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我同事花39.9買80集八零後媽短劇,被領導要資源了

2024-02-21電影

攤牌了,我是土狗。


排片大戰、無奈撤檔、屏攝紛爭,今年的春節檔以一種詭異的方式保持著高話題 度。但有一部微短劇卻在亂世中悄悄地火上了熱搜 —— 【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一部嶄新的「互聯網國民劇」,誕生了!


一時間整個首頁好像都淪陷了,點開評論區也都是:

「為了看全集花了9.9,太上頭了!」


前腳剛在工作群裏感慨短劇竟然能這麽火,而且還真有人為短劇花9.9,後腳我的冤種同事就默默流下了眼淚 ,她:我花了39.9。


網上一搜,花了9.9、19.9的人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小倒黴蛋不知道怎麽操作的,竟然花了189...

更有幕後人員現身說法,這劇充值金額已經日破2000w。

在充個視訊網站會員都要掂量掂量的時代,網劇憑什麽能讓這麽多人心甘情願地消費?

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啟了短劇探索之旅,發現:時代變了,短劇,你也是不一樣了。

「看過就忘」、「形成不了長期效應」、「發展不成體系」是短劇曾擁有的刻板印象,而如今,短劇竟也形成了自己的「圈」。什麽公司擅長出品什麽型別,哪幾個演員演的最好,觀眾都已總結,甚至還票選出了「短劇小花」。

余茵,虐文悲慘女主領域佼佼者,十分破碎,十分會哭,擅長被虐被男主掐脖子,讓觀眾的淚腺十分受傷。


王格格,禦姐和甜妹都能駕馭,一部【脫韁】讓人直呼拉高短劇審美,讓她和她的cp張集駿成為經典,令人念念不忘。


徐藝真,這位就更不必說了,只要是盤點「演技最好短劇女演員」、「最火短劇cp」,第一名都是她。臉有辨識度,演技紮實自然,無論什麽離奇設定,只要她演就都像真的。


而男生中也有申浩男、鹿單東、白方丈、張集駿、孫樾...這些讓人叫得出來的名字的演員。


短劇主演的演技並不是只是吹胡子瞪眼的三腳貓功夫,而是真的能讓人共情並心疼。

除了臉好看和演技過關外,讓觀眾記住她們的還有一大原因——量大,好刷臉。 真的,短劇量真的太大了,上文提到的幾位演員幾乎都已經出演了幾十部,徐藝真和孫樾這對cp甚至都十搭起步了。短劇就像面線,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過去一年中國生產了3000多部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了370億,這是什麽概念?2023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也才549億。短劇直接讓橫店變成了豎店。


短劇【無雙】,上線一個月充值一億

如此龐大的市場靠的卻不是主流觀眾,【2018電視劇產業報告】顯示,收入越高,網路視聽內容的觀看比例越低。換句話說,爽劇是拍給那些不那麽爽的人看的。

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時間是碎片化的,不會去影院,也不會在家追電視劇,只能夠透過短視訊進行娛樂的,他們才願意為短劇消費。


而我們這些普通上班族對於短劇的需求只停留在看個新鮮、解壓,或許會各種找資源但不會輕易一集一集付費。(從這個角度來說,下沈市場短劇受眾倒是更加尊重了版權)

換句話說,下沈市場才是短劇真正的消費主體,他們雖然收入不高,卻願意為看劇氪金。

龐大的市場光有人看不行,還要有人拍,這兩年湧入短劇行業的影視從業者,更是數不勝數。

相比於傳統電視劇電影要經歷的創作-籌資-制作-審查-宣發-上映-分賬等漫長環節,短劇變現鏈條極短,環節可以簡化到劇本、制作和投放,整個制作周期只需要1.5-2個月。


戚硯笛主演短劇【撒野】

影視如此寒冬,短劇卻如此火熱。經濟下行,如此短平快的變現方式吸引了大量創作者,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這麽多演員開始演起了短劇。開機的上星劇、好劇、大劇相比之前少了一多半,頭部演員現在拿到的劇本是以前二三線拿到的,二三線拿到的是更差的,所以只能依次向下擠壓,沒有戲拍的人只能去演短劇。

前段時間的楊蓉、何藍逗和最近的徐夢潔都是這個道理,更別提其他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了。


「顛劇」,一個2023年的新詞,用來形容高開但亂走的電視劇,安利過【一念關山】和【鳴龍少年】成為無數網友的電子案底。本以為是盛宴結果是榨菜,這比上來就讓觀眾吃榨菜還要痛苦。這本質還是反映了人們期望的落差。

而人們對短劇呢?那就沒有期望!所以只要有一點點好就是超出期待。


再對比天天行銷大制作爆劇的某些國產現偶,同樣是劇情老套,同樣是制作粗糙,短劇在長相和演技都不輸的情況下還多了一絲質樸的清新可愛。

「情緒價值」無疑成為了最近年輕人格外在意的事,而某位短劇導演就曾說: 「豎屏短劇世界裏,主打的就是一個‘白日做夢’,我們給使用者提供的就是情緒價值。」


特別是成年人工作之後,「文化體力」斷崖式下降,人們不再有力氣透過文藝作品思考,深度書籍和兩個小時的電影或話劇讓人很難開啟。下班後回到家的我們身心俱疲,只想沈浸在奶頭樂裏得到放松。

而短劇就像成年人的言情童話,被虐的女主一定會被救贖,惡毒女配一定會得到懲罰,眼瞎的男主一定會追妻火葬場。

短劇【無雙】片段

看瘋狂反轉和打臉復仇片段分時泌的多巴胺,補償了我們身體和精神上的疲憊,實在是最簡單粗暴的情緒補給。


前面說了如此多短劇的成功,但也只停留在「產品」層面,它很難被稱為「作品」,就像短劇導演稱自己的受眾為「使用者」而不是「觀眾」, 因為它的文學價值還是太低了。


一水的豪門棄婦、替身情人、真假千金、重生復仇,內核還是90年代霸總嬌妻文學那一套,實在是老套落後。

特別是無止境的雌競,劇裏所有女人都要刁難女主,都要和她搶男人爭財富,恨不得所有劇情推動都要靠惡毒的女二又耍了壞心眼子。

而對於短劇的低智與低質,大家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市場決定文藝作品走向,不應該有標準去定義什麽才是好作品,有人拍有人看,存在即合理。

但也有一部人認為這些短劇是毫無營養的,當我們大腦習慣透過快節奏與碎片化的短視訊接收內容時,就無法透過高成本或更復雜的方式去獲得快樂,比如書籍、電影、運動,這不利於我們的發展,我們也不應該支持短劇的成功。

短劇的是非與功過也許暫時還無法評說,那就交給時間給出答案吧!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豆瓣 / iiMedia Research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