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啟淘票票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但是說真的實在實在是沒有任何電影勾起我的興趣。
特別是喜劇片,怎麽總是什麽沈騰、開心麻花的,真的是當觀眾是傻子麽。
下面就說說沈騰和開心麻花這幾年那些事。
1. 崛起背景
沈騰和開心麻花的爆紅其實有個特別獨特的背景,觀眾當時對國產喜劇的需求十分強烈,但優質的內容供不應求,許多「喜劇」電影濫竽充數。這時候,沈騰的「DS逆襲」形象迎合了觀眾的情感需求,【夏洛特煩惱】一炮而紅,開心麻花作為「新晉喜劇制造機」也被廣泛認可。他們的喜劇模式創新且接地氣,諷刺日常生活、調侃人性弱點,觀眾們看的時候能感同身受。
開心麻花早期作品確實有新意:透過情節反轉、台詞幽默、誇張的角色塑造引發觀眾爆笑,帶出一股清新又顛覆的氣質。沈騰以「無下限」包袱的拿捏、看似隨意卻極有節奏的表演,一度成為喜劇代言人。觀眾在電影院看到的不是傳統的「搞笑」,而是一種「不走尋常路」的荒誕戲謔。
2.作品品質下滑,口碑滑坡
但是隨著成功的作品增多,沈騰和開心麻花似乎陷入了一種「自我復刻」的困境。幾乎每一部新片都試圖復制他們最初的成功模式:尷尬搞笑、低俗橋段、俗套劇情,少了初期的創新和獨特的「麻花」風格。
「馬冬什麽?」
「什麽冬梅啊?」
「馬什麽梅」
【夏洛特煩惱】:巔峰之作,喜劇風格初露鋒芒
2015年,【夏洛特煩惱】橫空出世,簡直炸翻了大銀幕!一部低成本制作的校園喜劇,竟然拿下了14億的票房。沈騰飾演的夏洛,懶散、喪氣卻搞笑無比,成了當年中國喜劇的一道亮點。劇中的「土味情懷」搭配「DS逆襲」,擊中了觀眾的情感軟肋。可以說,這是開心麻花的裏程碑之作,也是沈騰喜劇生涯的開端。
片中的笑點主要源自夏洛的荒唐經歷,比如在校園裏提前「抄襲」未釋出的經典歌曲、模仿周杰倫演唱【雙截棍】,以及被王老師瘋狂責罵的橋段等,都是觀眾笑中帶淚的情感宣泄。觀眾能在夏洛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笑點與情感雙重共鳴,這才是開心麻花的獨特魅力.
這部電影成功的基礎,是在於一個極具共鳴的故事構架和清新的情感鋪墊,還沒有套路味兒。然而之後的作品,唉,槽點多到讓人忍不住翻白眼。
【羞羞的鐵拳】:套路復用,笑點開始吃老本
2017年,【羞羞的鐵拳】上映,票房更是沖上了22億。不得不承認,這部影片繼續延續了「荒誕、誇張」的喜劇風格,沈騰和艾倫的演技依然線上,搞笑段子依舊招笑,觀眾看得樂不可支。但細品會發現,電影笑點集中在身體互換後的尷尬,例如艾迪生(男)突然要適應馬小(女)的身體,去跳廣場舞、上衛生間等,充滿性別沖突的搞笑場面。兩人互換身份的梗在喜劇中屢見不鮮,盡管影片票房成績不俗,但細想會發現,許多情節和笑點都是沿用【夏洛特煩惱】的「逆襲」模式,帶有明顯的「復刻」痕跡。
雖然觀眾還覺得有新鮮感,但已經能感受到重復套路的影子。換湯不換藥,套路稍稍加以包裝,就繼續騙票房,開心麻花從此走上了套路化的道路。用同一個笑點「炒冷飯」,這還能看出點溫度,但一味復制還想砸錢賺票房?明顯是讓觀眾「當冤大頭」!
