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用客觀機率看世界,而不是善惡

2024-03-12電影

昨天看郭富城【臨時劫案】,香港味十足的敘事裏,又帶上了一點文藝片的深度思考,特別是三個主角的經歷,讓我這個中年失敗典型深有戚戚然。

看電影一大樂趣就是代入,然後共情,共情中你可以把生活中喊不出來的話喊出來,也可以透過對比獲得一些掌控感。

畢竟有人在電影裏,幫你趟了一遍路,你再重走的時候多少可以好一點。

但是有些電影絕望就絕望在,不管如何掙紮,命運把一切希望都給關上了,就剩下純粹的絕望讓你回想。

有時候想,這是不是就是悲劇的魅力——讓你共情體驗一遍最絕望的世界,走出電影院以後發現陽光還是挺溫柔的麽~

於是多多少少被治愈了一下。

【臨時劫案】電影裏三個底層中年,遭遇各種困境,最後被逼得去打劫,會讓我們在對反派亂殺人和反派中年困境裏掙紮,到底怎麽去定義他們的善惡呢?

他們亂殺人,每一個殺的人背後都有家庭。

他們生活中各種磨難讓自己都身不由己,那麽他們自己是不是可以被原諒?

看完大部份人也許會說一句——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

但是這樣的糾結好像一點用都沒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很多次代入那些故事中的反派,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未必比他們有勇氣,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比他們更惡劣。

我們的幸運就在於能夠走進電影院的我們,不需要面臨那種絕境,不需要面臨那樣的選擇。

人生的修行,成長,努力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多一些選擇權,就是為了避開人生路上那些絕境,那些讓電影反派們不得不變成惡人的絕境。

這時候我們就有了一個新視角——拋開善惡,純粹的用理性看機率。

一個人這輩子大機率會遇上6次改變人生的機會,這個雞湯很多人都在說,也成為了成功學們割韭菜最鋒利的鐮刀之一。

反過來也一樣,機率是沒有善惡的,這6次讓你變好的機會背後,必然也有6次讓你變差的厄運在等你。

比如每個人可以根據你的開車習慣,這個城市的整體駕駛員素質、交通情況去算一下,我們每個人在這個城市生活20年,會遇上幾次車禍?

當我們去祈願,去祈求各種小機率發生的可能性時——神仙們並不會考慮這個小機率帶給你的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只追求小機率。

有了這個視角以後,是不是對於運氣有了新的理解?

追求小機率,未必是好事,中六合彩的機率和出門被車撞癱瘓的機率在同一個層次,當你祈求這種小機率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是無法選擇它是好事還是壞事的。

所以比起去追求小機率,不如去追求大機率。

大機率下的健康,大機率下的安全,大機率下的成長,大機率下的賺錢,而不是一切小機率下的敘事。

回到善惡上,一個人在每一個瞬間都面臨很多決策,決策到結果之間又有一大堆的不確定性,所以當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很難去判斷善惡的。

你只有去用機率去推演——大機率上他還會遇到什麽事情。

越有錢越幸運,越是貧困越是容易遭遇苦難,這兩句話不是社會的不公平,而是社會組織心態和底層運作規律下,越是...越是...這個邏輯就是如此。

你有錢,你遇見「幸運傾向」的機率會增加,你窮,遇見「不幸傾向」機率的事情也會增加。

所以讓有錢人遭遇厄運,讓窮人幸運起來會變成很多人渴望的奇跡,一旦有一個案例都會被廣為流傳。

【臨時劫案】裏,三個主角的命運從某一刻起,就已經逐步滑入下坡,在那個過程中,壞事發生的機率一點點上升,他們卻無法感知。

直到電影開頭那一幕,每個人的機率值已經固定,該發生的悲劇大機率都會發生,這時候善惡也好,你的共情也好,都變成了無所謂的旁觀者。

有朋友問我,如果你重生到某個悲劇現場,知道改變以後悲劇依然會發生,你會改變麽?或者說改變有用麽?

我不知道,因為機率世界下,撥動了一下以後類似於重新開機,再來的好和壞依然不確定。

那一刻變了,整體的機率值不變,這件壞事避免了,下一件壞事依然大機率會發生。

除非,你能重新開機他們命運的螺旋,讓壞運氣逐步走向好運氣的螺旋——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等,這些影響整體機率的背景,有所改變。

否則,一切皆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