度,似中年人生的調色盤,表演顆粒度之細膩,體現了其對道具、肢體、表情和台詞渾然一體的駕馭能力。即便一頓銀行餐廳的工作午餐,於和偉也能演出人物的鮮活。好幾次,他把盤中的菜,主動遞給同桌就餐的同事,「這素雞,我沒動」,成為他的口頭禪,一推一就間,大行長的接地氣和親民撲面而來。

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有三場對手戲,於和偉演的趙輝,無論節奏把握、情緒釋放,還是細節捕捉,都堪稱「骨灰級」表演。

【城中之城】劇照

一場是「雨中戲」,周琳遭婆婆羞辱,兒子棄她而去,在雨中傷懷,趙輝為了安慰這位單親媽媽,便撐著小傘,一路相隨,周琳情緒失控哭訴起來,於和偉沈默不語,只是不停地遞送紙巾。紙巾被淚水浸透,又被雨水打濕,被周琳扔棄在地,趙輝彎腰撿起又遞還。這是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走到一起,矜持之間,並無多少言語交流,趙輝憑借濕紙巾傳遞了同情、愛憐和支持,這一段無台詞表演余味深長。

一場是「辦公室決鬥」。趙輝和蘇見仁的巔峰對決。趙輝知道蘇見仁拿到了置他於死地的證據,他沒有威逼利誘,更無低身下氣,先是抓住老同學真性情這一特點打感情牌,後是用憤怒的傾訴,一吐心中塊壘,全程控場,最後令對方抱頭痛哭,竟全身而退。於和偉在這場封神之戰中,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智慧,用氣定神閑演繹了破釜沈舟的氣勢,台詞的爆發力和表情的控制相互配合,塑造了一個「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的紳士形象。

王驍(左)飾 苗徹

一場是「和苗徹喝酒」。趙輝和苗徹這對老同學兼對手,幾經較量,終到心中塊壘,無以化解的地步。在小飯館,趙輝主動站起身子,張開雙手劃拳,直至索酒,兩人在地鐵,趙輝先伸出手想握別,苗徹沒有接,雙方改成擁抱,趙輝恍惚於出入口,兩人背道而馳,這一幕,如同命運的暗示。此刻,語言都已蒼白,於和偉和王驍僅靠一雙手,從比拳、求握到擁抱,傳達了無盡的意味。

應該說,從文本到影像,表演的加持確令【城中之城】增色不少,以於和偉為代表,全劇塑造的一批男性角色,如王驍的苗徹,馮嘉怡的蘇見仁、塗松巖的謝致遠和王勁松的吳顯龍,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職業劇創作領域,中年顯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如何打磨多元、豐富和復雜的人物,記錄當下快速變遷的時代和生活,反映了當下現實主義題材影視劇角色塑造的一種變遷。畢竟,探索人性的光明和幽微,是永遠的時光之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