【西虹市首富】:徹底的爆笑取代劇情,浮誇的橋段令人尷尬
2018年,【西虹市首富】上線,又是一部「沈騰式」喜劇。這部電影的設定更離譜,講述一個窮小子一夜暴富後「土豪生活」,隨便買豪車、開豪宅、用大筆錢做荒唐的投資,例如簽下「垃圾」球員、贊助不可能贏的球隊等。笑點是有,但笑完以後呢?你會發現情節完全是圍繞搞笑展開,劇情缺乏深度,甚至讓人覺得強行堆砌了各種無厘頭段子來撐時間。前半段觀眾還能被逗樂,後半段就開始感覺疲乏,笑點密集但顯得生硬。
有種看完後「哈哈完就散」的感受。這是電影?感覺是一部「堆笑點的大雜燴」。高票房卻低營養。
【飛馳人生】:誇張演技掩蓋劇本乏力,沈騰成了尷尬「老小醜」
2019年,沈騰的【飛馳人生】登場,這部作品讓很多粉絲失望透頂。電影的主題本來是勵誌的賽車故事,但沈騰的人設又回到「DS逆襲」,用喜劇元素硬塞到每個場景裏,搞得故事非常脫節,感動和搞笑完全是兩張皮。沈騰的表演也開始顯得「用力過猛」,比如片尾賽車戲碼試圖煽情卻毫無動人之處,觀眾反而因為強行搞笑而感到尷尬。曾經自然的喜劇表情被誇張得失去了原本的趣味。
這裏說一句,去掉搞笑,賽車片段是真的不錯,韓寒確實很懂。
沈騰一心想讓觀眾笑,結果倒成了「喜劇老小醜」般的存在,「刻意做作」,觀眾明顯感到「笑不出來」。一盤炒爛了的冷飯,「騰哥,你也別這麽勉強自己了吧。」
【獨行月球】:喜劇冒險,品質觸底,套路又套路
2022年,沈騰主演的【獨行月球】帶來一個「外太空搞笑」的設定,聽上去新鮮,但開場5分鐘就暴露了它的老毛病——依然是用搞笑的套路撐起整個劇情,沒有實質的故事進展。沈騰飾演的角色簡直像個孤立無援的喜劇演員,獨自在空曠的太空裏跟觀眾「尬聊」。例如在月球上與袋鼠比拼、扮小醜娛樂自己、上演「月球獨角戲」等。笑點完全依靠肢體喜劇和誇張表演,缺乏實際的故事推進。與地球的互動也失去現實感,成了單純的「笑話場」。觀眾在影院可能會被逗笑,但內容空洞。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沈騰喜劇的「滑鐵盧」,搞笑部份純靠「硬來」,讓人看得尷尬。影片嘗試創新,最終卻淪為低品質的喜劇冒險,沈騰的演技也被完全「套路化」。「這都是什麽呀」!
後面陸續還有什麽【超能一家人】還有【抓娃娃】都已經提不出想看沖動了。【抓娃娃】剛開始的十多分鐘,基本上已經知道後面的事了,難熬地看完全片。可以這樣說,熱度是一件事,口碑又是另一件事,影片的「三觀」問題很嚴重,尤其是富人裝窮的設定,不能讓人認同,而所謂的「接班人計劃」,更是對孩子天性的扼殺。
本片的價值觀始終處於混亂狀態,令人困惑的是,影片究竟是在諷刺馬成鋼和春蘭的虛偽,還是肯定在他們對兒子的關愛。結尾的彩蛋中,馬繼業如願考上體育大學,但在長跑比賽中卻自覺撿起塑膠瓶,這讓人難以判斷馬成鋼的教育方式究竟是還是失敗,甚至連創作者似乎也沒有弄清楚,只能讓沈騰和馬麗用搞笑的方式混淆過去。
3.喜劇電影都開始跑偏了,他們在悄悄「敗壞」中國電影喜劇市場
更重要的是,沈騰和開心麻花成功後,各大影視公司爭相模仿,他們帶起了一股「簡單搞笑」風潮,喜劇電影變成了笑點拼接的流水線,缺少真正打動人心的內涵。甚至某些導演和演員完全拋棄了劇情,只追求單一的笑點和誇張的情景。這股潮流一方面帶動了喜劇電影的產量,但也導致了品質的稀釋。對於一些真正有潛力和創意的喜劇新人來說,反而被這種商業化的模式擠出了市場。
爛片泛濫,形成「喜劇速食文化」
沈騰和開心麻花的作品,在電影市場裏刮起了一股「爆米花速食風」。劇情放一邊,笑點放中間,甭管故事深度,先把觀眾逗笑。最開始大家的確圖個樂呵,但這股風潮刮久了,導致一眾喜劇電影紛紛跟風。如今我們看到的喜劇片,幾乎都被「笑點拼盤」控制,比如什麽無厘頭、惡搞橋段,甚至主角一個扮醜表情就是一個笑點,把搞笑搞得又廉價又無聊。
觀眾起初還會樂,後來才發現,電影市場竟然只剩這種沒什麽余味的喜劇,尤其是國產院線。隨著一部部「速食喜劇」進入市場,觀眾的胃口逐漸被「養刁」,中國電影的喜劇制作反倒被逼進了低品質死胡同。
院線電影陷入套路化,不敢冒險,創新乏力
在沈騰和開心麻花的「爆笑電影」帶動下,中國院線電影逐漸形成了一種保守、保險的投資模式,制作方為了迎合市場,不敢去冒險嘗試新的題材和創作手法,害怕票房失敗。於是乎,一個又一個低成本、低品質的「笑點堆砌」之作成為院線喜劇的主流,觀眾坐進電影院,看到的都是一張「批發」出來的同款臉:人物套路化、情節公式化、笑點生硬拼湊。國產電影逐漸失去了個人化的聲音和多樣化的敘事手法,特別是喜劇型別。
在這種風潮下,一些喜劇人才也不敢冒險挑戰深度作品,反而選擇了搞點「噱頭」、「惡搞」,迅速圈錢離場。結果就是,院線電影創新艱難,題材逐漸趨同,低品質喜劇紮堆。
觀眾「喜劇疲勞」,票房低迷,口碑下滑
目前的國產喜劇電影在票房上表現得越來越乏力,原因很簡單:觀眾早已被「吃一塹長一智」。早期沈騰和開心麻花的電影還能讓觀眾感到新鮮,後來的「復刻之作」漸漸讓人失去了興趣,觀眾也逐漸明白,這些電影大部份是在玩「炒冷飯」。
實際上,觀眾的需求早就從單純的「搞笑」轉向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或者更有創意的敘事方式,而不是「扮醜耍寶」的廉價笑點。沈騰的模式不僅拖累了自己,也讓喜劇電影整體的觀眾口碑滑坡,甚至連累了整個院線電影的品質標準。畢竟觀眾一次次被低品質作品欺騙,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審美疲勞」,開始不信任整個型別片市場。
「搞笑機器」讓中國電影喪失文化厚度
沈騰和開心麻花的套路喜劇還帶來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影響:中國電影逐漸失去了文化深度。回顧沈騰早期的作品,至少還是有情感、情懷的。但後期作品幾乎淪為純搞笑的機器,情感淺薄,充滿機械化的笑點和沒有情感支撐的煽情橋段。相比之下,電影市場更需要具有文化內涵的喜劇,能夠在逗笑之余觸動觀眾情感、留下思考,但現在的國產喜劇正逐步淪為「廉價娛樂產品」。
放眼全球,像【寄生蟲】【東京物語】這樣的悲喜交加、直擊人心的作品,是給我們一種警醒:真正的好喜劇,不是「搞笑」而已,而是能觸動人心、帶給觀眾不同視角的體驗。國產喜劇想要脫離「低質搞笑」的標簽,需要更有內容的表達,更深層的價值觀——而不只是圖個樂呵。
4.過去的「情懷」與如今的「笑話」
想當年,我們有【大話西遊】。周星馳的那句「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是怎樣的悲歡交集,光是這句台詞,多少人記了幾十年!【大話西遊】表面上是無厘頭的搞笑,實則是披著荒誕的外衣講人世的無常、愛情的無奈,那是笑中帶淚,讓觀眾笑完心頭一酸。而今的喜劇呢?笑一笑就完了,有啥回味?沈騰一開始還有點意思,但後來?越來越像「裝瘋賣傻」,玩命擠笑點,卻總是差那麽點意思。
再看【甲方乙方】這種有時代影子的經典。馮小剛那時候給我們講的是人情、荒誕、理想和現實,每個小故事都細膩真實,一針見血,嘲諷而不低俗。
「荒誕喜劇」變成了「荒唐鬧劇」
早年間,【瘋狂的石頭】這種黑色幽默的荒誕喜劇,真是把觀眾逗得前仰後合,那種荒誕的搞笑背後是對小人物命運的無奈和辛酸。導演和編劇是在講故事。
那時候的荒誕喜劇,是能讓人邊笑邊思考的,笑過之後還能回味。而現在的荒唐鬧劇呢?觀眾走出電影院,笑聲沒了,印象也隨之散去,電影裏的人物、情節似乎毫無重量,像浮在水面上的泡沫,一捅就破。
5. 喜劇的「黃金時代」走向「青銅時代」
今天的喜劇,就像被設定了固定程式一樣,整部電影拼命地埋伏筆,等待最後揭開笑點,好像這樣就能保證觀眾笑出來似的。想想以前的港片、【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手機】這些經典作品,都是借著「笑」來講人性、講人情、講社會百態,而不是為了笑而笑。如今的喜劇市場,觀眾走進影院,不是為了「共鳴」,而是圖個樂;但諷刺的是,結果越來越多人笑不出來,覺得這些喜劇片不僅沒意思,甚至有些尷尬。
到頭來,沈騰和開心麻花搞了這麽多年,把國產喜劇帶進了一個「青銅時代」。片子一年一部,卻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再好的演員也拗不過流水線式的劇本和套路。什麽「人設扮醜」、「小品式笑點」,這些東西,翻來覆去,看得觀眾都膩了。說到底,不是觀眾沒了審美,而是喜劇電影自己失了底線,才讓觀眾的眼光越來越挑剔。
經典喜劇的失落與時代的變遷
對比之下,以前的喜劇可以說是黃金時代。周星馳、馮小剛這些導演、演員都是帶著真實情感在創作,他們給觀眾的不是廉價的笑聲,而是笑完之後的沈思。現在的,就像個「流水線笑匠」,這不能完全怪演員,畢竟市場逼著他們走這條「速食喜劇」之路。只是可惜了,觀眾一天天不滿,喜劇片一天天爛下去,想想曾經那些讓人笑中帶淚的電影,再看看如今這些笑完就忘的「速食」作品,不禁讓人唏噓——國產喜劇的好時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可以說,沈騰和開心麻花早期是成功的先鋒,但他們對中國喜劇的影響,如今看來,既有貢獻,也有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果。